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利润13.4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21%。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对记者说:“中国重汽又好又快的发展得益于企业广大员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中国重汽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重型汽车的生产基地。1960年4月试制出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1983年在国内首次引进国外重型汽车整车技术——斯太尔项目,生产出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重型汽车。
2001年中国重汽改革重组以来,大力建设和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用“科学决策,理性经营,精心操作,追求最佳效益”的核心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的主线,发挥了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的作用。
管理是重汽发展的有效支撑。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多年来,中国重汽坚持科学决策,理性经营,实行高质量低成本战略,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为扩大市场份额,计划在全国建设100家4S品牌专营店,目前已有83家验收合格。销售全部采用电脑控制,回款率达到95%。日前,中国重汽集团公司的“重汽”品牌载货汽车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职工队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希望所在。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客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中国重汽的核心价值观是“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在思想上提倡“学习、改进、创新”;在工作中实践“效率、效益、精品”;在行为上倡导“规则、忠诚、信义”。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企业的发展,坚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管理,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打造一支过硬员工队伍。
中国重汽的企业理念提炼为“打响中国牌,唱响重汽歌,当好重汽人,造好重汽车”,从产品、质量、品牌、员工的行为和使命等各方面凸现重汽特色。中国重汽注重用文化规范员工的行为,分配向销售和技术设计人员倾斜,无故走一个专业人员,就扣人事部门的年终奖,员工成为重汽发展的一支稳定力量。原先水泥搅拌车主要是日本进口车的天下,现在重汽的产品占了60%。
中国重汽“认真负责、科学务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企业精神,在重汽改革重组、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凝聚力量,鼓舞热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的企业价值观,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断地否定昨天,科学地安排今天,勇敢地创新明天”成为企业的座右铭。通过建设“人人都是形象、事事连着效益”的全员参与文化,建设以“为基层服务、为下道工序服务、为接口部门服务、为广大用户服务”等“四个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文化,建设“人人都是人才、岗位造就人才”的员工文化,建设以“亲人”服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文化,建设“干就干精品、争就争第一”的质量文化,搭建起企业文化建设的框架,企业向心力、职工凝聚力、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集团公司检审系统把廉政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制度建设、思想教育和文化舆论创造了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环境,使集团公司的廉政建设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卡车公司总装配厂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打造国际一流的总装配线的工作中,把文化力渗透到车间、班组,大大提高了员工的自身的原动力和执行力。
科学决策是根本
文化决定意识,思想支配行动,文化理念的创新,文化理念的前瞻性,决定了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和发展方向。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提出: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为建立和谐企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企业如何发展的问题上,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发挥民主决策能力,每年都要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理论研讨,在进行市场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最后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战略决策。以市场产品定位首先明确要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提升斯太尔技术,确保斯太尔汽车成为国内最好的重型汽车;坚定不移地抓好产品向上向下延伸,拓宽产品市场领域,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抓好对外合作,占领技术制高点;建立整车“四个平台”;即:通过合资合作形成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型汽车平台、利用VOLVO技术改造的第四代高档重型汽车平台、斯太尔技术提升后的中高档重型汽车平台、斯太尔金王子系列中重型汽车平台。在实现了“一年持平,两年盈利,三年大发展”的基础上,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四大战略”,即国际化战略、技术领先战略、高质量低成本战略、区域化战略。
