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综合新闻 行业研究  企业研究  数据参考  注册经销  精品卡车 二手卡车  用户之声  配套产业  环卫车辆  建筑车辆 消防车辆
专用汽车 专汽研究  专汽链接  政策法规  公路物流  超限运输 卡车制造  配套企业  物流场站  卡车论坛  会展报道 合作反馈
  当前页:综合新闻...建筑车辆...信息速递...
 
 
没有规则的游戏:看我国工程机械租赁市场

闫夏 

   
  当今的工程机械租赁市场,正如四国军旗般,正在进行着较力,不同的是,它几乎没有协作,还在进行没有规则的游戏。

  强势:卡特彼勒的绝对优势

  说到机械租赁,就不得不提到世界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除了遍布世界的销售网络与高度的技术支持外,租赁是它非常熟悉而且取得相当成绩的业务。谁都知道卡特彼勒租赁业务的能力,但是谁能想到,它会在2006年开始在中国市场大举进攻?

  据了解,亚洲工程机械博览会卡特彼勒新闻发布上,卡特彼勒亚洲地区营销副总裁罗贝乐公开宣布,卡特彼勒将专注于租赁业务在中国的开展,同时并且在中国已经建立了12家拥有专业管理团队、具有极高素质的租赁店。但是业界已经传出卡特彼勒今年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100家专业租赁店。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卡特彼勒进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后,一直是以产品对中国市场进行着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正如卡特彼勒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的,该公司一直关注于中国的建设,为中国的企业提供设备与技术。在中国工程机械高速发展哪怕是到了今天,从核心技术、到底盘我们仍旧不能脱离卡特彼勒的影响。一旦卡特彼勒变换对中国市场的策略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将是十分重大的。

  目前,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在中国还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卡特彼勒此时进入,进行了深思熟虑的选择。自2004年下半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萎缩之后,对于机械产品的整机销售已经构成了沉重的打击。减产、降价、裁员、甚至冒着帐款拖欠的风险,国内工程机械企业进行了一波一波的市场反攻,但是收效甚微。2006年,国家机械政策虽然有一倾斜,但是仍未到激活市场的程度。买不如租的概念在这样的时候,最容易被代理商以及消费者所接受。正如罗贝乐所言:卡特彼勒为用户提供的是专业服务将使客户避免资金风险,同时租赁店将对于代理商的销售起到支持与配合作用。   

  纵横:中联带领下的诸侯纷争

  如果将工程机械租赁市场比作战国时期,那卡特彼勒就是秦国,中联为首的各个租赁企业就是其他诸侯。战国时候苏秦倡导的合纵战略,曾经在一段时间遏制秦国的大举进攻。可是就目前的工程机械国内租赁企业来说,远没有可能进行“合纵”,除了实力弱小外,彼此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

  中联重科是国内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中涉足租赁行业比较早的企业,也取得了非常良好的业绩。2002年,中联先后斥资1.7亿元和7500万元,在北京和上海组建租赁公司,进军工程设备租赁业。凭借中联、浦沅、中标和中联保路捷4大工程机械品牌,中联设备租赁公司在国内110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积极开拓工程设备租赁业务。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工程基础浇注施工中,中联重科一举签下最大一单设备租赁施工合同,中标全部18台套泵送设备。在北京奥运工程施工工地,都能看到中联设备的身影。2005年,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整体态势低迷的背景下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0%。在国内机械租赁的市场上“中联”一枝独秀。

  但是除了中联,国内还有什么呢?

  除了设备制造商的租赁外,近些年来市场上成立了不少专门进行设备租赁的企业。与设备制造商的租赁相比,这些企业相对灵活,但是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企业资质层次不一,租出的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有企业甚至不惜购买没有任何质量许可证的机械用以租赁,一旦出了事故就互相推诿。

  这就造成了一些问题,首先对于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来说和租赁企业打不打交道?若打,则未来的租赁市场,它势必是你的竞争对手,相反则丧失了卖出机械的机会。其次,面对市场监管的不得力,租赁企业里的害群之马得不到惩处,将使用户对国内机械租赁产生逆反心理,将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

  除了上述的两方面问题,施工企业租赁近些年来也逐渐开展,已经成为了租赁市场不可小视的力量。而施工企业同时又是设备制造商的客户,也可能是租赁企业的客户,在租赁市场上又同时可能为竞争对手。一位设备制造商指出“自己的产品与自己竞争的不是没有可能,而是不停的出现。”一句话形容,怎一个“乱”字了得。

  监管:烫手的山芋谁来接

  国内工程机械租赁市场的问题,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监管问题。通过有效的监管可以使得设备制造商、租赁企业、施工企业三方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避免市场上的无序竞争与自相残杀。

  但是由于多头管理之间产生的利益纷争,使得租赁市场的监管一直落不到实处。中国建筑业协会机械管理与租赁分会一直在为监管的事情进行努力,先后通过行业的自律公约以及标准合同等。但是,自律公约毕竟没有法律效应,而自律公约参与的企业大部分是施工企业。设备制造商、租赁企业并不受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