在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十一五”期间以来,随着全国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社会分工的日臻细化、公路网络设施的完善,加之治超、计重收费等政策的实行,一个大的物流时代正在悄然来临,中国的货运车辆,特别是具有高承载能力的大吨位重卡迎来了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期。以往一些不以重型卡车生产为主业的商用车企业也在进入或正在进入这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近两年,过去主要以生产中卡或准重卡(低吨位重卡)的解放、东风两大龙头卡车企业都在大举进军重型卡车的生产,且产品线上延至高端市场,直接冲击着在中国具有20余年历史的斯太尔家族重卡的市场分额。
然而,经过20多年市场考验与磨砺的斯太尔平台,已经从一个欧洲血统的洋品牌,演化成为一个中国风格、融入中国血液、被中国用户广为接受的知名品牌。以东风天龙和解放J6为代表的重卡新贵要想打赢斯太尔家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中国重卡的发展与斯太尔的渊源
1.1 整车:斯太尔家族依然垄断着中国重卡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汽车工业严重“缺重”(载重8吨以上的卡车,当时即称重卡。1988年GB/T3730.1-1988出台后规定总重大于14吨的卡车为重卡)的问题,我国组织了对重型卡车的仿制生产。1960年,重汽济南汽车厂利用外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黄河”牌JN 150型8吨卡车,实现了我国重卡工业零的突破,也拉开了中国重卡工业发展的序幕。
1983年7月,斯太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批复。该项目可行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行重卡厂的紧密联合,改组‘小而全’、‘中而全’的生产格局,改造工艺、更新设备、组织专业化大生产,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发展系列化多品种,结束单一品种的生产历史。利用老厂改造新厂,在老阵地上发展新的重卡生产基地。产品以老养新、以新促老,实行‘双轨制’生产,交替发展前进”。当年12月,当时的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与奥地利斯太尔-戴姆勒-普赫股份公司在北京签订了《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引进总质量16~40吨的斯太尔91系列重型车,还引进了配套的ZF变速箱、转向器和富勒变速器等,建设规模年产重型车1万辆、发动机5000台。1986年,该技改项目开工,1995年验收。
我国引进的斯太尔技术在当时处于国际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斯太尔技术的引进,为当时的中国重卡行业弥补了空缺。随后原中国重汽集团开始对斯太尔技术进行吸收、融合、国产化、自主研发和创新等各个阶段。1986年,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成立后,先后组织了3次图纸、明细表的消化吸收和中文化工作。这些图纸的中文化保证了按计划组织生产和批量出车的要求,使斯太尔技术很快辐射到全国10多个省市的载重车生产厂和相关科研单位,并将斯太尔打造成国内先进的重型车产品平台。1989年6月,我国第一辆国产斯达-斯太尔重卡在济南下线。此后,斯太尔几乎成为中国重卡的代名词。
然而,在第一辆国产斯太尔重卡下线后的10年间,轻卡、中卡和准重卡在国内占据着重要市场,重卡销量持续低迷,原中国重汽集团陷入了巨额亏损。2000年7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74次总理办公会,会议研究决定,对原中国重汽集团进行战略性重组,将重汽集团分为三部分即中国重汽、陕汽、重庆红岩,分别下放地方管理。
斯太尔三兄弟利用各自拥有的斯太尔技术,开发出源于斯太尔又高于斯太尔的重卡,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表1:07年1~11月重卡新贵家族与斯太尔主要企业市场销售情况(单位:辆)
