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点一:全球财富五百强企业 悉数进入我国汽车零部件业
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王琴华近日表示,汽车零部件将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最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产品之一。据商务部统计显示,2007年1~10月,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达132.5亿元,同比增长30%。
近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正逐步取得国际市场的认可,由早期供应国外维修市场,逐渐转向进入国际著名汽车公司的跨国采购体系中。但同时,我国仍有大量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刚刚完成民营化的转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还很脆弱。因此,尽管国际大公司大都表示了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质量的信心,但事实证明,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也在逐年增加。
2007年尤以《财富》世界500强中汽车零部件企业扎堆进驻我国最为惹眼。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中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全部悉数到场,如德国博世,美国的德尔福、TRW、德纳,日本电装、爱信精机,法国的法雷奥等在我国建立了一家甚至若干家合资或独资企业,这些企业涉及汽车关键总成、汽车电子、车身部件等各个品种。按地区划分,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零部件集中区域。
点评:虽然全年数字还未公布,但据业内人士预测,200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总收入将达6700亿元,销售收入将达6500亿元,大幅超过2006年。仅从数字看,每个业内人士都应为之欢欣鼓舞,但是,庞大的产值并不代表中国零部件产业的崛起,却恰恰反映出跨国公司为达到中国产业政策的要求,开始实行迂回战略。这一现象应引起人们警觉。
世界500强的零部件跨国公司都具有庞大的经营规模、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跨国经营经验,合资合作看似有助于提高我国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但实际上中国仍然无法摆脱以廉价劳动力取胜的“打工者”形象,大多核心技术仍然牢牢地把握在外资企业手中。“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的说法,在实际中被大打折扣。
关注点二:创新型零部件企业崛起
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零部件工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部分创新型零部件企业正在迅速崛起,充分表现出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长力,诸如万向集团、陕西法士特、福耀玻璃、信义玻璃、广西玉柴、深圳航盛、浙江银轮、南京奥特佳等。
从此类企业身上可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在专业化细分市场上大有作为,企业差异化经营成果显著,已基本上去除行业内的同质化弊病;其次,企业具备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和优秀的人才队伍,不断摸索和掌握先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再次,已经进入汽车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体系,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拥有较好的国际竞争力。还有,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有能力把握关键的战略发展点,逐步形成全球化的不可替代的市场实力。
点评:我国已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向各行各业进行贯彻。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同时也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汽车工业基础的零部件业也不例外。可喜的是我国已有部分零部件企业开始响应国家提出的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号召,有意识地把培育自身的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尽快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但是在一个个崛起的创新型企业背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种种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行业整体水平仍然较差、缺乏竞争力;相对于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的投资力度远远不够;跨国公司不断挤压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缺乏长期性战略合作等。当创新型企业遍布全行业,我国零部件行业的春天才真正到来。
关注点三:出口产品屡遭贸易壁垒 国内安全预警体系亟待建立
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加上出口秩序不规范,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处境令人堪忧,大有成为反倾销新热点之势。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汽车零部件已遭到10多起反倾销调查。2007年同样风波不断。仅上半年,就有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总局对原产于我国的客车、卡车的轮胎反倾销调查作出终裁,除对内胎征收产品税外,还设定了到岸最低限价;秘鲁反倾销调查局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启动反倾销复审调查程序;埃及对我轿车及轻型卡车轮胎反倾销案也发起新一轮复审调查。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出口范围的不断扩大。汽车零部件除了出口至欧美发达国家外,还有大量进入巴西、印度、乌克兰等发展中国家市场。但是这些国家整车工业水平相对比较薄弱,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的独立发展,必然也会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设置贸易壁垒,采取反倾销等策略。因此,我国亟待建立完善的汽车产业安全预警体系,扩大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监测范围,使一直在国际贸易中遭受调查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能行使其合法权力,举起维护自身利益的大旗。该体系不只是指导国内企业如何处理国外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同时针对国外产品对国内形成的产业安全问题,国内企业也可以发起针对国外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事实上,目前已有一些国外进口汽车零部件对中国生产的同类型产品造成很大冲击,但对其如何认定,还在论证过程中。
