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产业首页 >> 专题文章 >> 五大测评保障确保2011中国卡车年度车评客观公正

五大测评保障确保2011中国卡车年度车评客观公正

2010-12-1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汽车报  文字大小:【】【】【
关键字:年度车型
  2010年12月8日,由中国汽车报社、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合作评选的“2011年中国卡车年度车型”评选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本文下称中汽院)45年前建立之初就开始商用车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高速发展,致力于打造行业公共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中国汽车报及其旗下的5本杂志和2大网站,构建了立体化的中国汽车舆论阵地,具有巨大的行业影响力。两家单位渊源已久且有早期合作的历史,2009-2010年两度牵手、合力打造中国品牌卡车年度车型评选,目的在于融合两个第三方平台的优势和资源,通过科学、客观、公正、公平的评选,树立更安全、更经济、更舒适、更高效的卡车标杆,进而引导卡车企业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最终为客户和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

  在本次年度车型评选过程中,中汽院协助评委会制定了评选标准,承担了客观测评和技术特色评价。对于本次合作,中汽院给予了高度重视,从评测的标准、流程、设备、人力以及执行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可以说是进行了长周期、全过程的控制,目的只有一个——坚持评选宗旨,保障优质测评。对于测评保障因素,可简要概括为5个词20个字:标准科学、流程优化、设备精良、技术过硬、操作规范。

  首先,科学的标准是评选的前提和依据。今年3月就启动了今年测评标准的制定,中汽院测评团队协同评委会,邀请相关专家就测评标准、内容和程序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磋商,经过多轮的各方意见征询,才最终确定了本次车型测评的评价标准体系。今年的标准有了显著的变化,优化了客观评测标准、新增了技术特色评价,共参照了我国商用车20余项标准法规。在安全、驾驶、动力性等性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卡车用户需求、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确定并执行了12项客观测评项目和15项技术特色评价项目,最终实现单车采集数据45项以上,较为全面地评估了参评卡车的外观质量、安全性、舒适性、操控性、燃料经济性、技术先进性等要素。

  其次,流程保障。在车型测试环节,中汽院测评团队根据测评项目的耗时、难度等因素,实际测试环境状况,以及测评工程师的业务专长和熟练程度,采取了科学分工、紧密合作的方式,分3个工作组有效地推进了测评工作,比预定计划缩短了1天。在数据分析和评价环节,在完成测试7个工作日内,测评团队向本次评选组委会提交了电子版的客观测评报告和技术特色评价报告,以作为终评会的重要依据。

  第三,设备保障。中汽院测评团队本届测评采用了国内相关测试项目最先进的测试设备,包括GPS 车速仪、AVL生产的通用转速表、VBOX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等,这些设备90%以上为进口的先进检测设备,是中汽院投资11亿元建设新基地新购的进口检测设备的一部分,有效提高了本次测评的精度和速度。

  第四,技术保障。中汽院抽调了检测中心的骨干力量,选派了8位有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级高工和工程师职称的专业测评工程师组建了测评团队,并由中汽院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副主阮廷勇高工亲自带队,其中最资深的一位测试工程师在整车检测领域专研超过26年。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测评团队为中汽院承担2009年卡车测评工作的原班人马,测评前这8位工程师还各自在全国各地5个项目组里面从事测评工作,测试前一天他们从5个地方飞赴北京。

  第五,执行保障。本届测评工作的执行力也非常强。测评团队采用同一试验条件、同一试验方法和同一评价方式对参评车型进行测评,各个试验项目均按照相关的标准严格执行。

  测评团队通过对参评车型测评结果的横向对比和纵向研究,发现了我国卡车行业2010年若干令人欣喜的变化:中国卡车开始创新性地采用商用车GPS导航等先进而人性化的技术或设备,中国卡车企业在卡车内部噪声控制、驾驶舒适性改善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显示出中国卡车企业良好的创新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

[责任编辑:季文镭]

信息交流

 
您有关于企业、新闻、产品的问题请在此留言咨询: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通道 电 话: *
校验码: 传 真: *
您的姓名: * 通讯地址: *
您的单位: * 邮政编码:
您的职务: E_mail: *
 
请您简短留言
*
更多

卡车专题

更多

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