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职工103034人,资产总额137.58亿元,负债168.27亿元,亏损83亿元,欠发职工工资4.42亿元......这几年来,马纯济经历了一段“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岁月。 12月20日 ,马纯济在2008年商务大会上说,2007年中国重汽集团有两件记入发展史册的大事:一是中国重汽作为我国制造业第一支红筹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真正融入了国际资本市场。二是全年产销重型汽车突破 10万辆,稳居国内行业之首,从产销规模讲,进入全球前五大重卡制造商行列。这两件大事使中国重汽集团与所有合作伙伴在发展中建立的血肉联系更为紧密,合作基础更为牢固,发展前景更为灿烂。 这一年,老马成了媒体闪光灯下的聚焦点,身揽各种大奖,让看重汽笑话的人再也笑不出来。
17年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陕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人民日报》曝光和国家领导人的严厉批示接踵而至。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张玉浦临危受命,出任厂长。 17年后,“陕汽速度”神话响彻卡车界。也许张玉浦是最懂得抓时机的人,乘着“井喷”年,陕汽不放过营销的每个环节。当然比起2006年一系列战略措施的制定实施,2007年的他走得更加平稳坚定。 2007年4月23日,在《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首次公开发布仪式上,张玉浦说,“关注并改善卡车司机生存状态,这与陕西重汽“德赢天下”的理念不谋而合。” 2007年8月8日,康明斯与陕汽对等合资组建的西安康明斯发动机公司正式投产。张玉浦称赞陕汽与康明斯公司的合作是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的经典之作。 2007年10月,张玉浦当选为十七大代表赴京参加会议。会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提到那句让老陕汽人记忆犹新的话:“就让我给陕汽铺路吧,争取铺好;万一铺不好,就给大家垫石子,大家继续铺。”
对产品研发的看重是中国重汽迅速占领市场的最根本的原因,而中国重汽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更新速度快也恰好与蔡东的特点极为有关,由于蔡东有决策权,因而省去了很多层层审批的环节,决策及时而高效。 蔡东作为中国重汽技术攻关的尖兵,亲力亲为,力保每一道生产工序顺利进行。“一线通”就是在蔡东的带领下自主开发出的一套管理程序,每一个细节都是蔡总经过昼夜伏案、呕心沥血创造而来。它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在今年的商务大会上,蔡东再次强调:光变速箱,国外采用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AMT电控积累技术的企业已达到了45%, 如果我们仍停留在原来的平台上难以跟进国际的步伐,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已经成为国际化公司的中国重汽的必由之路。
《经济日报》:为了准确把握市场脉搏,了解用户需要,蔡东经常跑市场,和用户、经销商进行直接沟通,以获得最原始的信息。“
2007年12月11日,吉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决定任命竺延风为吉林省副省长。这样,在企业工作了24年之后,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走上了从政之路。 2007年8月,解放第六代重卡J6在长春下线,让竺延风上任之初的果断决策显示出效果:投入11亿元,与国外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大马力高端柴油机,并建立起现代化生产基地,使自主品牌商用车“解放”有了一颗强劲有力的“心”。竺延风认为,解放J6的下线,是一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爆发。 在乘用车上,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在过去一年都创造了新的纪录,确立了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但一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业绩并不尽如人意,也许会让竺延风难以释怀。 离任时,竺延风率领一汽所交出的答卷是漂亮的:2007年,一汽集团销售143万辆,销售收入达1800亿元,利润达123亿元,这是一汽集团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业绩。
“华菱重卡,世界重卡”,放眼天下的刘汉如董事长如是定位。 确定了国际化路线之后,刘汉如将2007年的战略要地选择了俄罗斯,在进攻的道路上似乎畅通无阻。 8月15日,一个由俄罗斯《世界汽车》日报、《领航》杂志、《运输》杂志、《基本方法/汽车新闻》日报、《汽车与价格》杂志、PBK6家俄罗斯汽车专业媒体组成的媒体代表团专门到访了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也许是对董事长刘汉如2006年亲自带队远赴俄罗斯,深入各大矿山、工地及港口码头了解当地的重卡需求和使用环境,进行调研的回报。 正如华菱当家人刘汉如自信满满的宣言:“不论是在最冷的俄罗斯,还是在最热的中东地区,或者是超载极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华菱重卡都接受住了考验。” 2007年12月9--10日,华菱汽车2008年度供应商大会上,刘汉如将2008年的产销目标锁定在25000台。
