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行业 >

国际重卡寡头圈地中原 新一轮比赛即将鸣枪

  资本寻找新增长点的嗅觉永远是超出人们所想象的。在商用车市场,国际重卡寡头的眼光正集中投向中国,在9月底重演了一场入华圈地的盛会。

  9月24日,美国佩卡也在郑州政府牵头下,与多家企业联手在华生产重型卡车,以实现DAF品牌卡车及发动机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目标。

  9月28日,纳威司达和卡特彼勒的合资企业与江淮迅速签订合约,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经营中重型卡车和卡车零部件等业务。

  在中国重卡市场,一股明显的中外合资潮再次袭来。为什么这些外资巨头在奔驰和沃尔沃退出中国多年后的今天再次进入?也许从合资企业的中方股东的市场取舍中,我们可以捕捉到蛛丝马迹。

  中国市场成国际巨头避风港

  事实上,上半年商用车销售还是呈负增长,直到7月份,随着物流需求上升,商用车市场才开始明显抬头。9月份,增幅提速,进而实现1-9月份产销245.68万辆和242.12万辆,同比增长17.35%和15.59%的业绩。

  对于这块受经济危机冲击明显的市场,国外巨头为何选择此时进入?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认为,在全球金融风暴的重创下,国外重卡巨头必然寄希望于庞大的中国市场。由于外资商用车制造成本较高,如果将产品拿到中国来直接销售,其市场必然暗淡,但若能通过合资实现本土化生产,进而降低成本,则有可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此外,据汇丰银行预测,全球卡车市场将进入一个下行的发展周期,而现在正处于这个周期的开端。2009年到2013年全球卡车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5%-10%。其中,成熟市场的增长率将仅有0-5%,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增长率将达到10%-15%。具体到中国市场,广发证券10月14日发布的汽车行业跟踪分析报告也认为,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公路和铁路建设、现代物流业和节能减排工程以及民生工程的实施,将为重卡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外资巨头卯足了劲,要在中国市场赢取他们期望已久的利润也就不难理解了。

  国内企业亟须先进减排技术

  安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孙木子告诉记者,相较于轿车而言,作为生产资料的商用车的进入门槛要较低很多,国外商用车以现有技术就可敲开中国市场之门。在现有的技术当中,就有国内企业亟须的节能减排技术。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国家提高汽车排放标准的速度将只会加快而不会放慢,放到商用车市场来看,从欧III标准到欧IV标准的推进,这个过程会比刚开始的欧II到欧III的推进快得多。而未来10年内,欧IV标准再到欧V标准的过渡也将完成,这就要求商用车特别是重卡制造商在技术方面有较高的应对能力。

  “尽管这几年,我们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按照目前国内商用车制造商的水平,还存在排放方面的技术难关,而这种难关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攻克的。”对商用车有多年研究的招商证券汽车行业高级分析师汪刘胜透露,正是基于此,国内几大自主重卡企业才在技术方面“师夷技长”。而对于外资方而言,能以自己现有的技术,在中国这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分上一块蛋糕,何乐而不为?

  因此,在双方各取所需的市场背景下,这种心态反映到这一轮的合资公司的合作模式中,就是外方进入中国市场,基本上都是拿技术、不拿产品的方法,如福田与戴姆勒的合作、郑州企业与美国佩卡的合作,其协议中都有关于发动机技术支持的规定,而福田还以技术许可的方式向戴姆勒引进生产排放标 准可达欧V的戴姆勒OM45712升柴油发动机。“这也说明,外资重卡巨头在中国市场摸索多年后,已形成了新的、比较成熟的开拓中国市场的模式。这将有利于中国企业提高质量、提升技术,从而实现商用车更环保的目标。”招商证券汽车行业高级分析师汪刘胜如此认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杨彩芳
文章关键词: 江淮 DAF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