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零部件 > 变速箱 >

2008年度车用发动机生产量达866万台

    上、下半年量差明显产销增幅为近几年最低

  2008年,受宏观经济调控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汽车行业的总体运行比较低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的统计,2008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全年的累计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21%和6.70%。从一年的整体运行情况看,由于投资与消费所受到的影响可谓是旗鼓相当,因此乘用车与商用车的产销增长率比较趋近。

  就车用发动机而言,2008年1~12月,纳入统计范围的54家汽车发动机企业,累计生产发动机866.68万台,累计销售发动机876.54万台,与2007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27%和5.00%。近五年来,除2005年发动机产销增长率均低于两位数以外,这一增长率远远低于近几年来的增长率数值,并且分别比2005年这一低增长年份还要分别低6.38和3.99个百分点。尽管这样,发动机总体产销量的绝对值还是比2007年多19.24万台和41.72万台。41万台的整体销量增量,已经接近于2008年12月单月的销售量(49.70万台)。

  上、下半年生产量相差达100万台以上

  截至2008年底,总计54家车用发动机企业中,广西玉柴、一汽-大众、柳州五菱柳机、长安汽车、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一汽集团、奇瑞、上海大众、一汽丰田(天津)发动机、广汽丰田发动机、东风本田发动机、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乘用车、上海通用动力总成和安徽全柴,位居累计生产量排序的前15名。从累计生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的前41家企业的数据可以看出,年产量超过10万台的企业数有31家(比上一年度多2家),年产量达2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19家(比上一年度少1家),年产量达3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12家(比上一年度多1家),年产量达40万台的企业有4家(与上一年度持平),广西玉柴则继上年之后又一次成为年产量超过50万台的惟一厂家。

  换一种更便于比较的数据,2008年一年中月平均产量超过1万台的企业有25家(比上半年截止时少2家),月平均产量超过2万台的企业有16家(比上半年截止时少1家),月平均产量超过3万台的企业有4家(比上半年截止时少4家),月平均产量超过4万台的企业有2家(比上半年截止时少2家)。而以上半年累计生产量与下半年累计生产量相比也能发现,1~6月累计488.10万台的生产量比7~12月累计378.58万台生产量多出了109.52万台,上半年产量与下半年累计生产量的比值为1.29。上半年高、下半年低的市场格局一目了然。而且从上、下半年的月平均产量企业数量也能看出,产、销规模大的企业的减产是造成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从另一种比较中我们还能发现,以年生产量大于5万台的前41家企业分析,除去2家2007年没有统计数据无法进行比较的企业之外,另外39家企业中2008年累计生产量同比增长的有19家企业,下降的则有20家企业,产量增长与下降企业的数量持平,而2007年时有将近八成的企业生产量处于增长状态。

  生产集中度方面,累计生产量前5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25.54%,这一数值比上一年下降3.96个百分点,比2004年时的48.6%更下降达23.06个百分点;前12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50.99%,比2006年时上升2.47个百分点。
这说明近几年来中等产量企业的生产规模在逐步提升。简单来看,2008年前5名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全行业的四分之一,前12名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全行业的一半。

  柴油机市场仍然是商用车的绝对地盘

  按燃料类型划分,2008年全年柴油机分别完成233.36万台和239.70万台的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0.07%和3.30%。从以千瓦为统计单位的生产量增长率看,同比增长2.10%,高于以生产量为统计单位的增长率2.17个百分点。这一点与整体商用车中的重型柴油汽车年生产量增长率达11.81%和中国重汽、东风汽车、一汽集团、陕汽集团、北汽福田和包头北奔等几家重型柴油车企业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密不可分。

[next]  从柴油机企业的整体表现看,2008年统计在内的25家柴油机企业中,累计生产量超过20万台的企业有4家(与上一年度持平),累计产量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8家(与上一年度持平),累计产量超过5万台的企业有12家(比上一年度多1家)。从上、下半年来看,上半年柴油机企业131.43万台的累计生产量比下半年101.93万台的累计生产量多出29.50万台,这一差额数值比整体柴油机12月当月9.58万台的产量要高得多。上、下半年生产量的比值为1.29,与整个汽车市场的走势一致。

  从累计生产量排序看,广西玉柴、一汽集团、安徽全柴、潍柴控股、昆明云内、东风汽车和东风朝柴居于前7位。其中,排序前5名厂家的生产集中度为63.79%,比上一年度下降1.19个百分点;排序前7名厂家的生产集中度为76.40%,比上一年度下降0.70个百分点;如果再选取中国重汽与江西江铃两家企业做统计,则排序前9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可达85.61%,比上一年度下降0.19个百分点。以上说明柴油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仍在不断下降,但扩散到前9家企业来看,已经达到85%以上的集中度,比较能代表整个行业的规模。

