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卡车 > 重卡新闻 >

中国重汽加强国际巨头重卡联姻 国际化步伐加快

  2014年5月7日,中国重汽集团与尼日利亚Dangote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设立“丹格特中国重汽西非商用车有限公司”,致力于在尼日利亚进行中国重汽产品的散件组装生产;2014年5月8日,中国重汽集团和芬兰卡哥特科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重汽希尔博公司在泰安运营,将打造优质高效、性价比高的随车起重运输车和汽车起重机系列产品。最近,对于中国重汽来说可谓“喜事连连”。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重汽清楚地看到只有实施国际化战略,才能保持和扩大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和发展成果、解决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重汽党委副书记韦志海表示。

中国重汽党委副书记韦志海
中国重汽党委副书记韦志海

  “双十”行动 国际化之路走上快车道

  十年前,中国重汽正式提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目标,逐步实现品牌、资本、管理、人才、技术、市场的国际化。

  2004年,中国重汽提出了“双十”行动方案,即2004年比2003年出口整车及创汇额增长10倍,同时再用两年时间,到2006年底使中国重汽出口整车及创汇再增长10倍。在2003年,中国重汽通过各种渠道仅仅出口了40多辆整车,要实现“双十”行动的目标,几乎是“天方夜谭”。

  然而,中国重汽的奇迹发生了。韦志海介绍,2004年底,中国重汽实现出口整车526辆,创汇额达1271万美元,顺利实现了第一增长10倍的目标;2005年达4920辆,提前完成计划。可以说,从此中国重汽的国际化之路走上了快车道。

  “2012年,中国重汽生产的800辆欧五重卡出口巴西”“2013年,中国重汽300辆欧五重卡进入香港市场”……借助产品的升级换代,中国重汽实现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与国际高端重卡同台竞争的梦想。

  从走出去推广到“慕名而来”

  始建于1956年的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是中国重汽前身,1960年制造出中国第一辆黄河牌重型卡车,1983年重组成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并首家引进国外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1990年重组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由于亏损陷入破产窘境,“老重汽”被迫再次重组,核心和主体部门划归山东省成为“新重汽”,2001年1月正式挂牌。

  创新和国家化战略助力重汽做大做强,是重汽人的最大感受。韦志海告诉记者,中国重汽今日能交出让行业瞩目的成绩单,是一直以来坚持国际化战略部署的结果。

  2010年,中国重汽实施国际市场营销改革,变过去在济南坐等客户为驻扎在国外搞营销;在优化完善国际网络布局中,中国重汽积极推进境外KD组装网络建设,目前已通过技术合作、实物投入等方式在尼日利亚、摩洛哥等8个国家合作建立了KD组装工厂;截止2013年底,中国重汽国际市场已发展一级经销商网点160余家、建立400多个服务网点、300余个配件网点。韦志海表示,更令重汽人骄傲的是,“中国重汽”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自主品牌,“SINOTRUK”国际品牌也随着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的许多地区和国家成为用户认可和喜爱的中国汽车品牌。

  中国重汽国际部副总经理刘青告诉记者,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曼技术产品已全面导入市场,标志着中国重汽带领中国重卡跻身国际先进水平重卡行列”。

  “以前我们是走出去加大推广宣传,现在我们品牌打响了,变成‘慕名而来’了”,韦志海说。

  在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国际竞争优势的同时,中国重汽也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多次强调,只有树立自主品牌、才能强化民族品牌,才能打通通往国际市场的途径,路子才会越走越广。

  实现中国民族重卡品牌华丽蝶变的中国重汽,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与吸收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并重,逐步形成以重卡产业为主导,中、轻、客、特全面发展的大型商用车企业集团,用“中国卡车梦”助力“中国梦”。

  中国重汽:与国际巨头“掰手腕” 重卡出口国内行业“九连冠”

来源:齐鲁网 作者:董光强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相关文章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