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车用柴油机市场产销分析 |
中国卡车网分析师 王俊波 |
一、2006年度我国柴油车以重型加轻微型为领涨主基调
我国商用汽车在经过了2005年的蛰伏之后,2006年缓步走出调整期。这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形势是调控与增长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国内GDP达到20万亿元,增长率为10.5%;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些重点基础工程开工上马,商用车的需求量明显增大;从政策面看,各地陆续推广实行计重收费的办法,到第四季度,已有14个省份实施这一政策(2007年还将有更多的省份实施),这一治超新政被誉为治超措施中比较完善的版本,促进了大马力牵引车的销售;进入第四季度之后,国家进行的跨省移库粮食运输,北方煤炭“冬储”等导致港口煤炭发运量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在这种大环境各类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2006年商用车总体上恢复到常态水平运行,只是与2005年相比这种增长又添加了新动力――出口,其贡献度约占10%左右。
2006年第四季度柴油商用车平均每月产量为143933辆,前三季度平均每月产量为131259辆,增加12674辆,增幅高达10%。
由表1可以看出,2006年商用车中重型柴油车类、大型柴油客车类的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柴油轻卡、柴油微卡、柴油轻客类车型增速也很快,而中型车类(中卡和中客)增速较缓,进入第四季度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全年总体呈现了“重型+轻微型”领涨的主基调。
2006年,柴油乘用车共计生产45921辆,比同期累计下降2.81%。一汽大众的柴油轿车经过了两年的盘整,2006年同比累计只略有增加。目前批量配套柴油轿车的柴油发动机基本上为一汽大众进行散件组装生产,2006前三季度该公司柴油轿车发动机的产量为16293台,同比累计下降3.45%,第四季度增长较快,至全年共计生产21703台,比同期累计增长了5.81%。SUV正成为柴油乘用车的市场增长亮点,从车型看,柴油SUV已有14款,2006年四驱柴油SUV共生产6992辆,增长率达到35.71%。
二、车用柴油机市场情况分析
与柴油汽车的走势相对应,2006年,我国车用柴油机总体发展较快,全年共生产车用柴油机1548553台,比同期累计增长21.55%,比2005年的增长率高出24.49个百分点;全年销售柴油机1529968台,同比累计增长20.23%,比2005年的增长率高出22.74个百分点。
从产销量来看,3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从同比累计增长率来看,全年逐月攀升,持续走高,进入第四季度后,增势仍然不减,11月份达到最高(25.22%),只是在12月份有所下降。见图2。
2006年,我国商用车的主体燃料仍然是柴油和汽油,气体等其他燃料进展虽快,但所占比重很低。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商用车的柴油化率为78.81%,比2005年的77.66%提高了1.15个百分点。这是油价在2006年不断上涨的一个必然结果。随着轻客和微卡柴油化比重的加大,未来商用车的柴油化率还将进一步提高。这一市场需求将很快扭转轻微型柴油机品种少档次低的状况。
三、柴油机商品量呈上升趋势
加大跨体系配套的力度是2006年柴油机行业呈现的一个新的主要特征,商品量是判断各柴油机企业跨体系配套的重要参数。2006年,我国柴油机商品量达到1110669台,商品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已经从1月份的60%上升到了12月份的66.62%。而全年柴油机平均商品量所占比重更是高达71.72%。这表明,分属于整车厂之内的各柴油机企业向系统外配套的力度逐步加大。潍柴已经脱离中国重汽,一汽和东风的大马力重型车市场占有率连年下滑,导致一汽锡柴、一汽大柴、东风朝柴、东风康明斯的发动机纷纷寻找集团外用户配套。在中、轻型柴油机市场,能够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机型少且序列很不完整,已投产的一些机型性能也不稳定,在仅有半年的时间内将这一庞大体系的发动机全部提升到国Ⅲ是很不现实的。因此,如果我国在今年7月按期实行国Ⅲ标准,柴油机市场的商品量还将有大幅的上升。
