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菱重卡上市之初,曾喊出了“定义重卡新标准”的品牌宣言。如今,伴随着国Ⅲ产品的推广,华菱再次语出惊人——“定义国Ⅲ新标准”!
这个成立于2003年的新进企业,早已不是昔日吴下阿蒙。当国Ⅲ排放标准即将成为强制实施的政府行为,诸多商用车生产企业迎来“寒流”的时候,华菱的掌门人刘汉如却兴奋异常,“我们的机会来了!”,这是他对外界最常说的一句话!刘汉如为何会有如此充足的“底气”?他所谓的“机会”对华菱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回过头来,看看华菱的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个中的玄机。
2002年,发展势头强劲的星马集团决定启动重卡项目,并与日本三菱签订了三菱扶桑FV系列重型卡车10年技术引进的协议。在当时,三菱扶桑FV系列重型卡车是国际上顶尖的重卡产品。至此,一个有着国计技术背景,结合中国市场特点,在中国生产的重卡品牌“华菱”开始初现雏形。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以刘汉如为代表的华菱高层认识到生产重型卡车仅有技术平台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先进的的制造工艺和装备。因此,投入巨资打造四大工艺生产线、快速提升装备水平就成为他们最坚决的行动之一。如今,在华菱的生产车间,我们可以看到由日本进口的5000吨重卡纵梁压机组成的冲压工艺线,可以看到来自法国的一流的自动喷涂设备,可以看到与日本三菱汽车装配工艺相差无几的装配线,甚至还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尖端的焊接机器人。
在“自主品牌,替代进口”的方针指引下,华菱人兢兢业业、力求最好,不断利用全球化的资源来提高自己,“质量好”、“出勤率高”、“省油”、“安全舒适”已经成为华菱重卡的代名词。高品质、高配置、高价格的国际化方针并没有让华菱“高处不胜寒”,反而让他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引进技术+自主创新+博采众长”的战略让华菱成为了业界的一匹黑马!
2005年3月,华菱重卡批量出口摩洛哥,继国内市场之后踏上出口第一步。2005年8月,500台华菱重卡出口阿尔及利亚,创下国内重卡单笔出口的最高纪录,。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华菱重卡“集中精力主攻30万元至70万元之间、300马力以上大马力重卡”的方针得到了良好实现,并在奔驰、沃尔沃、雷诺、三菱、五十铃、现代等国际高端品牌之中杀出一条血路,夺得一片江山。
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锁定在2006年6月9日,“与康明斯、三菱、ZF等世界品牌配套商强强联手拓展国际市场”新闻发布会的举办,让世人看到了华菱的潜力不仅在快速增强,国际间合作也在飞速加快;时间继续推移到2007年4月,上海车展上万众瞩目的华菱展台,勾起人们对华菱之星、神州华菱和华菱星凯马等三大品牌400多个品种的想象。拥有着欧款高顶、欧款平顶、窄体型、标准型、高顶型等多个车型,和三菱、五十铃、美国康明斯、卡特彼勒、东风康明斯、斯太尔、上海日野、玉柴系列等发动机平台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华菱,其技术能力的提升,开发能力的增强,无一不是让人看到了其从单兵作战向集团化部署的转变和飞跃。
2007年,华菱实现产销13000辆,同比增长107%;2008年前三月,华菱产销就达到了3000多台,华北五省更是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在三月份的考察行程上,刘汉如甚至说:我们不担心销量,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保证供应。
华菱的情形,并没有让人看到“增长减速”的迹象,而刘汉如的全年目标,则是同比2007翻一番,在更远的2009年,刘汉如依然希望能够再翻番。即便在原材料涨价、能源短缺、整体增长放缓和国Ⅲ标准实施的四重压力下,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华菱的目标能够实现。
首先,华菱重卡品质足可媲美国际高端品牌,而价位相对却要低得多,只相当于欧洲品牌和日本品牌的1/3和1/2。其次,相比起中低端品牌,原材料涨价、能源短缺和油价上涨给予高端品牌的压力要小得多。第三,华菱很大一部分产品面向出口,而国内用户对于华菱重卡的认同又达到了一个质的突变,物流行业重型化、高端化的趋势符合华菱重卡的最初定位,因此,整体下滑的趋势对华菱的影响也会被最大限度地减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华菱对于国Ⅲ标准的应对恰得其法。
早在2002年,在国内还流行机械喷射系统时就掌握了电子喷射系统整套匹配技术的华菱,率先一步过渡到国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面对国Ⅲ全面实施的外部环境,华菱做好了充分的产品准备和营销准备。无论是一月底的年度商务大会,还是深圳国Ⅲ产品推介会,以及最近的上海产品推介会,都让人看到了刘汉如和华菱的信心及意志。这个脱胎于星马又超越于星马的重卡企业,其“看准时机,乘势而起”的生存方式,“自主创新,善于学习”的企业理念,“与世界同步”的行为宗旨,以及“以定义行业标准”为乐事的行事风格,无不让人看到了中国高端重卡的希望和未来。
经济学上对于企业最高境界的评价,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不再跟随标准,而要制定标准”,在华菱的身上,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这种与生俱来的禀质。而他在年初伊始就开始大力推广国Ⅲ标准重卡的行动,也必将有助于在7月1日标准正式实施以后占尽市场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