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零部件 > 变速箱 >

增幅放缓 本土零部件企业利润不高

  国内汽车行业经过连续两年的高增长之后,2011年业绩增幅明显放缓。根据统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财务数据,2011年上半年,我国沪深上市的68家零部件公司平均净利率为7.0%,与2010年同期的7.4%相比,略有下降。其中,净利率在10%以上的零部件上市企业有21家,净亏损的零部件上市企业有3家。不过,细看增幅靠前的公司,不难发现大多是由于2010年基数较小所致。

  虚高的零部件利润率

  有行业分析师表示:当汽车市场景气上行时,整车行业走势强于零部件;在汽车市场景气回落时,零部件板块的相对走势反而强于整车。因为在景气下行时,整车行业面临的毛利率收缩也大于零部件,而零部件企业在下行期间还存在售后配件市场提供需求的支撑。

  根据欧美国家的统计,在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中,汽车销售利润在汽车产业中约占20%,而50%~60%的利润从售后服务业中产生。在新车销售趋于平缓和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售后服务利润占比会有大幅提升,零部件将从售后服务中获得相对持久的利润来源。

  另外,中重型商用车国Ⅳ标准计划于2012年1月实施,已较原计划推迟了近两年,虽有预计再次推迟,但晚于2013年的可能性很小。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特别是《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发展绿色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列为九大重点任务之一,实施更高标准只是时间问题,低油耗、低排放、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将成为主流,发动机的更新换代也将为柴油发动机厂商带来市场空间。但是,目前本土企业尚未完全掌握发动机的关键、高端技术。汽车板块证券分析师认为:发动机产业链2011年盈利普遍受到经济政策收紧影响,同比下滑,三季度已处于低谷。2011年,汽车行业的投资价值显现出向上游发动机零部件转移的趋势。汽车厂家有意降低销售价格,使整车销售的毛利率下滑,整车业务变得无利可图。跨国公司为了应对竞争,逐渐将整车竞争转换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将盈利重点由整车逐渐转移到核心零部件上。

  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罗方告诉记者:“上市零部件企业中,多数都是合资企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报表上显示的高利润率,实际上没赚到中国人口袋里。”

  本土企业跑龙套

  中信证券分析,零部件上市公司的业务板块越来越细分,上市主体从传统领域、非核心零部件企业逐步延伸至新能源领域、核心零部件企业及高科技电子产品等。同时,总成供应商多为国外巨头控制,可类比的是整车企业的专属供应商华域汽车、一汽富维、东风科技等。部件供应商中,典型的包括传动系统的万向钱潮、内饰系统的宁波华翔、制动系统的亚太股份、冷却系统的银轮股份、变速器的万里扬、空调系统的松芝股份等。零件供应商包括提供天润曲轴、传动轴的远东传动、车轮的兴民钢圈和金固股份、橡胶件的中鼎股份等。

  与此同时,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销售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由于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只能用资源、廉价劳动力来争取市场份额。

  据了解,在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微电机、安全气囊等零部件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不少跨国零部件企业来中国发展,主要是看中新兴市场的潜力,其利润率高于成熟市场,而且利润率的增长比例也高于销售额的增长比例。

  “粗略计算,2011年公司的效益将有10%~15%的增长。”斯佩尔汽车零部件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华南地区销售经理金枫告诉记者。罗方举例说:“国外企业对于低技术含量零部件不关注甚至不涉足生产竞争,譬如自动毂,国内企业生产起来没问题,但几乎没有利润。国外企业对于其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且在中国市场呈垄断形式的,利润确实很高;为了挤压中国本土中小企业,对于未形成垄断控制的产品,它们采用近乎倾销的方式。两年前,ABS市场价在1000元左右,现在不到500元,国外企业低价格销售是原因之一。”

  需国家扶持更需自身努力

  “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汽车强国的短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曾如是表示。中汽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也曾谈道,汽车强国主要应该体现在汽车零部件上,因为许多涉及到安全、节能、排放的核心技术都在零部件上,汽车先进性能是由零部件的技术进步而实现的,整车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于零部件。”

  目前,德国、日本、美国和韩国等汽车强国除了拥有有实力的整车厂外,还都拥有强大的零部件公司。

  相关统计表明,近年来国内新批准外商独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项目数量高于合资数量。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占领了国内市场,对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的抑制方面也很明显。因此,在5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修订时,提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0%。那么在非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方面,相关主管部门会否针对当前情况采取措施?罗方呼吁:“特别是对于外资企业近乎倾销的行为,国家应该立案调查。对于本土处在起步阶段的零部件产业,需要国家扶持和适当保护。”

  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已有11家零部件企业上市,而2010年只有7家。国内汽车零部件群体上市,折射出行业的融资困境。分析人士认为,国内零部件承受着如“三明治”般的压力,即高端产品开发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压力,产品成本优势受到来自其他新兴国家的低价压力。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作者:龚磊
文章关键词: 零部件 本土零部件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