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零部件 > 变速箱 >

发动机行业的研发与制造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

  专访原福特汽车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杨嘉林

  核心提示:

  国内所称的“研发”往往只有“发”没有“研”。国内企业习惯于在产品设计部门内根据项目需要抽调人力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一些研发工作。至今在中国土地上还没有建立能与国外抗衡的汽车发动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体制。要改变这种状况,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有相当的自主权、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发动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部门。

  记者:请您谈谈如何加强国内汽车发动机业的研发能力。

  杨嘉林:国内汽车业最大的问题是基本上没有建立发动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多数人不了解国外汽车发动机核心技术的研发体制,不甚了解发动机产品设计开发与发动机技术研发之间的区别。国内所称的“研发”往往只有“发”没有“研”。国内企业习惯于在产品设计部门内根据项目需要抽调人力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一些研发工作。至今在中国土地上还没有建立能与国外抗衡的汽车发动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体制。要改变这种状况,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有相当的自主权、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发动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部门。上汽正在往这方面努力。

  记者:在满足哪些情况下,跨国企业才会加大在华研发投入力度,针对中国市场研发新技术?

  杨嘉林:跨国公司不可能在中国研发世界共性的发动机核心技术,以免中国人有机会掌握这种能力,不再依靠外国人。此外,在中国生产的汽车的技术水平通常比国外产品低,跨国公司一定会认为没有必要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新技术,只需要把旧技术拿来就行了,并在中国称之为“新技术”。

  记者:您觉得在国内做研发,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杨嘉林:根据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国家应当制定政策直接要求达到国家真正最需要的目标:尽快降低所有汽车产品的平均油耗和排放,并把它作为考核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这样汽车企业将会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满足国家要求,避免单纯追求“亮点”不求实效的倾向。国家最不应该做的是过于具体地支持一些技术,否则一定会使企业专注于这些技术,没有人再对国家最需要的汽车产品节能减排负责任。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历史经验,成功的技术都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不是任何人可以事先选定的。可以给幼苗浇些水,不可指望拔苗能助长。没有物质基础,没有竞争力的幼苗,再浇水施肥都没用。

  记者:您能谈一下传统能源动力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之间的博弈关系?如何实现从传统能源技术向新能源技术的平滑转变?

  杨嘉林:谈一点个人意见。由于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将被耗尽,新能源汽车终将代替传统能源汽车。这种替代能够发生的时间完全取决于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时间。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突破并不能使“替代”提前发生。在新能源大规模供应之前,降低传统能源汽车油耗是最急迫的任务,可为开发新能源争取时间。而新能源汽车对解决能源问题没有直接的作用,既不开源也不节流。这是基本的逻辑关系。由于至今还没有人站出来负责任地指出:什么是在50年内能够大规模供应代替石油的清洁新能源,交通能源的基本转型恐怕至少在50年之后。因此,如果现在不把战略重点放在汽车产品节油技术上面,而去重点开发数十年内不可能大规模生产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会像通用一样导致破产。

  为将来使用新能源汽车做技术上的准备,现在应大力开发车用电池新技术,完全不必要担忧用电机驱动汽车的技术。因为只要电池技术过关,用电机驱动车轮,即开发纯电动动力平台,是个简单的工程问题,外国人100多年前就做到了,根本不值得担忧,也不会使中国享有领先的声誉。

来源:盖世汽车网 作者:佚名
文章关键词: 福特 发动机 现状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