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现在时间是:
 
综合新闻 | 行业研究 | 企业研究 | 数据参考 | 注册经销 | 精品卡车 | 二手卡车 | 用户之声 | 配套产业 | 环卫车辆 | 建筑车辆 | 消防车辆
专用汽车 | 专汽研究 | 专汽链接 | 政策法规 | 公路物流 | 超限运输 | 卡车制造 | 配套企业 | 物流场站 | 卡车论坛 | 会展报道 | 合作反馈
  当前页:综合新闻...每日速递...

中国车商将影响全球产业格局


中国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李春波
 
  产业链的全球配置是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根本性格局变化,“到中国去”已经成为国际趋势,中国由此有望获取更多的汽车价值链环节。产业转移将显著提高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

  中国汽车公司未来将有能力影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商用车和大量通用零部件已经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并显示出显著的国际竞争力,自主品牌将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找到长期的增长空间,而国际市场的拓展将成为未来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受益于产业链全球配置

  作为高度专业化和密集型的行业,汽车业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具体体现为国际主要汽车制造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实现投资、开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优化配置,以适应各地区不同的环境和市场偏好的需要。

  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也是近三十年中国不断深入参与全球分工,并获取全球化的显著收益的基础。从中国生产要素和全球生产要素的比较来看,中国劳动力资源充裕,具有发展和深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因此,在接受全球制造和服务分包方面,中国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将显著提升。对于汽车制造这样的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并且兼具劳动密集的高端制造业,中国已经初步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并有可能实现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汽车产业链向中国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中国作为汽车消费的新兴市场,具有强大的增长潜力,未来10-20年将是中国汽车需求拓展的时期。统计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的汽车消费需求量增长23.3%,维持在相对高位,这也是入世6年来第四个增速超过20%的年份。目前,中国汽车特别是轿车普及率仍处于非常低的位置,但是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收入的快速提高,轿车普及率将会有良好表现。国际轿车市场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乘用车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主要是由R值(R值=车价/人均GDP)决定的。当R值达到2-3时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汽车普及率迅速提高,汽车市场开始进入成长期。目前,中国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区的R值已经低于3,而北京则在5左右的时候就实现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随着轿车价格下降和人均收入的提高,R值将快速降低,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购车能力。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和分析,在2009年左右轿车将大量进入中国家庭。2006年末中国私家乘用车保有量为1500万辆,保守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到1.2亿辆。

  汽车产业链的全球配置将给中国汽车公司带来的显著的机会:首先,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有望不断深化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从标准件提供商和售后服务配件为主逐步走向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一级或二级供应商),直接为跨国公司提供OEM配套服务;其次,中国的自主整车制造公司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受益于国内市场的增长和国际市场的快速拓展;最后,投资中国的跨国公司,如能充分利用中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将对其全球市场的竞争地位形成良好支撑,其中方合资伙伴有望跟随受益。

  从消费大国到制造大国

  从当前全球制造格局来看,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相结合的产业,在消费地组装制造已经成为基本要求,全球主流的汽车消费大国也成为了主要的汽车制造大国。从2006年全球汽车产量前十名国家来看,一类是传统的制造强国: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这些国家不仅具有强大的汽车公司,也具备广阔的国内市场。第二类是我们此前很少注意过的制造大国:墨西哥、加拿大、西班牙、巴西,这些国家汽车产量大但是本国没有很强的汽车公司,主要汽车公司都是跨国公司在当地的制造工厂。中国则是特例,既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在当地制造,本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

  汽车制造大国的汽车需求扩大都经历了一个从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转变的过程,汽车业的发展过程就是逐步满足现实需求的过程,伴随着潜在需求不断转变成现实需求,这些国家的汽车业逐渐从成长期发展到高峰期,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大致为20—30年。在此阶段,各国的汽车出口量趋势与国内需求增长趋势基本相同,主流国家汽车公司国际竞争力提升和国内市场增长基本上是同步发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军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是两条腿走路:参与产业分工、自主发展。从企业层面上,将看到合资合作型公司和自主品牌型企业并存,而且都有可能获得良好发展。

  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更改也是影响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引进外资政策的反思和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使得国家政策从支持引进转为支持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发展。“以市场换技术”逐渐转为“以竞争换技术”,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跨国公司将最新产品和最好技术放到中国市场,通过技术外溢驱动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行业的技术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技术水平和国际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整车出口快速增长即是明证。自2005年起,中国的整车出口量和汽车产品出口金额都超越进口,中国汽车行业呈现净出口态势。2006年汽车行业贸易顺差快速扩大,中国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本土车商迅速崛起

  尽管当前中国本土公司在汽车技术和市场影响力方面仍显著低于跨国公司,合资公司产品仍占据了中国乘用车市场和利润的主流,但是中国本土的汽车业仍然具备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前景。

  首先,大国市场优势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基础。预期到2015年左右,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在几乎所有车型领域,中国市场都可以提供广阔的空间。随着中国汽车国内需求的扩大,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研发、制造、营销和售后体系,零部件配套能力已经非常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出口已经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与国际汽车集团比较,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上的差距已经显著缩小。

  其次,本土汽车公司可以通过对本土市场的深入理解,通过生产经营方式和产品选择方面的革新创造出竞争优势。预计在未来五到十年,中国自主品牌参与国内市场和全球竞争,有望深刻改变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商用车在中低端商用车市场已形成了较强的优势。中国自主品牌商用车在技术性能与国际相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在性价比要远高于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自主品牌的大中型客车和中重型载货车已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出口海外市场上,自主品牌商用车的出口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 宇通客车(行情 股吧)、 金龙汽车(行情 股吧)、 中国重汽(行情 股吧)等公司的出口已经逐渐占到公司产销量的10%以上。根据各公司的出口规划和产品海外营销的拓展,在3—4年的时间里,国际市场销量有可能占到相关公司销量的30%左右。自主品牌轿车的出口也开始发力,成为当前出口的主力,跨国公司出口量只占总量的不到10%。

  实际上,当前轿车行业市场集中度的相对下降背后主要原因就是自主品牌的崛起。奇瑞已经进入第一集团,而吉利、海马、比亚迪、华晨等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市场竞争的结果导致原来处于第二集团的北京现代、神龙等厂家市场地位不断下降。乘联会统计,2006年自主品牌增长率为40%,2007年1季度为35%,而合资品牌这一数据分别为32%和30%,近几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占有量已经显著提升,竞争力显著加强。

  在市场占有率提高的同时,本土汽车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与外资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小。应当说,随着产业链变迁的深入和本土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中国本土汽车公司的崛起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并将在未来五到十年显著改变全球汽车行业的秩序。


 
  责任编辑: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