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卡车 > 重卡新闻 >

中国车企:核心技术缺乏 走向前沿力度仍需加大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虽然已落下帷幕,但是各种话题依然令人回味无穷。相对于轿车的光彩夺目,商用车稍显“寂寥”,但是所有的厂家也奋力来展示自己的新产品与新技术。

  与乘用车行业不同的是,中国商用车9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自主品牌所占据。以重型汽车为例,主要有一汽、东风、中国重型、福田等等,大部分企业是土生土长的国内企业。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目前商用车市场也略有些“沉闷”。所以在车展光鲜的背后,人们关注更多的依然是中国商用车的突围、发展之路,如何创新以及如何走出去。

  各大企业齐亮相国外厂商青睐中国市场

  虽然不如轿车那样围观者甚众,商用车企业也依然带来了最新力作,各种车辆同样构成了本次车展上的一道风景线。

  东风商用车公司总共有六款主力车型参展,展示了多项节能环保和安全等方面前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江淮汽车携江淮帅铃Ⅲ高端轻卡、新款格尔发重卡等共9个新产品亮相;

  北汽福田第六代时尚跨界多功能皮卡——拓陆者闪亮登场;

  北奔重汽公司有三种车型亮相,其中包括轻量化牵引车(H09),轻量化天然气车(LNG),轻量化城市建设用车……

  除了中国企业以外,国外厂商也纷纷赴会北京车展,中国市场的分量不言而喻。例如,梅赛德斯-奔驰卡车携新品“车队之星”亮相,以低于同级别竞争产品10%-15%的价格入市;佩卡集团再次携旗下DAF(达夫)全系3款车型——重型车CF、中型车LF、旗舰卡车XF系列以及两款佩卡发动机亮相。

  一些国外厂商负责人在现场与记者的交谈中都强调,非常重视而且也比较看好中国市场。

  戴姆勒卡车中国执行副总裁罗伯特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尽管商用车市场整体下滑,但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卡车产销国,全球50%的卡车需求是源于中国的。中国目前是奔驰卡车全球第四大市场,排在德国、法国、英国之后。“基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将致力于全方位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其中包括加快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不断拓展经销商网络发展。”

  整体市场表现疲软企业仍有不俗业绩

  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相较于前两年的增长势头,商用车市场表现疲软。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2.5万辆和43.9万辆,同比下降4.3%和8.8%。

  尽管如此,各企业还是信心十足,有的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而且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以东风商用车为例,在今年第一季度,东风商用车销售中、重卡5.7万辆,其中,重卡销售4万辆。

  北奔重汽目前年产重卡10万台,国内的销量大约占到五分之四,国际市场约为五分之一。此外,北奔重汽计划今年共提供60多款重卡车型,其中包括洒水车、垃圾车、消防车等其他城市用车。

  成立于1996年的北京福田汽车,仅仅用了十几年时间,已经做到世界商用车第一,连续两年摘得全球商用车销量第一桂冠。北京福田汽车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赵景光表示,北京福田汽车已吹响“世界品牌北京创造”的战略号角,朝着打造中国第一个世界级汽车品牌的方向阔步向前。

  国外厂商在中国的发展同样可圈可点。近年来,梅赛德斯-奔驰卡车在中国的业绩连年大幅攀升。2011年,梅赛德斯-奔驰卡车在中国大陆销量达到近6千辆,同比增幅超过90%,已连续五年领跑中国进口高端重型卡车这一细分市场,并预计今年将继续占据这一细分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罗伯特说,尽管整体卡车市场呈现了下滑的态势,但是梅赛德斯-奔驰进口卡车的销售量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我们上半年德国工厂的产能已全部排满。如果今年下半年中国客户的购买力继续保持稳定的话,我们今年还会实现更好的销售业绩。”

