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卡车 > 重卡新闻 >

江淮汽车左延安: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上世纪90年代的江淮汽车技术老旧、车型单一,接近倒闭的边缘,左延安临危受命接掌江淮汽车的方向盘。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江淮汽车销量位列全国十强,商用车销量排国内前五位,其利润也被众人所羡慕。

  如今一场新能源汽车冒险之旅,再次把江淮汽车推到风口浪尖。21年来,江淮汽车经历过数次看似冒险的华丽转身。从底盘龙头企业转战MPV市场;在MPV市场获取丰厚收益后,又“一意孤行”扩展至乘用车领域;三年后,凭借同悦、和悦的成功,江淮汽车乘用车项目开始盈利。

  2011年正值全国两会召开,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从两会议案到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从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再到中国汽车的“走出去”战略,左延安畅言江淮汽车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集团的董事长左延安



  新能源研发需国家“护航”

  记者:国务院刚公布汽车产业规划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虽然业内许多企业对新能源汽车都跃跃欲试,但实际行动却很迟缓,这个领域激活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左延安:这几年,从国家到地方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特别是把它列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将新能源汽车定位很高。最近,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力度比以前高很多,但我认为还不够,因为早期研发成本很高,核心零部件,尤其是电池的价格,2015年每个千瓦时的成本在美国是300美元,我们是3000元,这说明我们的成本还是比较高。在这一情况下,商品化新能源汽车的阶段性补贴力度应更大。

  同时,也有一些技术问题,如电池的生产研发投资力度很大,单一企业研发难度比较大。去年,我在议案中就提过,希望国家选3~5家企业支持,高起点、大批量把品质的一致性做好,降低单位功率的成本。而且,电池的技术进步很快,技术路线选择风险极大,一些研究还需要国家去做,我们企业做一些应用研究,电池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速度还显慢。 而国家在支持研发上的投入也可以更科学,以往招标投标的方式不尽公平,有的企业拿到钱却毫无作为,如果将现在每千瓦时补贴3000元,增加到5000元,多出2000元补贴研发,地方政府配套补贴,这样会更合理,对那些出不了产品的企业就不补贴。

  记者:刚在乘用车市场站稳脚跟,为何江淮汽车如此急于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你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怎么看?江淮在新能源汽车上是什么战略?

  左延安:抓住新能源汽车,就抓住了历史机遇。在充分考虑江淮汽车的资金实力和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做了充分调研,全面研究政策、世界前沿技术、大企业集团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力情况,最终选择了电动汽车为突破点。这一技术路线的选择,有利于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一点,不浪费资源。

  此外,我们制订了三步并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整合全球资源先做出产品;第二步,在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上满足产业化要求。第三步,在推进策略上保证资源投入,一定阶段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新的资源,如设立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合资合作等。

  从输出中国制造到输出汽车企业文化

  记者:新版《汽车产业政策》修订稿中提出,到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将占国内汽车市场50%的份额,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约占国内汽车市场40%的份额。你觉得能达到吗?未来自主品牌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强烈,江淮在自主品牌上如何继续加强实现自主创新?

  左延安:我觉得这个估值有点儿低,应该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至于能否达到,我认为,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是有能力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好的政策。最近的一个表现,是通过政府采购,1.8升排量的汽车,价格降到了18万元以下,这是一个好迹象。

  江淮汽车在自主品牌方面,是品类最全的企业,有全品类的商用车和乘用车。“十二五”期间我们的战略定位,是走质量效益的道路,坚持江淮产品的价值定位,品牌优先规模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记者:鼓励自主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求未来大型骨干汽车企业海外销量需占其总销量的20%,江淮有着怎样的“走出去”战略?

  左延安:“走出去”要依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以自身的国际化战略来布局走出去的步伐。江淮国际化战略采取了以下两条路线:第一,在进入全球化汽车市场的路径上,首先进驻汽车工业欠发达或空白的国家,如南美、北非、南欧。在西欧这一主流市场,已有强大的汽车制造企业驻扎,因此我们没有轻举妄动,而是事先了解该地区的客户消费习惯、竞争氛围等信息,再试探性进驻。对于北美地区,我们采取了同样的战略。

  总而言之,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路线。而整个“走出去”过程将是:单纯卖车,在当地设立工厂,输出制造技术、管理文化、资本,最终完成完整汽车文化的输出。

  我们在“十二五”期间的布局是先成立一批合资的制造企业,“十二五”期间预计出口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

  借产业转移实现完整产业体系

  记者: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促进了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给江淮汽车带来了怎样的机会?如何把握这一契机?

  左延安:示范区建设的较好的政策条件和资源,有利于江淮汽车有针对性地承接先进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供应商加盟,共同将自主品牌做强做大。

  近两三年来,供应商正加快积聚速度,目前共有105家江淮汽车集团公司的供应商进驻安徽合肥等地,成为JAC的供应巢,主要来自江浙沪长三角。供应巢的建设提高了公司产品同步开发设计的响应度,加快主机和零部件的协同开发,使主机和零部件的协同更方便有效。

  以前,江淮汽车产品的平均配套半径在300~500公里左右,最远处超过1000公里,运输距离远,成本高。供应巢建起之后,平均配套半径缩短至100公里左右,物流成本下降了50%以上。

  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到“十二五”末期,江淮汽车整车产销量将达到160万辆,总销售收入1000亿元。依托示范区形成的“磁吸效应”,届时将会有300户左右的供应商围绕主机厂落户,总投资额200亿元,销售收入达500亿元。以江淮汽车主机厂为龙头,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将在合肥形成汽车产业的集群。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佚名
文章关键词: 江淮汽车 新能源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江淮汽车,品牌首页>>
相关视频更多
相关文章
江淮汽车相关车型更多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