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潍柴集团发布了以技术换市场,“一带一路”抢先机的市场战略,以印度公司的扎根和发展为典型案例,重点解读了潍柴集团海外建厂,输出技术、产品和品牌的“一带一路”经营之道。
印度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随着海外建厂项目的顺利投产,潍柴的海外业务水涨船高,其“一带一路”发展模式和经验,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以国际并购提升研发实力,消化吸收后的技术再成功输出国外。潍柴通过技术换市场,成功布局南亚市场,消化国内过剩产能,抢占“一带一路”战略先机。
印度当地员工在专注工作
现在,印度浦那正值夏季,潍柴印度公司的产销也像天气一样火热,建成一年,这个投资1000万美金的工厂就实现了盈利。国内同行业开工率不足,潍柴果断布局南亚市场,印度公司是他们在国外自主建设的第一家工厂。
对此,潍柴印度公司副总经理王华杰:“要是买地建厂需要3-5年,而租厂房建厂只需要1年就够了。为了抢时间、抢市场,我们选择了后者,用最少的投入、最快的时间、最小的风险实现了投产。”
印度工厂的这条生产线从国内整体搬迁,原来主要生产10升柴油机。为什么不重新布置新品线,而选择耗费人力物力搬迁呢?
对此,潍柴印度公司副总经理王华杰:“由于印度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好,他们主要需求6升机,为了适应他们,我们对这条生产线进行了改造,这条生产线在国内来说,也不算先进了,但是在印度,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预计五年后,印度工厂将年产1万台发动机,年销售收入1亿美元。紧跟“一带一路”的节拍,潍柴通过技术许可、合作建厂等模式,分别在缅甸、泰国、埃塞俄比亚筹建发动机生产基地,抢占市场先机。
目前,潍柴发动机产品已经销售到五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保有量达30万台。其中,“一带一路”相关出口占公司出口总量的90%以上,东南亚和南亚两个市场实现大幅度增长。
对此,潍柴动力执行总裁张泉:“我们在输出产能的同时,还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品牌,差异化的策略,适应不同的国际市场,使得我们的民族动力实现全球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