  在柴油机企业的具体表现中,广西玉柴虽然年度生产增长率只有0.32%,但是仍然以高于50万台的生产量独占鳌头。中国重汽、潍柴控股、东风汽车等企业分别以21.03%、14.75%和11.95%的较高年度增长率而使自己的生产量排序分别提前了一位。一汽集团虽然年度增长率不足两位数(7.33%),但凭借其所匹配的整车在市场上的良好表现,从上一年度的排序第三位进到了第二位。值得关注的是,安徽江淮汽车虽然年度生产量只有1.38万台,但其年度增长率高达176.18%;另一家企业山东莱动的年度增长率也达到了40.47%的高位。此外,由于一年来中国柴油轿车化几乎没有什么进展,一汽-大众的轿车柴油机产量则比上一年度大幅下降36.64%。其他下降较多的企业(年产量在1万台以上的)还有安徽全柴(-15.85%)、昆明云内(-13.36%)和扬柴(-10.75%),这几家企业的增长率下降与中、轻型车市场直接相关,而且也与昆明云内生产的轿车柴油机至今也没有打开市场局面有关。

  中等排量汽油机发展较好

  汽油机方面,2008年累计产销量分别为632.75万台和636.27万台,比上一年度分别增长3.13%和5.62%。从汽油机企业的整体表现看,在统计的39家汽油机企业中,年度生产量超过40万台的企业有3家(与上一年度持平),生产量超过30万台的企业有10家(比上一年度增加2家),生产量超过20台的企业有15家(比上一年度少1家),生产量超过10台的企业则有23家(比上一年度多2家)。
以月平均产量计,月平均产量超过1万台的企业有18家,月平均产量超过2万台的企业有13家,月平均产量超过3万台的企业有3家。从累计生产量达到10万台以上的23家企业看,除去1家没有2007年数据无法做比较外,其余22家企业中年度生产量正增长的有10家,年度生产量负增长的有12家。从上、下半年的产量看,上半年356.43万台的累计产量比下半年276.32万台的累计产量多出了80.11万台,80万台已经是上半年汽车市场形势较好时汽油机市场一个月的生产量。上、下半年生产量的比值与整体发动机市场和柴油机市场一致均为1.29,充分说明了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市场几乎是同步的下跌。

  生产量排序方面,一汽-大众、柳州五菱柳机、长安汽车、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奇瑞、上海大众、一汽丰田(天津)发动机、广汽丰田发动机、东风本田发动机、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乘用车、上海通用动力总成、上海通用汽车、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和吉利控股,居于年度生产量排序的前15位。其中,前5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31.84%,比上一年度减少2.88个百分点;前9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51.65%,比上一年度减少3.41个百分点。相对于整体39家企业,而且在排序居于后几位的企业生产量很低的情况下,9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只勉强达到一半以上,表明当前以乘用车为主的汽油机市场是多么的分散,各个厂家的产量差距有的只在几百台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一汽-大众尽管年度汽油机生产量增长率只有1.25%,但由于2007年排序第一、二位的柳州五菱柳机和长安汽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一汽-大众不仅在乘用车市场上重新夺回了冠军的宝座,其汽油机产量排序自2007年失去第一的位置掉到第三之后,本次又重新站在了最高的位置。相比柳州五菱柳机和长安汽车两家以微车发动机为主的企业,一汽-大众等匹配A类乘用车及以上车型中等排量发动机为主的企业在2008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他汽油机企业的生产量增长率也几乎就是其所匹配整车市场的翻版,在年度生产量高于10万台的汽油机企业中,增长率较高的企业有一汽轿车(47.88%)、东风日产乘用车(32.85%)、长安铃木(32.64%)、东风本田(32.26%)、一汽丰田(天津)发动机(32.11%)、北京现代(20.05%)和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10.27%);增长率较低的企业有沈阳航天三菱(-33.88%)、长安福特马自达(-25.13%)、神龙汽车(-18.02%)和广汽丰田发动机(-10.47%)。

  车用发动机市场根基仍固

  综观2008年车用发动机市场,不论柴油机和汽油机,下半年的运行都与整体汽车市场的下滑速度一致,而且上、下半年的差距比例也出奇地达到了惊人的一致程度,说明本次的市场下挫主要是缘于经济基本面本身的变化,与各细分市场的结构变化和局部影响因素相关性不大。从2008年全年的整体角度看,除个别企业有较大幅度的下跌之外,大部分企业仍然维持了较高的产销量,有的企业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仅从2008年累计生产量达10万台以上的发动机厂家达31家、比2007年度还多2家这一点来看,中国车用发动机企业群体的基础还在,只要2009年国家相关政策适当,汽车市场有所回暖,则2009年期盼迎来一个稳步增长的年份并不是什么奢望。

来源:中国客车信息网 作者:吴奇
文章关键词: 发动机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相关文章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