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的目的就是在保证汽车行驶稳定性于操纵性的前提下获得最短的制动距离。
影响制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汽车本身可提供的制动力、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附着力和惯性三个方面。
显然在同样路面、同样工况(车速、载重)下,汽车本身可以提供的制动力越大(在车轮不抱死的前提下),制动距离越短。同样工况不同路面,附着系数越大的路面上制动距离越短。在同样路面、同样制动强度,不同的车速,不同载重显然制动效果不同,惯性越大的车制动距离越长。
制动力与惯性两项因素是人为可以控制或掌握的。唯有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是人为不能控制的。大量的实践与实验表明: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不仅与路面材料、轮胎气压、轮胎磨损程度等有关,而且与制动中轮胎与路面的相对运动关系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分析一下制动时轮胎在地面上留下的 痕迹会发现:开始制动时轮胎在地面上留下了压花痕迹,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大花纹越来越密,最后留下一道“拖印”。轮胎在“压花”阶段说明制动时轮胎不仅相对地面滑动而且还在“滚动”。而在“拖印”阶段则轮胎完全与地面滑动。
为了说明制动地轮胎与地面“拖滑”的程序,我们引入一个“滑动率S”的概念。
S=V-W*R/V *100%
显然,轮胎在地面上纯滚动时V=W*R,因此S=0.而轮胎在地面上纯“拖滑”时,W*R=0,S=100%.制动时S=100%我们称之为轮胎“抱死”。S和0和100%之间时显然轮胎与地面既有滚动又有拖滑。滑动率S越大,说明轮胎在路面上“拖滑”程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