*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1 |
体系 |
企业名称 |
07年销量 |
06年销量 |
同比增长 |
07市场份额 |
06市场份额 |
份额增减 |
2 |
新
贵
族 |
一汽集团 |
90291 |
60662 |
48.84% |
20.03% |
21.80% |
-1.77% |
3 |
东风公司 |
80966 |
61392 |
31.88% |
17.96% |
22.06% |
-4.10% |
4 |
合计 |
171257 |
122054 |
40.31% |
37.99% |
43.86% |
-5.88% |
5 |
斯
太
尔
家
族 |
中国重汽 |
93252 |
54698 |
70.49% |
20.68% |
19.66% |
1.03% |
6 |
陕汽集团 |
54732 |
29795 |
83.70% |
12.14% |
10.71% |
1.43% |
7 |
北汽福田 |
52874 |
27101 |
95.10% |
11.73% |
9.74% |
1.99% |
8 |
上汽依维柯红岩 |
22529 |
16496 |
36.57% |
5.00% |
5.93% |
-0.93% |
9 |
合计 |
223387 |
128090 |
74.40% |
49.55% |
46.03% |
3.52% |
中国重汽与斯太尔平台渊源最深,二次开发步伐也迈得最快。2001年开发出飞龙系列,2002年成功开发出了斯太尔王系列,2003年成功开发出黄河王子系列,2004年成功开发出HOWO-7系列、黄河少帅和斯太尔Ⅲ等系列整车产品,2005年成功开发出HOWO-8系列、斯太尔豪骏系列、金王子系列、黄河将军系列。时至今日,中国重汽已成为中国重卡行业老大,06年产销达6万辆,而今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就高达9.3万辆(如表1),全年突破10万辆。
陕汽2003年第一辆“奥龙”重卡下线;同年随后第一辆“德龙F2000”重卡下线,2006年推出第三代重卡——“德御”系列。今年,这家成长势头迅猛的西部卡车企业,不仅获得了国家名牌的称号,而且再创销售奇迹,前11个月销售增幅高达83.70%,全年产销可能达到6万辆。
重庆红岩继2002年底推出“新大康——金刚”、2005年推出斯太尔“霸王”重卡之后,今年已顺利与上汽、依维柯合资,实力大大增强。
北汽福田虽然并非嫡系斯太尔家族,但其欧曼系列在业内也被认为是斯太尔平台技术的传承产品,该企业在2002年下半年研制出第一辆“欧曼”重卡, 2005年推出“欧曼奇兵Ⅰ号”重卡,2007年推出“欧曼ETX”中高端重卡。截至07年11月底,福田欧曼重卡销量已连续23个月同比增长平均超过100%,创造了国内商用车领域的市场神话。
总之,到目前为止,由表1显见,以中国重汽、陕汽、福田、上汽依维柯红岩为代表的斯太尔家族依然垄断着中国重卡市场,其市场份额高达49.55%,远远超过以一汽解放和东风(在表1这两家企业重卡统计销量中,60%以上为总重低于15吨的准重卡)两大传统卡车龙头企业为代表的重卡新贵家族。
1.2 发动机:斯太尔产品依然走俏
俗话说:得发动机者得天下。随着重卡市场的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核心总成发动机更是市场竞争的热门区,不只是国内各大主机厂,包括国外的诸如康明斯、沃尔沃、雷诺等品牌的重卡发动机也渐渐成熟起来。尽管如此,斯太尔技术平台发动机由于下述系列原因在国内重卡动力市场依然走俏,并占据国内大半市场份额。
1984年6月份,在引进斯太尔整车技术不久,根据合同,奥方提供了WD系列发动机产品、工艺、标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当时斯太尔发动机的生产任务交给了杭发和潍柴。1985年,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成立技术发展中心,对引进的斯太尔整车及WD615发动机等总成的图纸、标准、工艺等进行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成为斯太尔发动机总成技术的根源。
1989年,潍坊柴油机厂生产的斯太尔发动机通过国家项目验收,设计年产量为1万台,并开始整车配套,这以后,斯太尔发动机经历了百余项的国产化适应性改进。
