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中国重汽重型汽车产销能力达到12.5万辆,并实现3个“三分之一”,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行业的三分之一;全部产品的三分之一进入国际市场;新产品占到全部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国产化,是以中国重汽为主导的国产化,是全面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国产化。”马纯济终于在2009年理直气壮的喊出这样的话。为了这一天他等了近10年。现在,与德国曼的合作,让中国重汽享受到尊贵的感觉。曾经担任过济南市委副书记的他和记者强调:“这不光是合作模式不同以往,它充分体现了中国重汽的主动意识。”
这位喜欢登山,亦官亦商的“强硬派”正在将他超越国际重卡巨头的计划落在实处。
艰难跨越
“不断地否定昨天,科学地安排今天,勇敢地挑战明天,其核心就是自主创新。”
2000年8月, 官运亨通的马纯济命运忽然发生了逆转。亏损83亿元,即将分拆为山东、陕西、重庆3家重卡企业的中国重汽集团需要一个新的掌门人来接手“残局”。
2001年1月18日,以中国重汽集团山东部分组建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背负巨额债务在冬日的寒风中瑟瑟上路。彼时的马纯济,更像是一个空降到中国重汽的救火队员,没有人了解他的手段。
其实,主管工业产业多年的马纯济早已熟悉中国重汽,而在他进入中国重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紧锣密鼓地推动中国重汽跨越斯太尔时代。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批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奥地利斯太尔系列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高性能重型汽车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但是斯太尔技术的引进却并非一帆风顺。
中国重汽有关人士表示:由于产品批量小、总成互供半径太大,项目投资超出了预算10多个亿。而在此影响下,原计划于1990年投产的产品也被拖到了 1993年4月。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斯太尔项目的竣工,斯太尔技术已经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技术。比如在发动机电控技术、三效催化转化器、盘式制动器、ABS/ASR、EBS等方面斯太尔显得都已经“OUT”了。马纯济认为,中国重汽如果继续立足于斯太尔技术,虽然可以走出困境,但只能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
于是,打造新一代重卡成为中国重汽的当务之急。中国重汽在斯太尔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2002年,中国重汽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大幅度提升整车性能为重点,开发出斯太尔王系列产品。这一产品的推出,迅速让中国重汽从同质化竞争中摆脱出来。
2004年底,中国重汽走出斯太尔时代的标志性产品HOWO7系列产品推出,这个被誉为中国重卡行业第一款中国制造的国际化产品完全改变了斯太尔技术平台,改变了斯太尔技术主宰重型车市场的格局。
而跨越了斯太尔时代,中国重汽自主品牌也获得了新生。多年以后,中国重汽人回顾往事唏嘘不已,“‘马书记’给千疮百孔的中国重汽带来了奇迹。”而这也应验了马纯济的企业哲学:不断地否定昨天,科学地安排今天,勇敢地挑战明天,其核心就是自主创新。
声东击西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与跨国巨头的联姻,马纯济更愿意用惊心动魄来形容,这里面融入了中国重汽多少坚苦奋斗的故事。
在中国重汽没有分家之前,中国重汽与沃尔沃的谈判就已经开始。经过长达9年的谈判,中国重汽和沃尔沃在2003年6月签署协议,投资16亿元成立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
然而,双方达成合资协议之后,中国重汽和沃尔沃却各有想法。沃尔沃卡车在中国市场遭到冷遇成为双方合资的转折点。按照合资双方当初的预计,济南华沃到2008年的年产能将达到1万辆。但是2005年,济南华沃却仅仅销售200辆。而在济南华沃面临困境的时候,中国重汽研发的HOWO却以摧枯拉朽的势头迅速赢得市场,马纯济有了更多底气与沃尔沃进行较量。
矛盾最终在2005年12月21日彻底爆发,沃尔沃高层直接指责中国重汽生产的自有HOWO(豪沃)卡车被市场误解为华沃生产的沃尔沃,影响了合资公司的销售。而中国重汽则指责是掌握销售权的沃尔沃不懂中国国情,市场定价过高造成了销售困境。两家合资公司陷入了口水战,并直接导致济南华沃公司停产。
本以为中国重汽会屈从于合资伙伴的沃尔沃失算了,马纯济选择了放弃与沃尔沃的合作来争取中国重汽发展自主品牌的最大空间。目前,中国重汽与沃尔沃还正在就如何解除合资协议的事进行磋商。马纯济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next]
超越梦想
“心有多宽,事业就有多大。领导者不仅应该能装得下失败,也应该装得下成功和喜悦。”
对于中国重汽的未来,马纯济充满憧憬。他说:“到2010年,中国重汽重型汽车产销能力达到12.5万辆,并实现3个‘三分之一’,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行业的三分之一;全部产品的三分之一进入国际市场;新产品占到全部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重汽必须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多投入。钱从哪里来?
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马纯济让钱的问题变得没那么困难。通过ST小鸭重组中国重汽实现了A股借壳上市。此后2007年11月,马纯济推动了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一举募集资金90亿港元,这不但还清了中国重汽的债务,还让企业拥有了足够的资金投入自主创新。
市场份额不断上升的中国重汽也迎来了跨国重卡巨头的主动投怀送抱。2009年7月,德国曼公司和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重汽)签订协议,前者斥资60.48亿港元(约合53亿元人民币)获得后者25%股权加一股股份。根据中国重汽和德国曼公司的协议,德国曼公司将授予中国重汽一项有关完整TGA卡车、符合欧Ⅲ、欧Ⅵ及欧V排放标准的D08、D20、D26发动机等相关技术。中国重汽还将在公司管理和技术上拥有自主权,双方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根据协议,曼将允许中国重汽在全球市场,包括曼产品销售比较好的地区,共同销售运用曼技术提升后的重汽卡车,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重汽产品可以进入曼在全球的销售渠道。
跨国重卡企业愿意付出如此优厚的条件与中国汽车企业合作,这在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企业合资合作史中是相当罕见的。不过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马纯济也在不断提醒自己:“心有多宽,事业就有多大。领导者不仅应该能装得下失败,也应该装得下成功和喜悦。”
马纯济
1970.12~1976.9 济南汽车配件厂工人;
1976.9~1983.9 济南汽车配件厂团委书记;济南汽车配件厂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
1983.9~1985.10 上海机械学院党政管理干部专修科学员;
1985.10~1990.11 济南汽车配件厂党委书记、厂长;
1990.11~1992.11 市机械局副局长,挂职任槐荫区副区长;
1992.11~1995.1 槐荫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区长;
1995.1~1996.11 槐荫区委书记;市经委主任、党组书记;
1996.11~1998.2 市委工交工委书记、市经委主任;
1998.2~1998.4 副市长,市委工交工委书记、市经委主任;
1998.4~2000.9 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委工交工委书记、市经委主任;
2000.9至今 市委副书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创造新价值制高点 中集·陕汽“港牵2.0一体化”新品正式上市发布
百万公里无大修 江淮帅铃值得信赖
售价35.88万元起 东风天龙KL龙擎3.0燃气新品上市
动力澎湃油耗低,每公里节省3毛钱,欧康动力用实力赢得乔宁信赖
腾跃九州,财富新引擎 东风商用车龙擎3.0燃气新品即将上市发布
26国百余名合作伙伴齐聚资阳,共绘现代商用车海外蓝图!
更智能更全能更安全,赢动AMT灵动大脑2.0让“未来已来”
“清风”袭来!汉德车桥清风系列环卫车桥全系列产品在北京正式发布!
全明星阵容 潍柴全新一代4.0燃气发动机新品正式发布
跑货运更自由更赚钱!庆铃新EV助力返乡青年开启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