  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与社会期待存差距

  在以“创新·跨越”为主题的本届车展上,自主品牌研发能力的提升自然而然成为被关注的话题。不少国内企业都带来了全系列产品,既有自主研发的,也有合资合作的。

  此外,今年的参展产品在一些细微之处还做了改进和升级,环保、安全和舒适性能也在提高。总的来看,中国商用车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例如,北奔重卡素来与同行业的重卡相比都被认为底盘较重,为了转变产品形象,此次展会,北奔重卡全面打造轻量化品牌形象,全面推广轻量化车型。

  江淮汽车国际公司商销售部的负责人张盛健告诉环球网记者,江淮靠着技术优势以及差异化产品的技术优势,正在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企业们也都很重视创新的必要性,有时候不是不愿意去做,确实受到了一定的条件限制。有一位企业负责人无奈地打了一个比方,“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先把公司的十万员工养活,大家等发工资,现阶段我们求的是生存。”言外之意,生存下来之后再求发展。

  这位负责人还透露,在求生存阶段,企业们需要稳步经营,对大胆创新也就更加小心。“创新需要更多的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实力,现在还不能一蹴而就”。

  也有厂商坦言,因为购买技术的成本相对较低,中国企业喜欢这样做,这确实是一条“捷径”。但是别人不可能把最核心的技术卖给中国企业,这也导致中外车企技术差距的存在。

  如此看来,中国商用车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人们心中的期待还有一定的距离。

  北奔重汽国际贸易公司业务三部的经理蔡海臣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不停地指向与北奔重汽展位相隔不远的奔驰卡车,“奔驰领先我们20年”,他说中外车企发展的历程不同,中国车企仅仅经过30来年的发展,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自主创新之外,还有厂商跟记者提到了质量问题,他们认为创新的第一步是先做好基础工作,把好质量关。“如果连一个零件都生产不好,还怎么生产出一部好车?还谈何创新?”

  国际市场是趋势企业走出去应以产品为前提

  近年来,中国商用车不但在非洲、中东等国家的出口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还向美洲和准入门槛较高的欧洲发达国家市场逐步延伸。

  国际市场是趋势,车企们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不少企业还不断寻求走出去的新模式。在本次车展上,江淮汽车与北美第二大重型卡车制造商纳威司达签署了深化合作意向书,双方都希望寻求新的机遇。通过这次合作,江淮可以把轻型和中型卡车系列的某些型号出口到巴西。纳威司达亚太区总裁特洛伊·克拉克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正等待与江淮汽车的合资计划通过最后审批,非常期待进入中国市场,将我们的技术带到中国。”

  据了解,目前江淮商用车国际市场主要是面向“三高地区”——高湿、高温、高寒地区,巴西是重中之重。对于走出去的步伐,张盛健信心十足,“市场份额几乎不存在死角,如果想做,就能开拓。”

  虽然在中低端市场,中国企业的发展势如破竹,但是中国商用车走出去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在东南亚一带的,中国厂商面临着来自日本、欧洲企业的竞争,而在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

  对于如何更好地迈向国际市场,张盛健建议企业先做好品牌,再扩大市场。“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拥有好的产品是走出去的前提。有的企业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有人认为走出去就会赚钱,还有的企业只把走出去当做阶段性的目标,缺乏长远打算。”

  北奔重汽也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不俗,产品目前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南非等多个国家。该公司在南非还建有工厂,年产量大约在1000多台,销往南非及周边的国家。

  蔡海臣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受到融资的限制,当地一些国家的融资机构,会考虑到企业的产品、发展历程等等,很多融资机构会优先考虑欧美企业。

  提到走出去的模式,蔡海臣认为这跟企业跟自身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他告诉记者:“以奔驰为例,奔驰进入一个国家时,可能起初不占优势,但是会坚持,直到占有市场。中国企业如果起初不利的话,可能不会打持久战。中外企业理念不同,但是也有实力的问题。”

来源:环球网 作者:综合报道
文章关键词: 江淮汽车 帅铃Ⅲ 重卡 轻卡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江淮汽车,品牌首页>>
相关视频更多
相关文章
江淮汽车相关车型更多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