四、柴油机出口开始加速,但进口量仍远大于出口量
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2006年1~11月,我国车用柴油机(功率≥180HP)共进口12074台,同比增长2.29%,平均每台金额11154.21美元,同等功率段的柴油机共出口1935台,同比增长383.75%,平均每台金额4178.39美元,比进口同等功率段的柴油机平均每台低6975.82美元;其他车用柴油机共进口38465台,同比增长9.74%,平均每台金额1929.78美元,同等功率段位的柴油机共出口6825台,同比增长53.41%,平均每台金额1493.94美元。从以上数据来看,虽然2006年以上两个功率段位的柴油机出口增速加快,进口速度逐月减缓甚至萎缩,但总体车用柴油机的进口数量仍然远大于出口,特别是在大马力车用柴油机领域,进口柴油机的价值比同等功率段位的出口柴油机价值要高很多,表明我国高档车用柴油机(主要是高端客车用大马力柴油机和10升以上高端重卡用柴油机)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是小功率段位进出口每台柴油机的价值在逐步接近。
五、全年每台柴油机平均功率比2005年高出8.87千瓦
2006年度的政策面有利于大马力柴油机的销售,计重收费实施后,两轴至四轴车辆通行费上升6~16%,五轴及以上车辆下降4~10%。从实际情况来看,在180马力以上的重卡产品中,260马力以上各区间段的市场份额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在260马力以下各区间段的市场份额则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由图6可以看出,2006年由于重型车的走强,带动柴油机每台平均功率总体呈上升的态势,由年初的每台92.24千瓦提升到12月份的每台98千瓦。而在第四季度的11月更是达到了全年的高位115千瓦。
从统计数据看,2006年全年每台柴油机的平均功率为105.58千瓦,相比2005年全年平均每台柴油机的平均功率96.71千瓦要高出8.87千瓦。从2006年各型柴油车的走势来看,柴油机功率在4~11月份的提高主要是由这一时期重型货车、重型货车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以及大型客车的热销所带动的。这一时期是我国各项基础工程施工的主要高峰期,上述车辆的市场需求较大。
六、柴油机企业全年盘点
2006年,各柴油机厂家为了适应市场向重型两端发展的现实需求,纷纷加大了轻型和重型柴油机的研发与生产力度。由于客车企业很少建有自己的发动机厂,因此扩大客车配套额成为各柴油机企业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一汽锡柴、一汽大柴、潍柴、上柴还对原有发动机的起动机等部件进行改造后重新分类,推出客车和卡车专用发动机。从200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主要柴油机企业客车与卡车发动机的产量比例是:一汽锡柴31%;一汽大柴5.3%;东风康明斯13%;东风朝柴67%;玉柴40%;扬柴9%。
从2006年各企业柴油机的增长速度来看,第四季度大多比前三季度高,如果以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产量比前三季度平均每月产量的增减数量来进行考察,主要企业的情况如下:
潍柴:增2074台;中国重汽:增429台(其中杭发增185台);锡柴:增2405台;大柴:减213台;东风康明斯:增219台;玉柴:减3690台;东风朝柴:减1613台。
