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现在时间是:
 
综合新闻 | 行业研究 | 企业研究 | 数据参考 | 注册经销 | 精品卡车 | 二手卡车 | 用户之声 | 配套产业 | 环卫车辆 | 建筑车辆 | 消防车辆
专用汽车 | 专汽研究 | 专汽链接 | 政策法规 | 公路物流 | 超限运输 | 卡车制造 | 配套企业 | 物流场站 | 卡车论坛 | 会展报道 | 合作反馈
  当前页:综合新闻...每日速递...

  汽车原材料涨价 车市迎接考验


中国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张涛


  原材料一涨再涨、CPI居高不下、国际油价屡创新高、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徘徊……情势已经很明显,如果中国经济不能从物价结构性上涨、投资过热和人民币加速升值等几大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泥潭中抽身,那就有可能陷入全面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黑洞。

  相信对于即将参加2008年“两会”的一汽、上汽掌门人徐建一和胡茂元等汽车界代表们而言,目前最让他们关切的问题是:该以怎样的手段应对这些难题?

  其实,2007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为今年的经济工作方针定调:“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两防”上升为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早从2002年起,国家就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此后力度一直不减,但表达的力度从未如此强硬和明确。如此看来,2008年的春天寒意更浓。

  继续紧缩

  2月底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让所有人倒抽了一口凉气。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涨7.1%,达到自1996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涨幅,今年抑制通货膨胀的任务绝不轻松。

  不仅是CPI,其他经济数据——贷款额、外贸顺差、固定资产投资——都创下新高,这让人们本已不平静的心跳加剧。

  针对此,知名经济学家樊纲表示,有必要进一步采取从紧的经济政策。

  毫无疑问,“紧缩”将成为贯穿2008年始终的关键词。但具体调控政策如何,产业调整如何展开,预计将是本届“两会”汽车界代表委员热烈讨论的议题。

  车业减速

  尽管国家从去年开始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但汽车业发展却并没有受到明显阻碍,相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国家统计快报,去年1至11月份,汽车行业实现利润1309亿元,远高于39个工业行业的效益平均值,是行业平均值的2.23倍。

  2008年,宏观调控力度势必继续加大,汽车业能否延续去年红火的局面?

  汽车业上下游关联度极大,目前看来,除了CPI外,原材料、油品、劳动力成本等都在或多或少地上涨,上下游一齐通涨,成为摆在中国车业面前的难题。

  就在日前,由于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65%,具有示范意义的宝钢也上调了二季度钢铁产品价格,其中冷轧卷钢等产品价格在一季度的基础上每吨上调了800元。

  据中汽协统计,2007年国内汽车企业钢材用量达到1255万吨,由于汽车产量将继续扩大,未来几年钢材用量还将攀升,到2010年汽车业用钢需求将上升至2767万吨。大幅上涨的钢材价格将直接影响到2008年汽车企业的经营业绩。

  除了钢材外,其他涉及汽车制造的大部分生产要素也出现不同幅度上涨,其中化工产品价格上涨1.2倍,黑色金属上涨43%,有色金属上涨23%,橡胶上涨19%。

  下游也不容乐观。2007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60%,转入2008年,原油价格涨幅不减,到2月底已经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心理价位。

除原材料成本。不容忽视的还有人力成本。随着国家对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规范,劳动力价值被低估的现象正在被改善。

  尽管汽车厂家面临着各项成本上涨的压力,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各汽车企业还处于争夺地盘的血拼阶段,市场竞争激烈,今年汽车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这样一来,上涨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最终侵蚀的将只是车企利润。根据兴业证券研究预测,如果钢铁价格平均每吨提高400元,汽车业成本将增加60亿至64亿元。在不提价的前提下,仅钢材涨价一项就将使汽车业利润下降0.5至1个百分点。

  不会重蹈覆辙

  本报曾探讨过行业兴衰周期的话题,从最近几次经济波动情况看,大致可以认为我国经济波动大约是5年一个周期。

  2008年,汽车业会否重演2004年大滑坡的悲情一幕?2004年,国内轿车市场销量增幅只有10%左右,此前一年增幅达到83.25%,当年的惨痛经历至今让一些车企和经销商心有余悸。

  尽管面临相近的宏观经济形势,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绝不会重蹈覆辙。

  2004年汽车业遭遇滑坡除了宏观因素外,车企自身的不成熟也占很大比例。此前几年持续井喷,部分车企对市场增速过于乐观,年初事业计划订得过高,突然遇冷后又未能及时反应,致使损失加剧。

  预测今年车市不会重蹈覆辙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这两个年份车市的大环境并不相同,从需求看,一线城市旧车升级、购买第二辆车的高峰已经出现苗头,二三级市场也在与一级市场互动中日渐繁荣,国内车市的旺盛需求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

  其次,如今的车企已经成熟许多,制定事业计划更有预见性,即使车市出现动荡也有能力从容以对。多位车企老总表示了对今年车市走势的谨慎乐观。另外从经销商层面来看,经过2004年的挫折,现在基本已经没有纯粹投机的经销商,市场环境更加成熟。

  优胜劣汰

  虽然面临一系列宏观调控难题,但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国内外分析机构预测,2008年我国GDP增幅仍将保持在10%左右的高位运行。

  实际上,高GDP增长对于汽车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一种保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车企都将沾上高增长的光。

  即使是汽车行业利润高奏凯歌的去年,各车企经营情况也是冷暖各不同。

  据统计,截至2007年11月份,在累计8832家汽车和相关零部件企业中,亏损企业达1432家,累计亏损金额高达70.18亿元。

  调控力度加大,银根更加趋紧,车企表现会更加不同。总体看来,本土车企面临压力更大。

  货币紧缩,利率随之上涨,那些依靠银行借贷的企业需要承受更多利率成本。据了解,目前国内本土汽车集团中,一汽、上汽和东风等大多通过向银行借贷用于自主品牌研发,资金规模都在百亿元左右,银根进一步收紧,加大了企业借贷成本,不利于自主品牌研发。

  此外,出口也正遭受更大压力。成本上升、汇率下降,迫使本土车企不得不提高出口价格,以前的低价战略之路越走越窄。

  与本土车企相比,跨国公司不仅基本没有借贷困扰,在采购上也可以凭借大宗全球采购来回避国内原材料大幅上涨之痛。

  此外,不同车型企业遭受的冲击也不同。

  与乘用车企业相比,商用车企业用钢比例更大,经济型轿车盈利空间有限,原材料大幅上涨后,这两类企业成本压迫首当其冲。已经有自主品牌老总感慨:“几万元的经济型轿车很难消化8%的钢材上涨成本。”

  当然,埋怨政策、怨天尤人只会徒增烦恼,因为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基本生存法则。在新一轮的市场洗礼下,会有企业被淘汰出局,剩下的强者将更具生命力。


 
责任编辑: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