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区位优势独特,号称“七省通衢”之地。赣鄱大地上,青山绿水间,纵横交错的公路路网织就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畅安舒美”的公路不仅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致富路,也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如今,老百姓对交通运输、出行安全有了更高期待,爱路、护路的意识和要求空前提升。
江西在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过程中,聚焦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这一顽疾,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推动公路治超从人力治超向科技治超转变、从路面管控向源头治超转变,从部门单独治超向综合治超转变,公路治超取得明显成效。近日,记者来到新余市、吉安市泰和县、赣州市赣县区和九江市彭泽县等地,采访了解公路治超新变化。
源头治超让超限超载车辆寸步难行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问题由来已久,尽管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严管重罚,但处罚后问题依旧存在,难以达到治理的目标,这也反映了传统的路面治超方式“治标不治本”。究其原因,货主希望多装节省成本,车主希望多拉增加收益。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个敢装,一个敢拉,没被查到就是赚到,而为了不被查到,就钻起了执法工作的“空子”,这又增加了执法难度和成本,使得治超工作陷入“怪圈”。
从源头上加强对货物和车辆的监管,成为公路治超新的着力点,具体做法是依托江西省公路治超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在货运源头单位安装称重和视频监控设备,让超限超载车辆出不了门,上不了路,从而杜绝超限超载行为的发生。
工作人员介绍俊宜矿业称重和视频监控设备安装情况
记者先后来到已经完成称重和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并已接入江西省公路治超综合管理平台的新余市江西俊宜矿业有限公司和南方硅灰石有限公司,了解到两家企业都在厂区出口处安装了称重设备,出厂货运车辆必须走称重车道进行称重,不超载即可驶出厂区。如果存在超载的情况,则需返回卸货,重新称重合格后才能驶出厂区。在这个过程当中,车辆信息及相关数据,以及监控视频可以实时上传至江西省公路治超综合管理平台,执法人员可以进行全程监控。货运车辆能否绕开称重车道直接出厂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平台技术人员表示,除了称重和监控视频,系统还包含了一个“电子围栏”功能,如果货运车辆未经称重驶离厂区,则会触发报警,执法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获悉,并依据货运车辆信息进行“责任倒查”,对运输车辆、运输单位、源头企业进行处罚。
源头责任倒查机制,促使源头企业主动参与到治超工作当中来。九江市彭泽县宏浩麻山矿业有限公司所产石材主要装运至位于彭泽县马当镇的长江码头,运输线路、运输车辆相对固定,该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严厉处罚措施,加强对车辆的监控,有效避免货运车辆超载超限出厂上路的情况。
彭泽县宏浩麻山矿业排队等候装货的车辆
记者了解到,该企业对运输车队的62辆货运车辆进行了编号,每辆车的车型、车牌以及“皮重”等信息均已录入系统,车队管理人未认真核实货运车辆及驾驶人员信息、出现不符合规定的,处罚5000元/次。货运车辆进、出厂区各设置了两股车道,其中进厂一股称重车道,出厂两股称重车道,且有值守的地磅员,凭单据放行货运车辆。企业运输车队车辆可以走非称重车道直接进厂(装运零售石材的其他社会货运车辆需走称重车道进入),然后排队装货。记者看到,每辆车车身注明了最多能装多少吨,由于是自动设备装货,出厂称重时很少出现超载的情况,即便有,车辆也会主动返回厂内卸货,因为货车超限出场的,每次将被处罚1000元,地磅员对超载车辆予以放行的、系统管理人员未及时对超限等异常数据进行登记报告的,也将面临处罚。
彭泽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指挥中心大屏
在彭泽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指挥中心,执法人员能够从监控视频中实时看到宏浩麻山矿业进出厂货运车辆的情况。得益于企业采取了严格的源头监管措施,执法人员主要在路面流动执法的状态大为改观,此前存在的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连接该企业和码头之间的道路路面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同时实施的货运车辆出厂前必须清洗以及规定运输时间等,大大减少了货运车辆带来的路面污染和日夜运输引发的沿线群众对噪音污染的投诉。
科技治超让超限超载车辆无处遁形
吉安市泰和县地处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京九铁路、衡茶吉铁路、昌赣高铁等三条铁路,国道G105线、国道G319线、G45大广高速、G1517莆炎高速、G7泉南高速以及三条省道纵横交错。此外,赣江穿境而过,井冈山机场距离泰和县城仅15公里,构筑起“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
公路治超一直是泰和县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由于公路路网点多、线长、面广,加上治超手段相对落后,执法部门只能通过“人海战术”进行执法。然而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即便执法人员每天24小时上路,也做不到逢车必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多司机和运输企业因此心存侥幸,采取绕路甚至盯梢等方式和执法人员玩起了“躲猫猫”。
国道G319线塘洲不停车超限检测点
从泰和县城出发,驱车行驶在国道G105线和国道G319线上,只见过往的大货车络绎不绝,且以过境大货车为主,道路显得非常繁忙。在泰和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国道G319线泰和县塘洲镇境内的不停车超限检测点。这个检测点有一对横跨整个路面的龙门架,上面均架设了一排摄像头,在两个龙门架之间的路面下方,则安装了自动称重设备,对过往货车实现全天候、不停车、不减速的精准称重检测。当货运车辆经过时,不停车检测系统可完成自动称重、识别牌照、拍照取证、视频监控和数据处理等,相关数据将显示在道路前方右侧的电子显示屏上,并即时传输至江西省公路治超综合管理平台,作为执法依据。