玉柴:玉柴的策略仍是重、中、轻柴油机全面发展,2006年,玉柴继续保持了行业龙头地位,全年车用柴油机产量达357102台,同比累计增长38.80%。这一年玉柴四缸机和六缸机(其中含部分工程机械)的总产量超过了28万台。从各品种来看,玉柴车用四缸机增速达到35%,而车用六缸机下降2.2%。四缸机增速远远高于六缸机。对玉柴来说,特别可喜的是,四缸机中,其近年才投放市场的YC4F(缸径为92mm)的产量达到了近1.23万台。六缸机的主推机型YC6M(缸径为120mm)产量达到19500台。两款新机型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销售业绩,其YC6M的成功也真正奠定了玉柴重型机的行业地位。
从产品情况看,玉柴在2006年推出了欧Ⅳ排放的YC6L350-40柴油机,并已投放在北京的公交车运行,YC6L350-40柴油机是在YC6L-30柴油机基础上,对润滑系统、燃油高压喷射系统等进行了改进开发,采用了增压中冷+电控燃油喷射系统+SCR的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被认定为我国实行欧Ⅳ排放较理想的路线;其YC4W轿车用柴油机已与华普、长安等乘用车成功试配,最近,玉柴微轿柴研发能力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鉴定验收,2007年,玉柴开发的1.2升、1.3升、1.5升排量的微轿车用柴油机将全部配装国产轿车后进入消费市场;目前,玉柴欧Ⅲ排放的机型产量已超过6000台(全国仅有7000余台欧Ⅲ柴油机投入运营),仅在北京市场就达700台。
潍柴:2006年潍柴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停止为中国重汽配套之后,潍柴1月份同比增幅下降30%多,到12月时,产量比同期增长2007.45%,比同期累计增长54.48%。2006年,潍柴以其过硬的柴油机品质在配套市场上呈逐月上升的势头。其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产量比前三季度高出2074台。2006年配装潍柴发动机的几个主要重型车厂家北汽福田(重型车增速为102.45%,半挂牵引车的主流车型25吨<拖车质量≤40吨增速为447.91%)、陕西重汽(重型车增速为86.72%,半挂牵引车的主流车型25吨<拖车质量≤40吨增速为207.77%)都取得非常好的销售业绩。
从产品方面看,2006年潍柴将其欧Ⅲ的WP机型由原来的10~12升向上延伸到了4升和6升排量;在欧Ⅱ平台上,通过对斯太尔发动机改进变型推陈出新,迅速形成新的销售热点。2006年推出的06款发动机由于应用了WEVB安全制动技术,特别受到西南、西北等非平原地区市场的欢迎;WD12大排量柴油机推向市场后,好评如潮,虽然此种功率段位柴油机在市场的大量应用还需一定的时间,但对出口市场却极具吸引力。
2006年潍柴最精彩之处还在于它的合纵连横之术。潍柴不仅与陕西重汽、江淮、北方奔驰、安徽华菱、重庆重汽形成了更紧密的配套关系,还突破了对解放的配套,解放340马力以上的重型汽车将采用潍柴的WD和WP系列柴油机;2006年4月,潍柴与北汽福田、德国博世、奥地利AVL结成国际化战略联盟;6月底,又与博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高技术合作;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对山东巨力进行重组,使其拥有三家上市场公司:潍柴动力、山东巨力、湘火炬,为其在资本平台的下一步运作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现在,潍柴在内地15吨及以上重型汽车和5吨装载机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3%、75%以上,中速机也占据80%以上的内地市场份额,主业过于集中,市场一旦出现动荡,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潍柴能否吸收新的多元化要素,真正成为通用动力制造商,将是今后面临的新课题。
中国重汽:潍柴停止向中国重汽供应柴油机之后,中国重汽的动力来源面临着很大的考验。为此,中国重汽一面提升杭发的产能,一面成立济南动力公司,两家工厂使用同样的技术。其中,杭发全年产销发动机45477台和45226台,分别为2005年的247.25%和205.76%,完美收官。2006年,杭发的主题是提升产能,进入第四季度后,重型车销量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杭发第四季度的平均月销量为3666台,比前三季度平均月销量增加了185台。杭发计划在2007年6月份开始新厂区的设备调试,9月在新厂区大规模生产,届时其产能会有更大的提升。