中国重汽的发展历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公司领导班子正确的决策以及企业文化理念在统领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理性经营是中国重汽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始终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不盲目扩张,不头脑发热,做足“重”的文章,实现“特”的发展。坚持不断否定自己的昨天,科学组织自己的今天,勇于创造美好的明天,真正做到企业天天有变化、月月有进步、年年有跨跃。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企业面向市场、迎接挑战、实现效益的核心。围绕管理创新,中国重汽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以市场为导向,实施物流再造,做到投入最少,产出最大。产品实现了按订单组织生产,并且由订单装车延伸到订单配送,供应商进厂设库,定时送上生产线。生产在制压缩到最低限度,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发扬“干毛巾也要拧出一把水”的精神,大力降低设计成本、采购成本、制造成本,全面实行比质比价择优招标采购,单车成本平均每年降低1万元。在提高产品配置,增加产品技术含量的情况下,不仅做到了产品不涨价,甚至略有降低,最大限度地让利于用户,提高了社会效益。
抓好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题,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为改变过去产品十几年单一的尴尬局面,中国重汽将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发展中主要靠自身的自主创新以及自主创新引导下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在吸收消化斯太尔技术的基础上,中国重汽先后自主研发出斯太尔王、金王子、豪俊、豪运等九大系列,2700多个深受用户喜爱的新车型。2004年推出HOWO新产品,并创造出投放市场当年产销突破10000辆令国内外同行业震惊的业绩,HOWO系列产品拥有100多项自主专利,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中国重型汽车市场的引领产品。整车出口从2003年开始连续以10倍的速度增长,今年将突破15000辆,创汇3亿美元。今年上半年,HOWO系列产品的销量已占集团公司总销量70%左右。中国重汽自主开发的8×8、10×10等军用越野汽车,为国防建设急需的“杀手锏”工程提供了重要装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中国重汽在新产品开发上已经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设计一代”的良好格局。目前,一款集世界卡车最先进技术于一身的车型正在研发当中。
中国重汽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00多项,总投资超过了40亿元,相当于重新建设了一个新重汽。技术专利从无到有,现已达到760多项。2006年,中国重汽又生产出了中国重汽牌发动机,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和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使中国重汽的产品逐渐与竞争对手拉开了档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重汽在发展中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注重资源的再利用,研制开发了废旧发动机的复新再利用高新技术,节材可达70-80%,节能60%以上,可使发动机的90%的价值、95%的材料得以循环利用。济南复强动力公司在大力提升发动机再制造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广再制造发动机的应用。2005年销售2863台,2006年销售3867台,今年上半年已销售3743台。两年半的时间,累计节约能耗590.6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9.8吨。复强公司计划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到2010年达到5万台生产能力。
追求最佳效益
中国重汽追求的最佳效益不仅仅表现在是产量指标的增长,关键是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企业软文化力的增强,企业机制的转换,企业发展成果的共享。
中国重汽的重型汽车产销量由2000年的3800辆增加到2006年的60173辆,今年可望突破95000辆;企业资产由重组前的亏损83亿元到去年销售收入219.7亿元,利税17.86亿元,今年1至8月份,产销重型汽车70300多辆,市场占有率已有重组时的不足5%,增长到目前的20%左右,并实现了自卸车、水泥搅拌车、载货车销量三个全国第一,牢牢占据了中国重型汽车市场领先的地位。
在企业实现良好效益的同时,广大职工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年人均收入达到三万多元。中国重汽近年来花大力气解决职工的住房难问题,15.5万平方米的重汽嘉和苑、嘉祥苑、嘉盛苑相继竣工,职工住房困难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广大职工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和实惠,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积极捐助慈善事业,设立中国重汽慈善基金1000万元。为全国跤王争霸赛、全国女子举重、我的兄弟姐妹等社会公益活动捐款450多万元。
“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人人都是形象、事事连着效益”,中国重汽在发展中形成的先进理念、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国重汽文化的精髓,它是全体员工智慧的结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已成为重汽员工共同的信念和行为准则。为增强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先后两次修订了《中国重汽员工文化手册》,并举办了唱响《中国重汽歌》演唱活动,设立了职工文化艺术长廊和职工漫画艺术长廊,通过各种活动增强作为一名重汽人的自豪感,展示重汽人的良好形象。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9月7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发出关于“大干四个月、产销过十万、确保行业第一”的通知,号召全体干部职工紧紧抓住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大干2007年后四个月,全面实现再创辉煌的新目标,向十七大献礼。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介绍说:“按照中国重汽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中国重汽将产销重型汽车12.5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一,新产品销量达到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造出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并向世界500强的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