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全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126.2亿美元,增长47.8%,出口量值已接近去年全年。其中,零部件出口88.5亿美元,增长32.4%;整车出口29.4万辆,增长70.3%,预计全年出口将突破50万辆。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潜在市场,汽车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如是表示。
规范出口秩序收效明显 出口效益提高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出口呈现出年均95.6%的高速增长。但是,出口经营单位过多、出口秩序混乱引发的恶性竞争、出口效益较低等问题,也日益明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汽车出口走上快速健康的道路,商务部等五部委发出《通知》,于今年3月1日起规范汽车出口秩序。
自《通知》执行以来,全国已有800多家企业退市,汽车出口企业不足去年同期的1/3。与此同时,汽车出口量却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1至7月,汽车企业平均出口额从去年同期的162.8万美元提高到1059.6万美元,规模效益显著提高;首次出现出口金额增幅大大高于出口数量增幅的局面,汽车平均出口单价增长了25%。
薄熙来表示,商务部将采取进一步措施支持中国汽车出口,包括: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汽车出口和出口基地建设;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范汽车出口秩序;支持自主品牌和有比较优势企业对外投资;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提高技术和研发能力等。
出口基地扩至12个城市 自主色彩渐浓
在全国汽车产品出口工作会议上,合肥、广州、保定、柳州被宣布成为第二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加上第一批的长春、上海等8个城市,中国的汽车出口基地已达12个。
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是第二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整体特色。本土品牌的崛起,是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中信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李春波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自主品牌商用车的出口近年来快速增长,宇通客车、金龙汽车、中国重汽等公司的出口已逐渐占到产销量的10%以上。
薄熙来表示,希望出口基地和所在地的政府和出口企业共同努力,将出口基地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基地。
“预计在未来5到10年,中国自主品牌参与国内市场和全球竞争,有望深刻改变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李春波说。
海外征途并非一路绿灯 瓶颈有待突破
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成长,使得走向海外的“中国制造”行列里,又增添了“汽车”这个名字。但是,中国汽车的海外之路绝非一路绿灯。
首当其冲的是运力不足。由于缺乏运输汽车出口的专业船舶,目前中国的汽车出口主要依赖几个国外的船舶公司,运价居高不下,还常订不到舱位。据悉,商务部正在大力推动中远集团与重点汽车企业合作建造出口滚装船队,力争在2010年建立起拥有30艘滚装船的中国专业化滚装船队,解决出口运输问题。
出口市场的产品认证也是一个重要瓶颈。对此,商务部表示,将完善汽车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汽车企业及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及与国外汽车产品标准互认等工作。
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存在诸多障碍。近年来,无论是“碰撞门”,还是“产权槛”,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和海外建厂接连遭受挫折,在部分发达国家遭遇的壁垒更为突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中国汽车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是大势所趋,但如何让消费者对中国汽车质量放心,如何建立售后服务网点,都是汽车出口厂商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