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政策 > 道路交通 >

解读:假如国内油价超过10元每升

  国际油价不断攀升, 国内油价联动上调

  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飙升。2003年5月国际原油价格每桶是25美元,2005年4月4日是57.01美元,07年11月 21日突破99美元,2008年7月11日是历史最高记录147.27美元,2011年3月16日是98.5美元。国际油价一直维持于100美元以上,短期内难有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超过10元每升并非遥不可及。

  而根据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加权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家发改委将对国内成品油价进行相应调整。多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居高不下,国内油价呈现阶梯式增长,除了少数月份环比下降外,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以北京93#汽油为例,1998年6月1日为2.32元,2005年7月23日为4.26元,2009年9月2日为6.43元,2011年3月16日则为7.45元。

  需求只增不减,中东局势动荡,助涨油价

  价格是衡量资源稀缺程度的指标。不断上升的油价,本质上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的体现。从供给方面看,地球石油探明储量还够用40年,整个近东地区拥有全球63.3%的石油储量,欧洲和中亚的石油储量占 9.2%(仅俄罗斯占有6%)。石油输出国组织产量不会有大幅增长,美俄等国计划减少石油供应。

  从需求方面看,发达国家对石油的需求不减,发展中国家需求不断增加。自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不断复苏,经济复苏的快慢是影响了国际油价升降的主要因素,而世界主要经济体美国、中国的经济状况都比较乐观。伴随去年10月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来的是全球流动性过剩,黄金的价格一路走高,石油的价格也不断上升。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6月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2011年3月16日为6.57元,中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会越来越贵。同时国内由于外汇占款导致的流动性过剩,推高了CPI,也助推油价上涨。

  市场预期也同样影响油价。众所周知,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石油资源随着消耗的增多只会越来越少。虽然替代能源如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等也在不断建设中,但与目前全球石油所占是市场份额看,还是很小的比例,短期内不可能替代石油。最近的中东局势动荡,以及对石油依赖度很高的日本的震后重建,都会产生油价上涨的预期。

  国内油价若超过10元每升,将加剧通胀、不利于扩大内需

  国内油价上升助推通胀,油价涨10%,CPI上升0.3%-0.4%

  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行的是“22个工作日+4%”原则,这种方案被普遍认为“追涨不追跌”。比如说,当原油从90美元涨到93.6美元,涨幅达到4%,油价及时上调;但当原油从93.6美元跌回90美元,跌幅却不到4%,油价维持不变,如此往复,国内成品油价格始终是涨多跌少,每次上涨都意味着将推高国内通胀。

  据摩根斯坦利测算,国内石油价格每上涨10%,就会造成CPI上升0.3%-0.4%,油价的持续大幅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增加,在需求旺盛和成本加重的刺激下,可能引发一般物价水平呈现螺旋式上升,进一步助推推通货膨胀。

  削减运输业利润空间,促汽车产业转型,只利好垄断能源企业

  成品油提价会对交通运输业造成冲击。交通运输业主要消耗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和润滑油,因对成品油价变动最敏感的行业之一。航空、公路和水路运输成本都会有所增加。即便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企业也要自己消化部分,如果提价,将会使企业陷入竞争的劣势。

  然而,油价上升对某些行业是利好消息,比如石油企业,石油替代行业,新能源,中国的石油垄断企业中石油、中石化等,自然是其受益者,并且收获颇丰;高油价也刺激了石油替代行业的发展,比如煤炭、天然气等行业;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发的步伐也会加快,节能环保的进程也不断前进。

  成品油价上涨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它影响了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然而从长远来看,购车者对油价的重视可以推动汽车产品向经济节能型转变。价格、性能、油耗是潜在消费者在购车时首要考虑的三 大因素。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购车者会从以前的注重车型、价格转而重视汽车的燃油经济型,进而推动汽 车企业对于节能车和新能源车的研发。

  油价上涨加重居民生活负担,不利于扩大内需市场

  虽然成品油上涨对CPI测算影响甚微,但却切实加重了居民的生活负担。有车一族用油的生活开销,会不断增加。对于跑长途拉货车的司机来说,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航空公司利润空间受挤压,飞机票价也会不断上扬,人们增加出行成本。

  油价上涨对对居民消费心理也有较大影响。比如,原本打算买越野车的人,因为油价太高而选择排量小的汽车;原本打算买车的人,放弃了买车;原本有车的人,放弃了开车,不利于扩大内需市场。

来源:网易 作者:
文章关键词: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