而在杭发,斯太尔技术的适应性改进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据了解,2002年,一款排放达到欧Ⅱ标准、最大功率为360马力的大功率斯太尔柴油机,在杭发厂正式问世。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重卡市场上,有超过一半的产品装配了斯太尔平台研制的发动机。随着物流市场的发展和我国公路运输条件的改善,大马力发动机受到市场青睐。在当时引进斯太尔产品的时候,中卡是市场主流产品,大部分配备的是7升机。但是从2002年开始,情况却悄然发生改变。在原斯太尔技术平台上研制的10升机WD615正是抓住卡车市场由中卡、准重卡向真正大马力重卡演变的机遇,牢牢地占据了中国大马力发动机龙头地位。
今天,在中国重汽,其发动机功率已经形成266马力、290马力、336马力、371马力、410马力五档,功率优化分级更加合理、清晰,与整车匹配性达到最佳状态。据介绍,其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范围达到1200~1600转/分,扭矩储备系数大,加速、爬坡、动力性能更好,其最低比油耗仅为193克/千瓦?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为满足国家汽车排放法规的需要,中国重汽集团在国内率先研发了国Ⅲ系列发动机,并在国家环保总局和北京环保局申报了数十个环保车型公告。该系列机型主要部件全部采用国际品牌产品。例如,高压油泵采用PS8500,其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排放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国内外任何机械高压油泵。高压油管主选日本日井公司的双层复合材料产品,能承受极高的压力,彻底杜绝油管损坏等等。
另外,中国重汽集团根据整车降噪的长期研究成果和经验,对现用的油底壳进行降噪改进。试验室测试指标表明,仅这项改进其噪声降低就达1分贝。中国重汽发动机各总成部件,具有充足的备件供应,并与原用的发动机部件有良好的互换性。
另据了解,最新的斯太尔国Ⅲ、国Ⅳ发动机是中国重汽杭发与英国RICARDO公司、日本DENSO公司、荷兰TNO检测中心联合设计和开发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电控共轨、4气门柴油机。在国产燃油下即达到国Ⅲ、国Ⅳ排放标准,该机型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Ⅲ、国Ⅳ加强型宽机体,有效减少振动、降低噪声。并且保留原斯太尔发动机与整车的安装连接尺寸,与斯太尔欧Ⅱ发动机有80%的通用零件,具有很好的继承性和互换性,为用户节省大量的费用。
2、天龙、J6新贵欲与斯太尔家族试比高
无庸置疑的是,在15吨级以上载货车成为今天乃至未来重卡市场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汽车长子”一汽解放近几年来踊跃地向斯太尔家族的传统阵地发起了“挑战”,先是推出了奥威和大威两大系列,今年又推出了J6。一汽解放的特色是“根深叶茂”,它旗下既有整车厂,也有独立的发动机厂(一汽大柴和锡柴),还有诸多零部件分厂,配合起来比较方便,各大总成的匹配性也很好。与东风全面合资不同的是,一汽集团的商用车部分(即一汽解放)没有并入合资公司中。而前几年与德国奔驰的合作谈判的流产,决定了一汽解放在开发重卡产品上只能是自主研发,自力更生。
近年来,一汽解放在磕磕绊绊之后是其在中重型卡车领域龙头老大地位的缺失,其市场份额逐年下滑。有鉴如此,2007年7月15日,完全由一汽解放自主研发、历经6年精心打造的具有当代世界级水平的解放第六代重型卡车——J6正式下线投放市场。作为一款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它标志着一汽解放卡车产品结构调整的基本完成,由中型、准重型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重型化的新时代。因为这以前,尽管奥威和大威面世时也被称为重卡,但它们其实均是准重卡。
目前,从产品方面来看,虽然J6集成了诸多优势(如表2),但由于其用户最看重的发动机是由锡柴提供,而用户心目中的锡柴造大马力发动机实力则不强;从企业层面来看,一汽解放从中卡起家,用户依然认为其做重卡的实力不够;从竞争态势来看,J6上市时正面临着斯太尔家族和天龙的四面夹击;此外加上J6还处于市场导入初期,故其上市直到今日其月销量还在一百辆左右徘徊,远构不成对斯太尔家族的威胁。
表2:J6系列产品的技术优势
先进技术 |
