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8日,湖北省随州市申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通过专家评审,来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组认为,随州专用汽车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产业第一,发展前景广阔。面对如此高的评价,随州市委书记马清明欣喜地告诉记者:“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历经42年发展历程,已形成三个全国同行业之‘最’,品种最多、特色最明显、产业资源最丰富。随州全力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布局已基本形成。”
目前,随州全市拥有汽车及零部件工业企业172家,其中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12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98家、专业营销企业62家、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的企业5家。2006年,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2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产品涵盖专用汽车全部12大系列、62个类别、300多个品种,其中罐式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油罐车年产销量1.5万辆,居国内第一;环卫车年产销量1.1万辆,居国内第一;自卸车年产销量1.8万辆,居国内三强;平头车身年产销量2.5万辆,钢质车轮年产销量228万只,均稳居国内榜首。
城市主打“特色牌”
专用汽车产业是随州在中部崛起战略中主打的“特色牌”。2006年初,结合“工业兴市、汽车强市”的发展战略,随州制订了《关于加快发展随州汽车产业的若干意见》,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把专用汽车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来抓,目前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
随州明确提出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以整车生产为龙头,以改装汽车生产为重点,培植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整车做强、改装车做专、部件做精、市场做广、品牌做响”;到2010年,力争专用汽车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汽车车身5万辆,车轮400万只,各种汽车铸造件15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
随州市经委主任邹新国介绍说,随州专用汽车工业发展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汽车工业战线多年积累的人才优势,有潜力巨大的销售市场,这四大有利因素助推了随州汽车产业的发展,使“随州专用汽车”成为城市最闪亮的名片。
提起随州生产的专用汽车,双龙公司的罐式专用车,华威公司的大马力自卸专用车,大力公司的压力容器专用车,齐星公司的汽车车身,东风随州车轮厂的汽车车轮,华龙公司的汽车灯具等均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双龙、大力、华威等企业实现了产品批量出口。“齐星”牌汽车车身、“楚风”牌汽车、“EC”牌齿轮等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这些龙头企业对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双龙公司与美国马克西姆公司联手,具有国际尖端技术的第一台“移动式”混凝土搅拌输送车于2004年底问世,首次实现整车出口,随州汽车走向世界。
2007年3月1日,世界首台治沙植草喷播车在航天双龙公司下线;2007年11月9日,国内首台智能道路检测车在合力公司下线。这两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车辆的下线,标志着随州专用汽车生产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生产中、重特型及工程吊机汽车车身为主的齐星公司,经过不断的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车身日产量从3年前的65台逐步扩大到100台以上,年生产能力初步扩大到3万辆。在齐星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公司耗资1000多万元购进的高压长纤发泡装备正在有序运行,齐星已经开始进军高档汽车内饰件市场。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条的完整必不可少。随州不能生产汽车底盘的状况曾经制约着当地专用汽车产业的升级。通过招商引资等措施,随州主动出击,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汽车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整合,提高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双龙专用汽车公司曾经是随州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2006年,全国500强企业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控股双龙公司,持有股份60%。三江集团拥有的人才、资金、技术、管理、汽车底盘生产资质等优势,大大提升了航天双龙公司的生产能力,拓宽了产品类别。
香港财富集团投资兴建的财富楚风汽车工业园已经破土动工,工业园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主要经营机场地勤和公路养护等领域的底盘车、特种车辆和汽车零部件。站在正在兴建的厂房前,财富楚风公司总经理许国宏对记者说:“我们到这里投资,最看重的就是随州专用汽车的产业集群。我们的项目将和当地企业形成互补,在专用汽车领域实现共赢。”据了解,工业园一期工程投资5亿元人民币,2008年上半年建成后,可达到年产底盘车3万辆、改装车5000辆以上的水平。这个项目的引入,弥补了随州不能生产汽车底盘的不足,延伸了专用汽车产业链条,对打造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产业集群具有重大意义。
“只有不断整合专用汽车产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才能提升制造层次,把随州的专用汽车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马清明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