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现在时间是:
 
综合新闻 | 行业研究 | 企业研究 | 数据参考 | 注册经销 | 精品卡车 | 二手卡车 | 用户之声 | 配套产业 | 环卫车辆 | 建筑车辆 | 消防车辆
专用汽车 | 专汽研究 | 专汽链接 | 政策法规 | 公路物流 | 超限运输 | 卡车制造 | 配套企业 | 物流场站 | 卡车论坛 | 会展报道 | 合作反馈
  当前页:综合新闻...每日速递...

印度:日系车企的新欢


中国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韩思


  出于战略考虑,日系车企似乎更愿意把全球性基地建在印度,而不是家门口的中国。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辞职前曾为日本汽车企业与印度的深入合作牵线搭桥。今年8月21日,他率领多达243名公司高管组成的豪华代表团访问了印度,其中包括丰田、本田、三菱等汽车制造企业高管。两国计划,今年年底日印将缔结FTA(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在政府推动下,“新德里—孟买工业走廊”将于明年年初全面启动,该项目包括建造新工厂和基础设施,而日本是最主要的资金支持者,也是最重要的参谋方(因为有“东京-大阪工业带”的建设模式在先)。

  日系车企纷纷落户印度

  其实,在日本国家首脑牵头之前,日本各大汽车厂商和零部件商已经在扎堆拓展印度业务:丰田今年年底前将首次发布一款小型车,而这款车将第一时间登陆印度,丰田计划到2010年时抢占印度市场10%的份额;日产汽车公司与印度第二大商用车生产公司Ashok Leyland达成协议,将在在印度南部城市金奈建立合资企业,生产和研发轻型商用卡车;三菱将在印度生产柴油发动机;本田投资300亿日元在印度建立第二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铃木汽车,实际上铃木进入印度已经有24年的时间,目前已占据了印度汽车市场52.2% 以上的份额,铃木计划在2010财年前在印度斥资17亿美元,届时铃木在印度的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占其全球销量的1/3,出口也将增加到20万辆。

  作为首个进入印度市场的外国汽车厂商,铃木汽车通过控股印度最大的乘用车厂商玛鲁蒂将印度打造成铃木最大的海外市场。2010年前铃木将向印度增加投资2000亿日圆(约合16.5亿美元),以扩大其轿车和发动机工厂的产能。2007财年铃木印度市场销量将首次超过日本本土市场,成为铃木业务的主力。

  在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可以清楚看到的是,日本汽车厂商在印度已不仅停留在投资建厂挖掘本土市场的水平上,而是要在印度建立出口加工基地,作为其全球拓展的跳板。而这与日本汽车厂商大规模在华投资建厂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同为新兴市场的中国并未被日系车商用作出口根据地。日本各汽车厂商中,只有本田在中国建有出口工厂,即专门出口欧洲市场的本田中国,而且批量也相当有限。

  那么印度凭什么优势而受到日本汽车厂商的青睐呢?

  政策、市场和成本是魅力所在

  去年9月,印度政府公布了《汽车发展规划(2006~2016年)(草案)》,对国际汽车巨头投资印度给予了明确的保证。

  《规划》指出,十年间印度汽车工业需要增加投资350亿~400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来自跨国汽车制造商。印度政府对这类投资将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并给予税收、土地审批、资源供应等方面的优惠。印度政府立志建成微型车的国际制造据点兼零部件的出口大国。

  根据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的预测,在2012年之前,印度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年收益将以15%的速度递增,至2015年,这一市场的潜在交易额将高达400亿~450亿美元,而其中出口所占的比重将达到50%。鉴于此,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正越来越把印度看作低成本的“外包国”。

  随着日本各大车企纷纷进驻印度,日本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相继进入印度市场。古河电气工业和丰田车系的日本捷太格特(JTEKT)都计划在2008年到2009年期间在印度设厂,日产车系的日本康奈可(CalsonicKansei)目前也已确定将在印度设立汽车空调的生产工厂;日本板销子公司(Nippon Sheet Glass Co.)明年夏天将在印度开展汽车用玻璃生产业务。日资汽车制造商在印度的生产不断扩大,要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本地化生产是必然趋势。

  同时,印度市场的潜力深厚。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上10亿人口的国家,中国汽车平均保有量为24辆/千人,印度还不到10辆/千人。随着印度中产阶层的崛起,印度汽车市场从入门级到豪华级都在快速增长。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2006财年(截至2007年3月)印度中高档乘用车销量环比明显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D级以上车型劲增56%,远高于最畅销的A级车31.4%的增幅。

  从出口角度看,印度在地理位置上邻近亚洲各新兴经济体,出口运输费用相对较低,即便是出口到欧洲市场,从印度出发的运输成本也比从巴西、泰国或是韩国要低。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年底日本和印度将达成FTA,而在今年11月的东盟峰会上,印度—东盟谈判有望落地,这样一来,印度对东南亚的汽车出口将更加通畅。

  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车企不愿在自己的家门口——中国培养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加上受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重重束缚(尤其建立合资企业方面),日本汽车厂商偏向选择更为自由的印度作为其全球立足点。此外,一些人鼓吹的所谓中国崛起所引发的“中国威胁论”也难以避免地影响到了日本车企的决策者。
 
  “龙象之争”难以避免

  日系车企在印度市场的战略性投资,对中国的汽车产业地位会形成强有力的同质化竞争,还是互补性竞争关系?

  大家把中国和印度的未来发展比作“龙象之争”,事实上,中印汽车产业也可用同样的比照。从投资的角度看,印度作为日系(也包括韩系)出口基地的战略地位一旦确立,将吸引大批研发、认证、零部件生产等投资转移,印度将以全新的面目形成与中国比肩的汽车大国(事实上,中国和印度都声称要做国际汽车制造基地),印度在以日系、韩系、欧美系汽车出口基地为基础,逐渐壮大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竞争力之后,将间接削弱中国相关产品对外出口的竞争力。

  在零部件方面,随着印度零部件供应链的成熟,欧美一些跨国整车企业也将部分采购目光转移到印度。而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印度的飞速发展也无疑将带动印度本土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快速提高。

  在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美国,日系车企已经将“底特律三大”的市场份额挤压到50%以下,而日系车的市场份额达到空前的39.5%(2007年7月份数据)。可以预见的是,日系车企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导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正因为如此,日系车企在印度的战略决策更加值得中国关注。


 
  责任编辑: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