点评:一方面,我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大部分都属于中低端产品,相对出口国具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范围的不断扩大,不仅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同时也开始进入到巴西、印度、乌克兰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整车工业水平相对比较薄弱,为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的独立发展,必然也会对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设置贸易壁垒,采取反倾销等策略。此外,迟迟未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也是我国零部件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合理的反倾销将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和行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零部件产品反倾销受到损害的后果,不仅仅只是影响到自身零部件企业、整体零部件行业以及汽车工业,也会波及到其他相关行业。
关注点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迅速
随着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与区域经济建设无疑成为近两年汽车行业的新热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拥有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各种产业园区在1000个左右,其中关键的集群区域或地带约100个。
汽车零部件集群日益壮大的同时,其优越性也逐渐显现。据不少企业反映,集群生产与过去的分散生产相比,市场更广阔,协作更方便,生产成本更易控制,企业间相互交流多、优惠政策多。
近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利用了区域集群战略优势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除了大型汽车集团内部配套以外,国内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依托于整车厂周围发展零部件产业,这种发展方式有利于和整车厂建立联系,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且运输路途短,节约成本。但随着全球化采购的逐渐增多,这一形态的优势逐渐被削弱;第二种是依托于开发区、汽车城发展零部件产业;第三种是依托于县域发展零部件产业,这种发展形态是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所聚集形成的。
点评:汽车产业集群化聚集是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产物,其本质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方式,无庸置疑,零部件产业集群在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集群有利于加强专业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合作双赢,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利用,有利于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有利于产业做强做大,形成规模优势。
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进程看,很多国家都有一个零部件产业集群膨胀性发展的阶段。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10~20年方可发展的比较成熟,而我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产业集群的出现也是近几年的事,因此从总体上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
我国零部件行业的现状是,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占据技术及市场的主导权,同时国家又从政策和经济上偏重对整车企业的投入,导致零部件与整车的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愈发突出。健康的汽车产业应该是零部件工业与整车工业基本同步发展,因此走产业集群之路不失为是一个扭转我国汽车产业不平衡以及在不平等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一定主动权的良策,从而尽快缩短与国外企业的距离,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关注点五:出口基地优势逐渐显现
2007年,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又创新高,充分体现出汽车零部件产业出口开始进入一个持续、快速、增长的阶段,特别是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和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汽车整车出口的同步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除了企业通关直接出口外,同时也和整车装配在一起出口,双重的出口形势,加速推动了汽车零部件的全球一体化进程。
继2006年商务部批准了8个城市入选第一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后,2007年又有众多城市跃跃欲试,但最终只有4个城市获得基地称号,可见出口基地的资格对于拥有汽车产业的地方政府以及出口企业来说,的确吸引力不小。
在建立出口基地问题上,商务部承诺将从几个方面支持整车及零部件出口:为整车及零部件出口企业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促进作用;加大买卖双方信贷支持汽车产品出口的力度;大力培育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推动汽车出口企业与运输业建立战略联盟;推动我国与出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汽车产品的相互认证;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创办中国汽车零部件国际交流平台;建立诚信评价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出口准入门槛,规范出口秩序。
点评:获得出口基地的牌匾,无论是对基地城市还是基地企业而言,都像是拿到了一块“金字招牌”。之所以众人看重这份无形资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入选后能享受国家及地方的优惠政策。
第一批出口基地公布后的一年,中远集团的专业汽车船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还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颁布了针对汽车出口的专项支持和优惠服务措施。除此之外,商务部承诺给予的其他方面政策还未最终出台,主要是由于这一政策涉及的利益方众多,无法在短期内出台,不过比起国家政策出台的迟缓,地方政府倒是颇为积极地履行着自己的承诺,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基地及基地企业发展的优惠和扶持力度。
关注点六: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国V排放柴油机诞生
2007年12月7日,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成功推出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YC6L-50国V排放柴油电控发动机,这标志着我国发动机研发制造跨入了新阶段,该发动机的推出比执行国家排放标准提前了5年。
YC6L-50国V柴油发动机兼具动力性、节能性、环保性的特点。其功率范围为180~240kW,最大扭矩范围为950~1280N·m。该发动机通过进一步优化燃烧与后处理标定策略,使其在玉柴YC6L-40国Ⅳ发动机低油耗、低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NOx排放50%。该机在玉柴自主研发的排气后处理器(ACU)基础上,增加了城市行驶工况的SCR标定策略,提高了低温转化效率。在城市公交因频繁起步而导致车速不高的运行情况下,进一步降低NOx和颗粒物的排放量。YC6L-50不但排放达国V,还具有结构紧凑、动力强、加速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玉柴承诺该机可保修30万公里,并且其80%的零部件可与YC6L-30国Ⅲ发动机互换,使用维修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点评:欧洲将于2009年实施欧V排放标准,玉柴在此之前推出国V发动机,首次实现了我国发动机的研发水平与国际保持同步状态,证明了我国发动机企业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力量,开发出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产品。
