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李汪洋已经许久没摸过车了,不过他的"小王国"完全就是围绕卡车产业链编织起来的一张黄金网。他并不讳言今日的成就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的眼光要准一点、长一点,他说他的经营模式就是不断的滚雪球,越滚越大。当然,不是瞎滚,得瞅准了有价值的产业才能投,比如修理厂、货运公司、采矿场、采砂场等。万变不离其宗,李汪洋表示,发展事业还得朝自己的专业发展,围绕车辆做一个产业链。也正因为有了正确的"战略"指导和早期的妥善布局,当别人都在为找活而奔忙的时候,他已经稳坐军中帐,运筹帷幄千里之外了。
2001年,李汪洋购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辆东风车,并靠着这辆车,在随后的十几年里繁衍递增,经营起了一个公司,涉足汽车修理和卡车运输业务。如今他已经是邵东地区最大的个体经营者,名下拥有44辆车,其中有30辆东风自卸车是今年10月新购入的。
我问他:"今年年景不好,别人都在收缩阵线,你怎么还敢投资买车?"他说:"我的生意不管大环境怎样起伏,都是有把握的,这么多年过来,我的生意都是一年一个样。我有自己的矿山,加上这么多年结交下来的朋友,一点不愁货源。"
言辞间李汪洋挥斥方遒,他不但用现金全款购入了这30辆东风自卸车,还计划再创建一家物流公司,把卡车运输业务做大、做专,"车子好,车队越大,名气做起来了,反而越好做",再配合开一个采砂场,货源、物流甚至修理等问题全部内部消化,反复滚雪球。
我们问他当年怎么想着要进入货运行业,李汪洋直爽地说,当年他从一个维修技工到有了自己的汽车修理摊,敏锐地感觉到"靠单一方式挣钱太难、太慢,必须发展第三产业",于是看准了卡车运输这个为生产企业搞服务的第三产业,带着不多的存款一头扎了进去,才跑了几个月,他就雇了人帮他开车,再不用凡事亲力亲为,"跑车还是太辛苦了"。归功于眼光独到也好,经营妥善也好,李汪洋说他自己总能跑在别人前头一点点--只用了8年时间,他就从一辆车的车主,当上了矿老板。现在他是"稳坐军中帐,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
李汪洋所经营的物流业务并不涉足长途运输领域,车辆行驶的路线一般都不长,最远的距离也就百来公里;从矿山到选矿场基本上都在李汪洋的关系网络中,途中完全不用负担罚款等意外成本;邵东矿产资源丰富,产锰矿、煤矿等;而且他选车眼光独到,又很爱惜自己的车,按时保养,拉货一般为65吨短途运输,速度控制在50~60公里/小时,尽管路况不好,可车辆损耗也不大。现在每辆车、每个月为他带来的利润简直是令人咂舌的。"同样都是跑车,我的利润就是高,一天2000元左右,一个月纯收入5万元左右,6~10个月就能回本。我觉得跑运输就要有多方关系,认识的人多,钱就能挣得多。"利润高,换车也换得勤,每辆车差不多用1年左右就更换,年年都买新车。
靠着东风车发家的他,对东风车感情很深,他说:"我既是东风用户,也是东风的服务站。东风服务政策好,理念也好,对服务站支持力度大,我们干起活来也特别有劲,给东风车的服务自然也到位。"他认为,生意一定要做成规模,奔事业不进则退,必须向前冲,盘子大了,挣钱的渠道就更多,这边亏损的,别的地方可以另外挣上。"我的每笔投资都会想到何时能够回收。"李汪洋说,"现在我打算再开个采砂场,和物流业务一起做,明天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