电控共轨、电控ECAS (电控四气囊空气悬架) 、电控后视镜、电动玻璃升降、电控驾驶室举升翻转、ABS、ASR、CAN、灯光集中控制、巡航技术、少片簧悬架 、双层水套专利技术。 |
可靠性 |
合资九挡变速器、日产柴技术7吨前桥、498大型单级桥及475日产柴桥、高强度钢板车架、底盘制动阀类、离合泵类、减振器、滤清器等选择高品质供应商。 |
动力性与承载能力 |
奥威9升机350PS、13升排量大马力发动机420-460马力,超强承载能力—多片簧、加强车架、12.00轮胎。 |
经济性 |
电控系统优化标定,油耗低于欧Ⅱ机械调速,变速器及后桥传动效率高、驾驶室造型美观威猛、空气阻力小。首创“体系节油”概念,采用低风阻系数的驾驶室、节油的发动机、节油的变速器、节油的后桥。 |
舒适性与平顺性 |
大曲面线条驾驶室、电控空气悬架、少片簧、全浮驾驶室、空气悬浮座椅,驾驶室内空间宽敞,居住性好。短杆直接操控式换挡机构、主动巡航ACC等,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
安全性 |
盘式制动器、合资制动阀类、ABS、NASA,驾驶室满足欧洲碰撞法规。还采用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倒车雷达等 。 |
操纵性 |
吊挂踏板、短杆变速操纵、单杆直接操纵机构。 |
结构优化 |
由于采用整体式、内涨式桥壳,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提高了承载能力。同样的尺寸,驱动桥的扭矩输出要比同类产品高25%;而同样的输出扭矩,寿命要高2~3倍。 |
东风作为国内的“汽车二哥”,近几年一直占领着国内中重卡行业老大的位置。在与日产全面合作的背景下,东风商用车公司历时三年自主研发的创新重卡产品“东风天龙”,在2006年5月投放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标志着东风商用车驶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的重卡时代。东风天龙是东风商用车公司融合东风的技术积累和日产的管理经验自主开发完成的产品,在产品亮相前,已经通过了各种复杂路况的验证,在市场导入期,天龙又进一步经受了用户实际路况的考验。然而,在07年3月以前的近10个月里,天龙产品一直处于市场导入期,每月的销量不足1000辆。
不过,07年下半年以来,东风天龙凭借其卓越的产品优势(如表3)和多年建立起来的成熟营销网络,呈现出良好的市场成长性,稳步实现了单月销量的三级跳:3月销售1361辆,单月销量突破千辆大关;6月销售2640辆,单月销量突破两千辆大关;9月销售逼近3000辆,最终在11月实现销售3137辆,单月销量一举突破3000辆。东风天龙新品重卡自去年5月产品试销以来,18个月累计销量达到了21991辆,书写了行业重卡投放从没有过的“东风速度”,由此成为国内重卡企业新品从发布到销售突破20000辆所用时间最短的企业,这标志着东风商用车公司的第一款重卡已经成长为中国市场的一线主流重卡。
目前,东风D310(天龙/大力神)系列重卡已从刚发布时的9个品种发展到目前的80个车型300多个品种,全面进入各自细分市场。东风D310平台的载货车、牵引车、工程车等各类车型正奔驰在祖国大江南北。不仅仅是在国内,天龙海外销售也超过预期,预计07全年出口占新品销售总量的四分之一,大批量出口到伊朗、俄罗斯、巴基斯坦等海外市场。07年前10个月东风重卡海外出口已经达到4745辆,年底有望突破5500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东风天龙、大力神系列重卡正在成为替代进口重卡的首选车型。
表3:从卡车新车购买者调查统计看天龙的优势
总体评价 |
东风天龙以倾倒性的优势胜出,出示价格以后,被访者对于天龙的购买意向仍然强于产品1,但与斯太尔产品2相比基本持平。 |
驾驶室及外观 |
东风天龙的驾驶室雄壮、大气,充分展示了重型卡车的威猛,同时也能让被访者感觉到它的高档和时代感。东风天龙在各个角度上的表现均高于产品1和产品2,特别是在油漆质量、性能、承载能力、舒适性上的表现比较突出。 |
驾驶室内饰 |
东风天龙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内饰的整体设计、内饰的精致度、驾驶室空间、整体采光性上,而在这几点上,产品1、产品2明显不如。
在内饰细节中,卧铺是东风天龙的最大优势,被访者对其评价远高于另二产品,特别是在卧铺的宽敞度上。
除此以外,被访者对东风天龙其他细节(如座椅、方向盘/仪表盘/中控台、储物空间、照明)的评价相对较高。 |
发动机及其它配置 |
