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控制国内汽车零部件销售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额的75%以上。更让人担忧的是,在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防抱死刹车系统(ABS)、微电机和安全气囊等核心、关键零部件领域,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这是最近记者关注到的一组由商务部公布的数据。这意味着我国将近1万家规模以上的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国汽车消费市场迅猛扩张的“盛宴”中,仅能做个不起眼的配角,尤其在利润更丰厚、技术含量更高的关键零部件领域,只有眼巴巴看着别人在享用美味“大餐”的份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一步步走向沦陷?我们的政府及企业在这一时期又做了什么?
重产能 弃研发 企业发展短视现象普遍
一位曾经在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简称中汽总公司)工作的汽车界人士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在发展轿车工业时,同时开展了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培养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在1994年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专门有一章是国产化政策的要求,该文件明确要求,要根据汽车工业产品不同的国产化率,制定相应进口关税优惠税率。
此外,国家还专门从汽车销售收入拿出一笔钱,用于扶持国内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扩张产能,并第一次在国内掀起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合资潮。上海大众的建设,也带动了一大批轿车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发展。“中汽总公司还曾专门推出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培养‘小巨人’的计划,通过整车配套政策、贷款和技术开发的经费支持,大力培养、扶持一批行业内的领头羊企业。比如,当时的长沙电器厂、四平仪表厂等。”这位汽车界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大浪淘沙,在之后的市场竞争中,虽然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但很多的“小巨人”企业,受制于当时国企体制机制的局限,加之当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市场反应速度慢、技术储备不足、企业负担过大等原因,没能在后期的市场竞争中坚持下来,失去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机会。比如,当时的长沙电器厂,这家当时专门为解放、东风等商用车企业配套的龙头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卡车市场急剧萎缩、轿车市场兴起时期,没能抓住机遇及时转型,最终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合资、民营、军工零部件企业,如万向、潍柴、曙光车桥、法士特等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熬过难关,在随后高速发展的汽车市场中迅速崛起。
还有一批幸运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因为背靠大的汽车集团,也在我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发展壮大起来,但企业满足于短期利润的追逐,盲目扩张产能,却没有同时加强产品的研发力度。在近两年市场萎缩调整期间,也因产品技术升级乏力而陷入困境。
重整车 轻零部件 产业政策不作为
再回头审视我们的汽车产业政策,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1994年版还是2004年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都透露出重视整车、忽视零部件的规划思路,没有充分体现出对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发展的支持。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汽车产业政策中,虽然都提出了振兴汽车零部件产业,但在促进其发展上,均缺乏战略、前瞻性的规划设计。在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与规划》中,也没有对如何实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发展,提出卓有成效的具体政策支持。在督促整车企业带动其供应商加强自主研发、推动零部件行业技术进步方面无所作为。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最早的一批合资零部件企业中,由于国家针对汽车零部件的投资政策,并没有合资股比的限制。合资后期,掌握产品技术的外方在新产品、新技术引入的谈判过程中,不断削弱中方话语权,稀释其股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在华独资建厂。虽然这一现象曾引起过我国部分地方政府的注意,在我国江浙地区的工业园区,也曾专门出台规定,要求在当地独资建厂的外方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产品必须外销。然而,这一政策很快便形同虚设,外方产品通过进入当地保税区,再次曲折进入国内市场销售。
2004年,我国汽车市场规模、竞争格局、行业技术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环保、安全、节能技术上面临更大挑战,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支撑需求更为强烈。然而,当年修订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并没有及时引导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升级。在很多核心、关键零部件的开发上失去时机。
缺储备 遭围攻 本土企业翻身机会变小
现在,本土零部件产业技术升级面临的困难更多,在核心高端零部件技术领域的进入门槛更高:除了缺技术储备、资金,后期的开发验证能力,还有外资技术产品的专利壁垒,当然还有外资企业的本土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认为,目前在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只要涉及到安全、环保法规,技术要求高的零部件市场,比如电喷、高压共轨、汽车电子等,基本被外资零部件企业控制,短期内市场格局改变的可能性不大。
拥有技术、管理和品牌优势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开始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升级中获益,并不断拉大与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差距。博世、德尔福、博格华纳、法雷奥等外资企业深入中国市场投资的步伐正在加快。不久前,德尔福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烟台生产基地在烟台福山区奠基,其投产日期与我国国Ⅳ排放标准实施日期相差无几。“外资零部件企业的在华投资,显示出对于我国产业政策的导向、行业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说。
魏安力认为,导致目前我国零部件产业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过去我们在政策引导、产业规划方面缺少战略眼光。只要能明确自主零部件产业发展方向,并给予切实有力的支持,即使在今天不利的市场环境下,产业自主发展的目标也能实现。
蓝擎新能源微小卡 全面招商进行中
超低能耗省钱高效,福康发动机是他十几年的信赖首选
纯电工程车 一路畅赢 福田瑞沃大金刚ES3 EV
创造新价值制高点 中集·陕汽“港牵2.0一体化”新品正式上市发布
升级四大承诺 第7000辆下线北京重卡上市一周年礼遇每一位梦想家
百万公里无大修 江淮帅铃值得信赖
16升排量 600马力 一汽解放鹰途&JH6牵引6SX1-600燃气车上市
售价35.88万元起 东风天龙KL龙擎3.0燃气新品上市
动力澎湃油耗低,每公里节省3毛钱,欧康动力用实力赢得乔宁信赖
腾跃九州,财富新引擎 东风商用车龙擎3.0燃气新品即将上市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