2006年,中国重汽的斯太尔柴油机改用PS8500喷油泵,并以带放气阀的增压器代替原来的普通增压器之后,推出了节油2号柴油机,市场反应节油效果明显。2007年,中国重汽所有系列车型全部配装节油2号,同时该发动机将采用宽缸体,以增加缸体强度。
一汽集团:准重型车市场的萎缩使一汽和东风集团的柴油机大幅减产,其中一汽集团1月份产量同比增幅下降34.24%,到12月份,一汽集团比同期增长62.12%,比同期累计增长28.65%。在一汽集团的两家主要企业中,锡柴的增速达到了44%。锡柴发动机的产量提速主要得益于其系统外配套的大量增加。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产量比前三季度高出2405台。其中CA6DL成为锡柴六缸机的领涨机型,由于排放和功率都有了提升,2006年这一机型增速高达120%。2006年,一汽的另一家柴油机企业大柴同比累计增速为4.1%,大柴的增长主要由四缸机带动(四缸机增长率约为19%,六缸机下降7%)。
从产品看,一汽锡柴在2006年加大新产品的研发,L系列推出了CA6DL2-35E3电控欧Ⅲ标准的柴油机,配公交客车后在深圳、上海等地有很好的表现。锡柴还推出了CA6SF2-19NE4、CA6SF2-26E4达欧Ⅳ排放的天然气发动机。最值得期待的是,2006年解放完成了第五代汽车的研发,2007年正式投放第六代产品,而第六代主打柴油机是锡柴刚下线的6DN,功率达480马力(与潍柴的WD12相同)。从配套车型来说,解放第六代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沃尔沃FH、奔驰Actros、东风日产柴金拇指、雷诺等,从发动机来说,由于解放要配潍柴WD、WP柴油机,所以这款车型也将是对锡柴和潍柴共同的考验。
一汽大柴在2006年除了推出CA6DF3、CA4DF2欧Ⅲ机型外,最引人瞩目的是实现了道依茨欧Ⅲ柴油机的量产,作为解放中重型发动机的换代机型,这一款柴油机真正实现了我国客车柴油机的差异化,已随整车出口到亚洲、非洲等国市场。
东风集团:2006年,东风集团一直低位徘徊,全年累计增长率为2.69%。东风集团的朝柴全年呈负增长,QD32继续领涨,全年增幅为215%。2006年朝柴的产品平台有很大起色,建立起了满足欧Ⅲ排放的四大系列。这四大系列是:CY102系列、3升系列(含QD32和NGD3.0E两大系列)、D系列(主要是4D和6D两大系列)、燃气系列。其中,3升系列的NGD3.0E是朝柴引进美国万国公司技术生产的产品,达到欧Ⅳ排放标准,目前正进行整车标定,将于今年批量生产。
东风康明斯在2006年只有小幅增长。其欧Ⅲ标准的柴油机产量不大,但同比累计增长80%。只是这些机型基本上都配装到了金龙、宇通等东风集团以外的企业。
东风集团的另一家企业东风汽车公司发动机厂从雷诺引进的DCI11柴油机于2006年5月下线后,目前主要配装天龙重卡,销量约为500台,具体表现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北汽福田:2006年,北汽福田的发动机产量呈负增长,这一年,其最可圈点的举动就是与康明斯正式签署合资生产新一代2.8升和3.8升轻型柴油机的合同。此举倒是折射出康明斯基本上完成了在华的发动机全系列总体布局(东风康明斯:5.9~8.9升,13升;重庆康明斯:11升,14升;西安康明斯:11升;北京康明斯:2.8升,3.8升)。
七、2007年柴油机市场展望
2006年促进柴油机发展的积极因素2007年仍然存在,这一年最大的变量是欧Ⅲ标准会不会像欧Ⅱ一样延期实施。如果不延期,欧Ⅱ车型将会在上半年产生一个销售高峰,目前我国欧Ⅲ机型远不如当年的欧Ⅱ机型那样序列完善性能可靠,因此,2007年下半年市场普遍看淡。不过,实行欧Ⅲ,发动机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大幅提高,发动机也会成为商用车市场竞争的主导因素。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考虑,2007年车用柴油机的增长率将会在15%左右,即全年达到173~176万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