被访者对东风天龙的配置,尤其是发动机评价最高,26%的被访者表示该配置非常好。
东风天龙的变速箱12档/档位多以及康明斯品牌对被访者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
购买意向 |
综合外观、内饰、规格、价格以及品牌,被访者对东风天龙的购买意向明显高于另二产品;
被访者之所以想购买东风天龙,主要在于其配置比较有吸引力(发动机功率大/马力大),除此以外该车的外观以及内饰各方面也吸引了被访者。 |
注:(1)调查车型:东风天龙,国内产品1,国内产品2(斯太尔家族)。(2)调查方法: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相结合。(3)调查对象:男性,25-45岁;5年以上卡车驾驶经验;至少拥有1辆6*4重型牵引车;在今后1~2年打算购买24万元以上的重型牵引车。(4)调查时间:2007年4月。(5)调查公司:某咨询公司。
东风重卡新品2007年用了不到一年时间销售就突破2万辆,如此迅猛的成长性标志着东风商用车已在中国新一轮的重卡市场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彻底地改变了东风商用车作为中卡生产企业的传统形象。尽管目前东风天龙单月3000辆的销量,还难以与中国重汽月均8000辆、陕西重汽月均5000辆的大马力重卡相提并论,但已经形成对斯太尔家族从没有过的威胁。
3、新贵家族与斯太尔家族的竞争格局5年以后将会改变
在07、08、09年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中期,重卡业正经历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期,按照“马太效应”中强者越强的原则,斯太尔家族企业在物流装备业这块愈来愈大的“蛋糕”中的销量仍会继续增长,笔者预计,其总体份额在5年内不会低于东风天龙、解放J6、华菱和格尔发等组成的新贵家族。但是,其总体份额值应该会逐年降低,“此消彼长”,这其实是新贵家族的销量扩张和市场占有率扩容导致的必然结果。
因为重卡产品是生产资料而非消费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产品的不是企业,而是用户。中国卡车运输市场个体运输所占比例较大,这种特殊的用户结构,使得中国用户对卡车产品性能的选择具有特殊的偏重性。作为一个“脱贫机器”,价格始终是卡车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因素,特别是汽车消费信贷的严格控制,使个体运输的起步门槛大大提高。
笔者曾撰文“中国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商用车?”,通过大量专家访谈和市场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用户购买重卡产品时考虑的前10大影响因素(按重要度排序)是:(1)价格;(2)产品制造质量;(3)销前、售后服务质量及配件供应;(4)超载能力;(5)动力性;(6)使用油耗;(7)主要总成选用情况;(8)驾驶室造型及整车外观;(9)舒适性;(10)安全性。
“斯太尔”卡车虽然价格相对较低,超载能力很强,底盘耐用,配件遍地开花,维修方便……但种种优点并不足以掩盖其舒适性差、外形看上去比较“傻”的缺点。于是,重汽一边继续改进原有产品,一边与沃尔沃合资,用沃尔沃的驾驶室模具铸就了HOWO系列;陕汽与德国曼合作,借用MAN F2000车型打造了陕汽的“德龙”;红岩虽然慢了一拍,但也有望在并购后使用依维柯的驾驶室“改头换面”。
解放、东风等国产品牌卡车尽管近年来,在重卡方面成果不俗,但是多年来一直走在“准重卡”的怪圈中徘徊。在解放奥威、大威、J6及东风天龙、大力神等重卡英雄问世之前,斯太尔已从内到外已经历了几轮大的改进,早已今非昔比。另外,遍布国内的斯太尔维修点、服务站为重卡用户提供了便捷的维修服务和备件服务,在此基础上重卡用户更偏重于和斯太尔有关联的重卡产品作为赚钱工具。如此看来,新贵家族的全新重卡产品要想在市场上最终打赢斯太尔家族产品在一、二年内可谓是胜算渺茫。
不过,从上面东风天龙的迅猛发展势头来看,随着中国重卡用户收入的快速提高及其对产品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愈来愈重视,再加上解放J6、华菱和格尔发等新贵产品的逐渐走向成熟,笔者预计,5年以后中国重卡市场的竞争格局将会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