与在乘用车领域大张旗鼓相比,徐平在商用车方面的动作要显得低调得多。2007年,徐平除了鲜有在一些政治会议上露面外,记者很少在其他场合与这位企业老总“亲密接触”。 2月10日,湖北省委青年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徐平发表主题讲话时说,作为国有特大型工业企业,东风公司党委不论是建厂初期还是面向国际发展的新时期,始终高度重视团组织作用的发挥,把共青团工作作为企业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十七大代表、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徐平,2007年10月15日上午听完胡锦涛作的十七大报告后说:“我始终以一种兴奋的状态和激动的心情听完锦涛同志的报告。我的感受是‘实事求是、朴实亲切、催人奋进’。报告全面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光辉业绩,清晰地描绘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新方向。”
《中国汽车报》:作为在海外上市不久的东风压力颇大,虽然拥有更为广阔的融资平台,但对上市公司的严格要求也使得东风旧有的体制、管理、观念将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徐平强调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改善商用车的经营局面,要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轿车建设,我们企盼东风能为股东亮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当2007年10月14日,吴越俊再次出现在第五届卡车大赛现场时,人们惊讶于这位汽车老总怎么如此热衷于卡赛,难道卡车大赛真的能直接带动销量吗。对此吴越俊谈到他的观点:欧曼产品的技术平台起点远远高于国内同类产品,但仅靠打广告进行说教式的宣传显然已不能打动消费者,让他们进行亲身的体验才最有说服力,而全国卡车大赛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与此同时,欧曼发出国内首例重卡消费倡议欧曼承诺,“以后每卖一辆重卡产品,都会提醒消费者要合理使用,并以'压断桥事件'为反面教材,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重卡产品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欧曼本部长吴越俊表示。 当被问及作为国内发展较快的企业,福田汽车是如何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的,吴越俊将此归功于“创新”:福田汽车自创始至今,始终坚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专利创新,不断的创新也是保持着我们企业旺盛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1990年在江淮濒临倒闭的时候,带着领导和职工的高度期望,左延安上任了。开始,谦逊、内敛的左延安并不为外界所看好,甚至有人认为,他也许不适合当领导,因为缺少“魄力”。当时,看准了客车专用车底盘市场的空白点,左延安惊人地将所有资源全部投入到这个市场的研发和生产、销售之中。这一看似“豪赌”的战略性转型挽救了江淮汽车,也确立了左延安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虽然乘用车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左延安在商用车尤其是卡车领域一点没落下,从2007年江淮紧跟政策推出国三车、中卡“亮剑者”以及高端轻卡帅铃Ⅱ上市都可以看出。 在刚结束的2007年格尔发重卡商务年会上,左延安谈到,“格尔发重卡走的是一条引进—吸收—消化—再创造的发展路线,我们作为后来者要充分学习前者的经验,要向重卡老军解放学习,要向新军福田学习,也要向兄弟华菱学习,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汽车圈里,我只佩服搞自主品牌的两个人,一个是奇瑞的前任董事长詹夏来,一个是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
从何墨池身上似乎可以看出瑞典人身上的那股执着和韧劲。看着他的经历似乎看到一头潜伏已久的困狮,一如斯堪尼亚的商标。他在1985年担任中国首席代表时曾就寻找商务性合作伙伴一事进行了广泛调研,“当时几乎跟中国所有的卡车和客车厂家都进行过谈判”。 2004年何墨池再次来到中国,从当年的调研结果中挑出10家企业,然后进一步筛选,并与其他新企业接触。“卡车行业一直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但他似乎从未放弃过。 2007年,可以算是斯堪尼亚在中国的第一个收获年。战略性产品到位,基础工作开始收效,合作企业发展良好,斯堪尼亚在华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最令斯堪尼亚感到欣慰的是,没有走以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商用车合资合作的“悲剧”道路。 也许若干年之后,中国人还不会忘记那个在舞台中央锯木头的瑞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