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一向是中国产品的杀手锏。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持续增长与其低廉的价格不无关系。但如今这一招的威力已经没有那么大了。
奇瑞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零部件采购中,以往总是中国的本土企业报价最低,但近来出现了外资企业的报价更低的情况。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外资企业在华建厂后与本土企业一起分享中国廉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加上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优势以及长远营销策略,报价低于本土企业也是有可能的。
问题是价格优势减弱后,中国零部件企业该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行?
一些零部件企业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已经感到了丝丝寒意。当记者采访仪征双环公司市场部部长陈玉金时,却感受到盎然活力。
2007年,双环出口额达5000万美元,增幅达40%,而往年这一数字仅为10%。“我们去年出口增幅非常大,可以说从2007年一开始我们的出口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预计2008年增幅比2007年还要高。”陈玉金介绍,2007年之前双环就一直在为一些国际公司做小批量配套,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企业于2007年接到了很多公司的大订单,因此出口额才会有如此大的增长。据悉,双环已进入福特、PSA、小松、日野等多家国际公司的配套体系,双环的经验是“争取合作,抓住机遇,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有三种途径:一是进入国外售后市场,二是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三是随整车出口而出口。其中进入售后市场的比例最大,有业内人士认为在80%以上。这一市场对价格敏感,而在价格占优势的中国产品频繁遭遇反倾销。仅200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已遭到10多起反倾销调查。
受惠于整车出口的零部件企业也有。汉德车桥有限公司仅仅通过陕重汽、安徽华菱等这些企业的整车出口到俄罗斯市场的车桥就近5000根之多。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势头迅猛,奇瑞、长城、华晨、吉利等自主品牌企业也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组装和生产基地,但并没有在当地建立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体系。零部件企业要想随整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似乎还有些路程。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很多机遇。据统计,跨国公司在2005年到2007年间,在低成本地区的零部件采购总额高达500亿美元,其中70%瞄准中国。业内专家认为,对于有一定研发能力和实力的公司,主动联系争取进入其全球采购系统,是一条有效途径。
陈玉金说,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才能加快出口步伐。仪征双环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5%,而行业的平均水平小于2%。“只有研发能力跟上了,才能够与国际采购商同步开发,才能赢得与国际公司合作的机会。”陈玉金认为,与国际公司合作不仅打开了国际市场,而且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
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国内实力相对较弱,无法进入跨国公司采购体系的公司,选择与国外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是一个有效途径。加拿大和美国的中小企业都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他们开始将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应该多关注此类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