2009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只有装配了达到国V排放标准的发动机,才有机会把自己的汽车出口到欧洲市场。因此,玉柴国V柴油发动机的推出,为我国汽车行业增添了国际竞争力,为中国本土发动机品牌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玉柴在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提供绿色环保动力”方面,无疑走在了行业前端,它给国内汽车界一个启示,只有技术领跑才能令产品领跑,最终才能达到企业领跑。
关注点七:自主品牌零部件开始高举技术出口大旗
2007年6月,陕西汉德公司向印度AMW汽车公司进行车桥技术出口,该事件对于我国汽车行业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国汽车总成技术第一次向其他国家出口。
双方的合作内容中包括:在印度建立年产12万根车桥的车桥工厂,汉德公司协助AMW公司进行工厂设计和工艺设计,并将现有适合印度市场的先进车桥技术以许可证方式转让给印度AMW公司;印度AMW公司将从完全组装整桥进口开始,逐步在印度半散件组装或全散件组装汉德车桥;汉德公司将逐步使汉德车桥在印度实现本土化;汉德公司还将协助印度AMW公司开发适应印度当地的车桥。
近年来,在汽车工业的带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已经成为汽车产品出口的主力军。据统计数据显示,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金额大大高于整车出口;汽车零部件出口也由单一的产品型开始向资本输出型和技术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材料密集型的低端产品出口,开始向附加值较高的机电类产品出口转变;出口市场由售后市场向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配套链转变,自主知识产权零部件的出口比重不断加大。
点评:虽然自主创新在汽车行业已喊了多年,但还是有很多合资零部件企业的中方严重依附于外方的给予,在其抱怨外方对技术进行封锁的时候,我国已有本土零部件企业开始从产品出口跨入到技术出口阶段。
汉德公司通过技术出口这种模式进入国际市场,标志着我国自主的汽车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不仅为该公司,更为国内汽车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作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自主品牌的汉德车桥,首次实现技术出口,的确值得业内关注。仔细审视汉德公司就会发现,其实现技术出口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汉德车桥就独家引进奥地利斯太尔公司技术。其技术的先进性足以令其在长时期内高枕无忧,但汉德车桥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结合我国国情不断改进和进行二次开发,研制出适合我国多种工况的系列产品。
2004年,汉德车桥又与德国MAN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具有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的重卡车桥制造技术,生产的新一代产品不但满足了国内市场,而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汉德品牌得到提升,为其实施国际化战略铺平了道路。近几年,其凭借产品、质量、成本及品牌优势,摆脱了我国零部件低质低价的形象,先后为北美、欧洲、亚洲等地的客户开发出口车桥总成。这些都为其日后实现技术出口奠定了基础。
关注点八:零部件售后市场走向一站式
继2006年9月米其林公司与壳牌润滑油、江森自控、德国BSS汽车结盟后,2007年1月,国际轮胎企业固特异再次突破传统单一的轮胎店业态,与壳牌中国、杜邦中国、德尔福中国以及辉门集团等提供世界顶级汽车养护产品及零配件的公司签署了零售合作协议。
协议规定,壳牌等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可进入固特异覆盖全国250个城市的近700家授权服务中心,进一步丰富该中心的产品种类和服务内容。消费者在任意一家固特异授权服务中心内,都可购买到品种多样的汽车养护用品,享受到全面、便捷、标准化的“一站式”服务,包括轮胎、机油、电瓶、音响、DIY用品、快修养护等。
合作双方除了共享固特异的零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外,还将在产品供应、服务支持和专业技术培训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从而推动现有的固特异品牌零售网络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点评:随着全球各大汽车零部件厂商在中国的布局已基本完成,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开拓传统零部件销售渠道的同时,很多零部件厂商正在进行新的产品销售渠道的探索,零部件销售渠道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固特异结盟如此多的国际知名企业,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利润来源。与汽车整车厂商的风光相比,轮胎业毛利润非常低。由于近来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处于行业下游的轮胎企业只有寻找新的机会,才能使其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而选择与固特异进行合作,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则是看中其在中国巨大的网络布局及产品定位,为进一步拓展自身销售渠道,强化终端竞争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米其林和固特异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商业行为,但客观上却有助于促进我国鱼龙混杂的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的服务逐渐走向规范。
关注点九:《北京市汽车维修合同》即将出台 维修市场有望得到完善
2007年11月21日,北京市工商局和北京市运输局联合制定了首份汽车维修管理合同——《北京市汽车维修合同》。截至2007年10月,北京机动车维修企业已超过6000家,平均每年要维修车辆近700万辆次,但汽车维修行业至今还没有一份合同示范文本。因此,造成了现在很多维修企业的维修过程不透明,故障没有彻底处理,修好的车行驶不到几天,问题再度复发等问题屡见不鲜,使得消费者在维修车辆后的权益无法得到有关法律保护,维修中出现的纠纷也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北京市汽车维修合同》中将对三种情况作出规定:其一,车主到维修企业接车时,必须要求修理企业对汽车进行维修竣工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才交费收车。对于维修合格的车,维修企业也必须提供一定的维修保质期。
其二,某些汽车维修企业为了获取更大利润,常常使用将配件以次充好的伎俩蒙骗消费者,为车主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隐患。此后,维修企业如果使用无生产厂名、厂址、无产品合格证的零配件维修汽车,车主有权解除合同,并且维修企业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其三,在维修中,修理企业也经常面对修车后车主不来及时结账,导致修好的车子在修理企业存放时间过长,修理企业还得负责为其保管。合同规定维修车辆经检验合格后,托修方应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结清维修费用并接车。
点评:虽然《北京市汽车维修合同》还未正式出台,且合同内容还需细化,但对于困扰车主多年的车辆维修问题,已有得到法律保护的迹象。但由于汽车维修市场涉及的问题庞杂,且与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注定了该合同的推出会有一个难产的过程。合同的制定方应该在合同正式出台前,多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以免亡羊补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