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卡车 > 重卡新闻 >

中国重汽:在自主道路上挺进并非面子工程

  中国首辆重型卡车黄河系列JN150是在中国重汽诞生

  斯太尔整车技术首次试水选在中国重汽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国内重型汽车最先进水平的HOWO7系列重卡在中国重汽下线

  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支红筹股在香港主板上市,上市公司名为—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

  2007年,中国重汽十万辆产销数量,国内第一,世界汽车工业前5强

  自主品牌是非一直是这个行业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大多数人感叹中国“拿来主义”蔚然成风的风气下自主只能是空中楼阁的同时,有人认为不能固执地单纯把技术自主称为“自主”,我们牢牢地掌握着管理体制和市场渠道就可谓已经拥有自主品牌卡车。一方认为:不能过于地理解自主品牌,现代工业已经世界化,用别人的技术武装自己不是什么过错;另一方则认为:近二十多年来,合资与自主似乎一直都是中国汽车产业两大彼此对立的阵营。合资意味着权利的分解和在品牌、技术上对外资的依附、依赖,而自主创新则是自己当家,进行自主研发,打造自主品牌。

  纵观中国卡车制造历史,在引进和利用中已经从蹒跚前进,步履维艰的起步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曾经独家引进斯太尔技术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国重汽,随着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和近前来卡车同质化问题的日益显现,在自主道路上挺进的过程中打起了鲜明的旗帜。正如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所说,“我们之所以着力发展整车和关键总成及零部件这一主业,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有效防范各类经营风险,为了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产品互相匹配的前提下,才能使技术开发整体实力基本与国际水平接轨,达到世界重卡企业的标准。”

  “中国重汽牌”生根发芽 自主品牌志在必得

  从“中国重汽牌”发动机到自主各关键部件技术总成,业届一直持质疑态度,中国重汽搞自主品牌,有的说是面子工程。但是中国重汽对此的回应是:“我们只想做自己的事,不跟人争论,最重要的是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我们的研发能力。”的确,近年来中国重汽的发展速度,尤其是中国重汽红筹股成功上市和今年十万辆销量以及济南商用车公司新厂区建成投产的现实状况不容置疑。

  被誉为“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的中国重汽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50多年来,中国重汽集团风雨兼程,特别是改革重组以来,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感叹。企业连续保持了每年60%以上的增长。近日记者在济南商用车公司新厂区看到,新的装配线已投产,卡车公司全新的装配线也即将竣工,员工斗志昂扬,他们明年的口号是:集团整体形成500/天的下线能力,发动机将形成年产20万台、桥箱年产将超过46万根车桥(轴)的能力。据介绍,济南章丘生产基地、杭州萧山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已经形成规模,中国重汽整车和关键总成具备了新的优势,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也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以来,中国重汽在产品开发创新上下功夫,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成果不断在产品上涌现。2001年开发出飞龙系列,2002年的斯太尔王系列、2003年黄河王子和后来的豪沃、黄河少帅、豪骏系列、金王子、黄河将军等系列整车产品,在整车开发的同时开发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单级驱动桥、缓速器及重卡盘式制动器等重要总成,并在特种车、专用车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成为国内驱动形式最全和吨位品种最多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特别是2004年,中国重汽经过自主创新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系列重型卡车,凭借一流的品质、稳定的质量和卓越的性价比,迅速占领了市场。

  今年,中国重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明显。工程自卸车的适应性开发在市场上得到了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有效验证;水泥搅拌车在替代进口的基础上实现了批量出口;配装中国重汽发动机的重卡销售短短两年内达17.5万辆,其中随整车出口和单机出口发动机2.5台;车桥、变速箱等其他关键总成的研发捷报频传。中国重汽香港公司执行董事、总裁蔡东在今年的商务大会上强调:光变速箱,国外采用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AMT电控积累技术的企业已达到了45%, 如果我们仍停留在原来的平台上难以跟进国际的步伐,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已经成为国际化公司的中国重汽的必由之路。

  蔡东亲力亲为 高调唱响自主主旋律

  突破重围,立居要地,重新确定地位,没有自己的东西意味着永远只能潜别人提鞋。痛定思痛,中国重汽集团将核心技术的提升及新产品开发放到公司新的战略高度,推动中国重汽“又好又快”的发展。在2007年8月份,国际汽车制造商会公布2006年全球汽车企业产量排名前50名排名中,按总产量排名,中国重汽集团排名第48位,以单一制造中重卡数据,中国重汽集团占据中国第一名。今年中国重汽产销突破10万辆,跃居国内第一,被誉为“全球同行业增长最快、最具竞争力和成长性”的企业之一。

  根据实际情况,马纯济提出:中国重汽要加紧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在广泛吸纳消化世界重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走自主研发之路,打造自己的品牌。自主创新的道路不好走,在夹路中前行的中国重汽意识到实实在在搞技术创新,抓产品质量的紧迫和必要。中国重汽宣传部的杨春华老师对记者说,“在生产过程中,以前产品一出问题不能马上对症下药,管理模式完全靠引进,而别人的一套做法在中国显得水土不服,我们自己不能有效控制成本,这样不但自己的利益受损,也不能有效保证用户、投资者等多方利益,于是公司潜心搞信息技术开发。‘一线通’管理模式就是在蔡东董事长的带领下完全由我们自己开发出的一套管理程序,每一个细节都是蔡总经过昼夜伏案、呕心沥血创造而来。自从公司有了‘一线通’管理模式以后,哪个产品有了问题,哪个环节出了错,具体是什么时间生产,出自哪个工人之手等细节都能一目了然从而达到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目前,此项技术已由国内“一线通”转变为全球“一线通”,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信息化服务系统为突破口,形成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互相推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国重汽的目标是力争用5年时间,使国内国际市场网络建设和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实实在在搞制造,搞生产离不开实在的领导。中国重汽的领导班子不仅在业届广受好评,在企业内部更是团结一致,上下齐心协力。蔡东董事长悉心指挥每道工序在企业内部就已不是秘密。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宣传部有一篇稿子必须由蔡东董事长亲自审定并于第二天发表。当时已是深夜,作者很担心稿子不能及时审核影响第二天发表。但是当作者试着打开邮箱看看结果的时候惊讶地发现,稿件已审核完毕,还留下了详尽的批注。原来作者以为以蔡东董事长的身份定不会这么快审稿,却没料到蔡总于半夜三更将审定工作赶了出来。重汽人就是在这样一丝不苟的领导下,严肃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目前,中国重汽已经摇身变为了国际化战略公司,为了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使技术开发整体实力基本与国际水平接轨,中国重汽做足了准备工作。在今年的商务大会上,马纯济董事长承诺说:要打造适应国际化要求的自主创新体系。本次上市融资额的60%以上将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一是把中国重汽国家级技术中心规划好、发展好,装备一流的研发和试验手段,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充分利用企业发展的新环境、新平台,重视并做好引进国际汽车知名专家和人才的工作。二是继续加强与国际知名重卡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三是进一步规划产品研发体系,做好专业化分工,根据国内外区域市场不同特点 ,认真做好产品适应性开发工作,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四是及时跟踪和掌握世界重卡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做好技术储备。

  正是通过自主创新,中国重汽找回了当年的自信,积蓄了今天发展的动力。“重卡领袖”的名号相信在未来将越来越响,在国内外重卡行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来源:卡车网原创新闻组 作者:向阳
文章关键词: 中国中国重汽 自主 斯太尔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