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货运车辆的检测速度和通行效率,而且带来了整个执法流程的再造,即由传统路面治超的现场处罚,转变为事后非现场处罚。对系统抓拍的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信息的审核,成为执法人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泰和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为此全面提升了办公软件和硬件设施设备,挑选了9名工作人员充实处理室力量,为非现场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泰和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楼
在泰和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处理室,记者遇到了来自新余的胡师傅。2021年3、4月,他在运输货物至赣州兴国县时,在国道G319线塘洲不停车超限检测点3次被抓拍到存在超限运输。此前,工作人员已经通过手机短信进行告知,不过胡师傅是在办理车辆年审业务时,得知车辆已被立案系统锁定,需到“黑名单”上锁行政执法部门接受处理,解锁后方能办理相关业务,于是特地从新余赶到泰和进行处理。
据介绍,非现场执法让数据多“跑路”,有效解决了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依托江西省公路治超综合管理平台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办案流程和案件相关文书,实现了查、处分离,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执法的公信力。让当事人主动接受处理的“柔性执法”方式,也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
2021年3月2日零时起,泰和县正式启用省道S314线禾市和国道G319线塘洲两处普通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点。截至目前,共查处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近5000条,非现场执法结案600余件。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数据明显下降。其中,江西本省货运车辆违规数据从3月份的1599条锐减至7月份的215条。据了解,泰和县第二批4处普通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点正在建设,投入使用后将基本覆盖境内主要国省干道。
综合治超形成公路治超新格局
公路运输在江西省综合运输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江西省正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执法门类的行政处罚以及相关执法职能,加快组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对公路治超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源头治超、科技治超,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共治,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
记者在新余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2021年5月,新余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国环保督查问题整改,专门召开源头单位称重及监控视频接入专题会议,明确新余市所有矿山、矿产品加工企业将称重、监控视频接入省治超综合平台,并计划将全市80余家源头企业整合保留37家左右,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关停。同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单位、各县区、管委会重点考核工作,由市纪委、市检察院督办调度,定期通报。目前,新余市各大源头单位接入进展顺利,截至2021年7月底,已完成数据传送的7家,拟接入平台的17家,剩下的均已完成基础浇筑、线缆布放,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对接工作。
在赣州市赣县区,交通、公路、公安、交管、水利、自然资源、工信、城管、应急等部门合力推动,联合对全区39家货物源头企业、23家道路货运企业集中约谈。各行业监管部门严格落实《江西省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办法》规定的职责,与企业签订规范装载责任书和《承诺书》。赣县区治超办每季度定期召开货物源头企业监管部门工作调度会,对违规放行超限超载车辆出场(站)的源头企业,每月定期将督办函发到其行业监管部门,对第一次违规的企业实行上门约谈,限期整改到位;对第二次违规的企业下发《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查封部分设备,并予以罚款;对第三次违规的企业直接查封关停。据统计,截至2021年7月底,赣县区已约谈违规企业39家,限期整改35家,查封企业生产设备26台,处罚企业28家,吊销企业经营许可证6家。对恶意冲卡逃卡、损坏公物、妨碍公务、跟踪执法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公安机关坚决予以打击,共刑事拘留6人,行政拘留5人。
赣县区的砂石资源比较丰富,砂石运输车辆曾是当地超限超载运输的“重灾区”。赣县区创新推出“三个一”的举措,在强化管理的同时,通过做优服务,做到“疏堵结合”,有效解决了公路治超工作的痛点和群众运输需求的难点。
一是由一家公司统一经营管理。2019年5月,赣县区政府决定从砂场入手加强治超源头管控,关停了53个采砂场,新建了3个智能化砂场,由赣县区金江砂业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建成了“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国企运作、社会监督”河道砂石资源采运销全过程监管新模式。
二是通过一张卡覆盖运砂车辆。金江砂业有限公司规定运砂车辆必须办理内含车辆及司机信息、装载吨位及装运规定的装运砂石卡,才具备砂石运输资格。同时规定区内所有运砂车辆为两轴货车,车货总重不超过18吨,车厢必须环保密闭,统一安装GPS定位器,张贴统一标志,经检验合格。
金江砂业智能化砂场空车进场称重
记者在金江砂业位于贡江岸边的一处智能砂场了解到,工作人员对地磅称重系统进行了数值设定,如果车货总重超过18.5吨(允许误差0.5吨),系统将无法开票,车辆也就无法出场。首次称重,运砂车大都存在轻微超重,司机都会自觉卸掉一部分,称重合格后通过装运砂石卡进行结算,然后随车携带砂石运输单出场,方便稽查人员查验。
三是通过一个APP破解运输难题。赣县利用智能化砂场系统,全面实现了源头管理,完全杜绝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砂石的行为。不过,当地并没有把方便管理作为目标,而是把方便群众作为改革的出发点。以前砂场“遍地开花”,群众可以就近购砂,整合以后去哪购砂?以前运砂车可以到处揽活,整合以后还有砂可拉吗?针对这些群众关注的问题,赣县区金江砂业有限公司借鉴“滴滴打车”模式,开发出砂石销售APP智能化系统,实现了APP平台实名制抢单、点对点销售、自动划拨费用等功能,不仅极大地方便了购销双方交易,而且为运砂车提供了公平参与的机会。平台具有的竞价功能也使得最终用砂的群众节省了运费,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