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风寓意着季节的转折和绝地中的希望。
当年中国人把东风的名字给予地处鄂西偏远山沟的中国二汽的时候,已经把发展国产汽车的厚望寄托在这家公司的身上。
回望30年,实际上,没有哪个汽车公司的命运像东风汽车集团一样,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联系得如此紧密。
30年,东风人勇于改革探索,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30年前,东风公司的前身,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第一次向国家上交利润279万元。那一年,二汽生产了5000多辆汽车,首次闯过“亏损关”。
今年,东风在危机面前逆势而上。前11个月,东风集团汽车销量达120.86万辆,高于行业10%的增幅。
“断奶放手”——第一个转折点
1978年是中国社会开始伟大变革的开端。东风的前身——二汽头上还戴着一顶“湖北省和一机部系统最大亏损”的帽子。那年,二汽“计划亏损”3200万元。国务院根据一机部的意见,准备将二汽关停。
面对严峻形势,二汽决策者们向湖北省、一机部、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务院提出了“自筹资金,量入为出,续建二汽”的报告,最终国务院批复二汽从1980年至1985年,在确保上缴国家全部利润、税金、折旧费提成的前提下,自筹资金3.3亿元,进行续建和更新。
二汽突破“停缓建”,走自筹资金发展的道路,实际上是国家正在启动的经济体制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980年7月22日,邓小平同志到二汽视察,充分肯定了这一决策。邓小平说:“我看过国务院批准二汽续建的文件,这是国家计划和财政管理体制上的革新,是一个创举。”
短短5年间,二汽自筹资金3.3亿元,进行续建和更新,实现了10万辆车的生产目标,上缴利税8亿元。1984年7月31日,二汽总装厂披红挂彩,锣鼓喧天,一辆崭新8吨平头柴油车缓缓驶下总装线,这是二汽第一辆EQ153型8吨平头柴油车,新车外形漂亮时尚,驾驶室人性化设计,宽敞舒适,视线好,油漆铮明瓦亮。1987年,东风累计生产汽车50万辆,跻身当时世界三大卡车制造企业行列。
二汽老领导吴锦桃说:“有了这么一个起步,二汽积累了一些资金,开始开辟第二战场——襄樊。”
转轨市场——第二个转折点
1991年4月9日,第100万辆东风车下线。自1975年7月1日正式投产开始,东风人仅用不足16年就创造了第一个百万辆。这一时期,二汽的各项改革也由寻求国家政策支持逐步转向内部体制和机制的再造。
1991年,国务院确定“东风汽车集团”为国家首批55家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二汽在国有企业中率先实现利润分流试点。1992年9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1993年,东风汽车公司产销量超过22万辆,利润14.96亿元,跻身全国企业十强,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老大。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东风同大多数国企一样,陷入“船大难掉头”的困境。因为产品单一、包袱沉重、体制僵化、机制不顺、应变能力不强等原因,东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陷入了低谷。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东风汽车公司营销体制不顺,销售网络混乱,赊销现象普遍,企业流动资金几近枯竭,到1998年甚至拖欠企业职工工资达四个月之久,东风汽车公司的发展进入一个艰难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的创业时期。
1997年9月,苗圩来到东风汽车公司任党委书记,并于1999年3月起担任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当时东风面临着现金断流的危险,几万员工情绪低落。上任之初,苗圩最怕的事情就是发工资。一位老职工说:“十多万职工,发一次工资就要上亿,那段时间职工盼发工资,老总怕发工资。”
在这关键时刻,1999年5月,江泽民同志视察东风,带给东风2万辆军用卡车的订单(总货款15亿元人民币)。时任总经理的苗圩提起这段故事依然会眼眶发红:“这15亿元让员工看到了希望。”
领导的关怀只是输血,造血还要靠东风自己。东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坚毅,实施了全面的战略调整,核心内容是:拓宽产品谱系,优化组织结构,创新企业制度。东风汽车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和集团化经营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全局,以扭亏减亏为工作重点,背水一战,对企业的体制和机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和创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国有企业大面积上市。国家经贸委提出“抓大放小”,打造“世界500强”梦想。为了进一步转换国企机制,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东风从上世纪末就开始谋求整体海外上市。
1999年7月15日,东风汽车公司以优良资产重组的“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股票上市、募集到10多亿资金后,“东风汽车”当年的净利润达到3.23亿元。历经数年的复杂布局之后,2005年12月7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H股股票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东风在汽车行业率先整体上市,不仅使其成为当时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史上也具有里程碑意义,进一步推进了汽车行业深化改革和资本化改造的进程。
东风公司在经历了一系列公司结构调整改革后跨入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新阶段。
自主创新——第三个转折点
2007年7月,东风汽车公司乘用车事业部宣告成立,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和工厂建设正全速推进。标志着东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但自主创新的过程是漫长的。
2004年,在多年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过后,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反思,合资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一直没有自己乘用车品牌的东风受到了许多批评。
实际上,东风在开始合资轿车项目的时候,就确定了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逐步走到自主发展轿车的指导思想。
2005年8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东风汽车公司襄樊基地。胡锦涛指示:“把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着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
此后,东风公司开始加快自主研发体系和流程建设,充分利用多元国际合作条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1188名、高技能人员224名出国到合资方母公司进行培训、培养。研发费用从2002年的12.3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2.75亿元。
“我们走了一条技术资料首先转到东风公司技术中心,由技术中心消化吸收后再转到合资公司去的发展模式,这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宋延光说。
东风公司近5年来共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65项,获奖总数位居行业第一。东风标致307车型累计完成了1100余项产品设计与改进,其中125项专用件由东风旗下的神龙股份公司享有知识产权,在国外每生产一辆就要向中方交纳25欧元的技术费用。
东风集团公司总经理徐平认为,自主创新首先应该坚持开放的模式,在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创新。不能把自主创新与改革开放对立起来。合资企业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超低能耗省钱高效,福康发动机是他十几年的信赖首选
纯电工程车 一路畅赢 福田瑞沃大金刚ES3 EV
创造新价值制高点 中集·陕汽“港牵2.0一体化”新品正式上市发布
升级四大承诺 第7000辆下线北京重卡上市一周年礼遇每一位梦想家
百万公里无大修 江淮帅铃值得信赖
16升排量 600马力 一汽解放鹰途&JH6牵引6SX1-600燃气车上市
售价35.88万元起 东风天龙KL龙擎3.0燃气新品上市
动力澎湃油耗低,每公里节省3毛钱,欧康动力用实力赢得乔宁信赖
腾跃九州,财富新引擎 东风商用车龙擎3.0燃气新品即将上市发布
26国百余名合作伙伴齐聚资阳,共绘现代商用车海外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