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卡车 > 重卡新闻 >

我国的解放与重汽快速向世界级企业迈进

  2007年,商用车行业获得较大发展。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商用车企业共产销商用车250.13万辆、249.4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21%和22.25%。

  虽然我国现在还不是汽车强国,但国内已有少数卡车厂商已开始快速向世界级企业迈进。一汽解放和中国重汽这两家企业在2007年的表现尤为突出。

  一汽解放重拳出击

  去年7月,一汽解放推出了历时6年开发的全新一代重卡J6,并以此为契机吹响了向国际一流重卡制造商进军的集结号。

  据解放J6项目经理吴碧磊介绍,为了提高J6的安全性能,在设计之初,项目组就决定赋予解放J6以ABS、ASR、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倒车雷达等轿车上常用的配置。不仅如此,J6安全系统中所采用的关键零部件都是由著名供应商提供,且通过了在海南进行的欧洲标准检测。另外,全钢驾驶室满足ECE R29碰撞法规,使J6的被动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

  J6底盘采用电控ECAS空气弹簧和少片簧技术,有效降低了来自路面的冲击。全浮结构的驾驶室、空气悬浮座椅,进一步提高了驾驶员的舒适度。短杆直接操控式换挡机构、主动巡航ACC等,都可以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据了解,“十五”期间,一汽集团对解放公司生产体系进行了大规模投资改造。解放卡车新基地总投资为14.5亿元,共建有5个新的主体厂房,由驾驶室焊装、涂装、内饰、整车装配生产线及车架涂装生产线组成,整车年产能可达10万辆。

  一汽解放总经理王立志告诉记者,如果算上关键总成件生产基地的投入,解放公司新生产体系总投资达到54.5亿元。其中,J6专用的焊装线装备有55台机器人,自动化率达100%,工艺水平与国际接轨。焊装线、驾驶室涂装线由德国著名的埃斯曼公司设计、制造并安装,产品涂层质量达到中级以上轿车标准。总装线不仅采用一汽自主研发的生产组织控制系统,还采用装配全自动进口设备的出厂检测线,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保证了产品质量。

  业内专家说,从研发实力、装备条件和产品水平这几方面看,一汽解放与国际大牌卡车企业已无太大的差别,尤其生产体系和硬件设备现在已经是一流水平,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国际知名制造商。

  中国重汽继续前进

  年产销10万辆重卡,是中国重汽2007年交出的一份相当漂亮的成绩单。

  “从产销规模讲,中国重汽已进入全球前5大重卡制造商行列。”该公司董事长马纯济如此评价去年的业绩。

  从产销数量上看,中国重汽已成为一家世界级重卡生产企业。更何况整车出口在去年超过1万辆的基础上,今年将冲击2万辆的目标。

  出口量大小,是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的重要内容。欧洲与日本重卡制造商,无一不是出口量大于本国销量。

  日前公布的德国2007年卡车产销数据显示,德国去年卡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8%,达到34.25万辆。而2007年德国国内的销量略低于出口量,为33.41万辆。

  中国重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出口产品,是较早涉足海外市场的国内重卡企业之一。近年来,中国重汽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呈爆发性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04~2006年,该公司海外市场销量分别为216辆、3817辆和5869辆。

  该公司精心铺设的海外营销网络,对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重汽产品在俄罗斯、中东、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等地近3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并与20家外国公司签署出口代理和销售协议,该公司还计划在海外兴建3家CKD工厂。

  专家指出,中国重汽大举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有可能打破目标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引起长期把持传统市场的一些跨国巨头高度关注甚至恐慌。因为标有“SINOTRUK”(中国卡车)的产品的确很有竞争力。

  在谈到未来发展时,马纯济说:“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技术开发整体实力基本与国际水平接轨。要通过实施精品工程,实现整车主要指标接近国际水平,2010年时整车质量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

  与竞争对手赛跑

  专家认为,虽然一汽解放与中国重汽正在快速向世界级企业迈进,但从总体实力上看,依然存在差距。尤其现在,中国重卡企业成为世界级制造商的难度越来越大。一直以来,中国重卡在海外市场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价格相对较低,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采购,他们也将尽可能地利用中国重卡企业拥有的低成本资源。

  南京依维柯公司总经理周亮告诉记者,跨国公司正在调整在华战略,试图将中国供应链资源整合到他们的全球网络中去。

  “欧洲卡车企业原来没有低端产品,比如奔驰在欧洲和非洲卖的产品几乎同样。因此当他们面对中国或者日、韩的竞争对手时,往往会失去竞争力。”周亮说,“但现在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机会,就是通过在中国采购,发展中低端产品,将这部分车型面向中低端或者低端市场销售。”

  周亮认为,跨国公司的这种调整,将会给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带来相当大的阻力。中国企业若要继续保持优势,必须与竞争对手展开“赛跑”。

来源: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作者: 杜梅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相关文章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