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今年第40号公告公布了第二批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其中,有444个车型不符合《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占所有审查车型的10%以上,涉及55家生产企业。
444个车型被迫停产,当然不能算是一件小事,由此也引发了关于汽车油耗真实性的大讨论。然而,据记者了解,这444个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中,绝大部分早已停产,有部分车型并未上市就已取消计划,所谓“被迫停产”一说,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大部分车型已经停产或从未投产,这一油耗量公布不仅没有太多实际意义,还在消费者中间制造了一场虚惊,而它的效应还使不少厂家成为众矢之的。
200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新定型乘用车产品的燃料消耗量。其中,涉及了34个企业的409个车型,均为达标产品。而在此次国家发改委公布油耗的车型中,不达标产品竟然超过了10%,包括轿车、多功能车、微型客车、轻型客车等各类车型,涉及的不乏国内知名汽车企业。
两次检测出入如此之大,不禁让人觉得蹊跷。有关人士提出,由于企业没有主动更新生产目录,国家发改委手中的生产目录大都已经过期或脱离市场。公布的多款需要停产车型,实际上早已停产。
上海大众公关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桑塔纳车型和桑塔纳2000在几年前就停产了,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车型是没有更新的生产目录上的。目前正在销售的桑塔纳车型是老款的升级款,不存在油耗超标的问题。
一汽夏利有16款车被列入油耗不达标名单。该公司市场部人士称,他们很早就知道这件事了,所以提前有所准备,公司领导也为此向媒体作了答复。公告中的不达标车型一汽夏利早就不生产了。夏利车型和发动机经过持续技术改进,油耗不断降低,能达到国家的要求,也符合市场需求。
有34款长城汽车进入油耗不达标名单。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这些车型我们现在已不生产、不销售了,所以我们就不作油耗测试了。还有些上了目录的车型,我们从来没生产过。”
海马汽车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谈道,福美来是该公司与马自达合作时期“海南马自达”公司生产的车型,该公司停止与马自达合作,并将公司名更改为“海马汽车”时就已经停止生产福美来轿车,目前在产的是该公司自主品牌轿车福美来二代和海马3。
上海通用也对“凯越停产”的消息进行了辟谣,其公关部负责人表示:“这次公布的上海通用部分不合格车型本身都是已经停产的车型,因此对我们的市场销售和生产不会有任何影响。”看来,所谓车型检测未达标即勒令退市,不过是空穴来风。
当然,虽然此次公告实际上相当于注销以前的一些老款车型的批号,但在被淘汰车型的生产企业名单中,有一些不达标车型仍在生产,双环有一款旅行车就是其中之一。但双环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告发出后,企业已经停产此车型了。
据了解,目前发改委委托中机中心对国内各款车型进行统一油耗测试,发改委公布的油耗数据也以该中心的测试结果为准。但这一中心并未对各厂家的车型进行过油耗测试,他们主要的职责是收集各个厂家上报的车型油耗数据,统一上报。因此,此次公布各款车型的燃料消耗量,并没有通过发改委所委托的中机中心来进行统一测试,而基本上是由各个厂家自己上报的。
记者从发改委了解到,公告管理既有申报机制,也有撤销机制,企业可以向发改委提出申请,从公告中撤销停产或不产车型。发改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次在公布油耗不合格车型之前,发改委曾反复与企业核对,希望企业能及时撤销停产车型。但直到公布时,发改委还是没有得到某些企业的反馈。在“无人理睬”的情况下,发改委便径直发布公告,果然起到效果。所有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立即通过各种途径澄清这场误会。
当然,对于被要求停产的444个车型,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承认,停产原因复杂,除不符合国家标准外,自然淘汰和产品更新换代也是重要原因。不过,发改委在发布公告时,并未详解原因,便给这些企业统统扣上了“油耗不合格”的帽子,从三大集团到民族品牌无一幸免。这不仅让所有汽车企业背上了不诚信的罪名,也让中国车市瞬间成为“黑市”,使中国消费者对厂家的公信度再也不抱希望,信任危机由此引发。
是媒体曲解了发改委的原意,还是发改委在以某种方式警示企业?毋庸置疑的是,这场停产风波让很多企业感到尴尬,但好处是媒体又一次掀起了有关企业诚信的大讨论。事实证明,“油耗骗局”的确存在,而此次发改委的做法,似乎是在提醒企业,油耗标准应该跟随环保节能的发展同步提升。
国家发改委表示,对新定型车型和在生产车型燃料消耗量进行公示,已是一项常规性工作,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整体计划也在分步推进中。轻型商用车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已经报批,即将发布。2008年1月1日起,乘用车新定型车型的燃料消耗量将执行第二阶段限值标准,乘用车的在生产车型则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第二阶段燃料消耗量限值将比目前平均再降低10%,留给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