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是中国近年增长最快的出口工业品之一,过去5年内增长超过6倍,其中一半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产品销往美国,因此中美两国签署汽车安全协议的影响深远。
9月11日,《财经时报》获悉,美国车辆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Nicole Nason称,中美两国将于一周内,首次签署汽车安全协议,以减少不合格的汽车零部件带来的损害。
据悉,这是中美两国继食品安全协议之后,针对进口产品签署的第二个安全性协议,但截至本报发稿前,该消息尚未得到中国官方证实。美国全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官员称,这项安全协议是一个里程碑。
今年,围绕中国商品的安全性问题,中美两国贸易摩擦不断。仅上半年,美国发生的召回案中,就有60%以上针对的是中国商品。这些商品涉及宠物食品、玩具等众多领域;其中,今年6月,针对45万个中国产备用轮胎的召回风波,被看作是中美两国在汽车贸易摩擦方面的一次大爆发,是促成该汽车安全协议出台的直接诱因。6月4日,美国商务部还对外发布数据称,中国已超过德国,首次成为第二大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国。2006年,中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向美国出口共计69亿美元,同比增长28.1%。
有关人士认为,中美两国签署汽车安全协议,将迫使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厂商在原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增加生产成本。而对于一些竞争力弱的企业而言,则有可能从出口的名单上消失。
贸易摩擦加剧
2006年8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生一起轮胎事故,导致2死1伤。美国方面因此要求召回45只轮胎,美国的进口轮胎销售商FTS认为,这些轮胎的生产商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简称:杭州中策)应为此承担损失,但杭州中策坚称其轮胎是合格品,拒绝了FTS的这一要求。后经美国权威部门检测发现,轮胎是在没有正常使用的状况下造成事故。出事汽车的4个轮胎中,3个为中策制造,另1个为米其林品牌。
今年7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公布了中策轮胎事件调查结果:中策轮胎检测指标符合美国安全标准要求。
“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8月份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称。
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自从今年3月份以来,从日化产品到食品,再到玩具,中国出口商品质量风波不断扩大,指责者的调门也越来越高,美国某些国会议员、候选人和媒体尤甚。但无论是中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的数字,还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统计,都足以说明,就总体而言,中国出口商品、特别是食品安全状况并不比其它国家的差,甚至还略胜一筹。在一系列商品安全事件背后的实质是贸易摩擦。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已经分别达到9690.7亿美元、7916.1亿美元、17606.9亿美元,蝉联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同年,中美货物贸易额已经高达3430亿美元。
屡设壁垒
近年来,由于美国汽车公司在国外汽车厂商的挤压下市场份额不断缩小,该国的汽车零部件业也步入了产业的“冬天”。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200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自1999年以来,美国最大的150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中,有超过20家企业已申请破产保护。而在今年,破产数量将进一步上升。
与美国的零部件业相比,中国零部件厂商正收到越来越多的采购订单。在汽车制造商们看来,包括中国、印度等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不仅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且劳动力价格便宜,生产成本低廉。
目前欧美国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轮胎企业最大的出口市场。凭借出色的性价比,中国轮胎的出口数量一度增长强劲。“‘中策轮胎召回事件’背后,反映了美国汽车行业的担忧。”一业内人士说。
2007年8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认定,部分中国轮胎对美轮胎制造业构成实质性损害。因此,美国商会决定将继续对部分从中国进口的非公路用轮胎进行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
在初裁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6位委员全部投赞成票,委员会的报告将于今年9月17日公布,届时将裁定中国进口的非公路用轮胎调查结论。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汽车零配件已遭到10多起反倾销调查,产品涉及到雨刷器、刹车盘、刹车鼓和汽车挡风玻璃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汽车零部件是中国近年增长最快的出口工业品之一,过去5年内增长超过6倍,增长总额接近1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产品销往美国,其余的出口到欧洲和日本。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高速增长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外,奇瑞、吉利、华晨等整车制造企业也在为进军美国市场进行努力。美国汽车业内人士预计,在2008年底或2009年初,中国生产的汽车将开始陆续向美国出口,因此美国方面应该未雨筹谋。
出口门槛提高
从2007年6月1日开始,美国执行《FMVSS139轮胎测试标准》(下称“新标准”),与此前实行的《FMVSS119轮胎测试标准》相比。新标准调高了两方面的要求:其一,新标准提高了安全参数值。如汽车轮胎在低气压状态下进行的高速试验速度变为每小时140千米、150千米、160千米,此前为每小时121千米、129千米、137千米;耐久性试验里程升至4080千米,较此前增加1.5倍。其二,提高了轮胎脱圈、老化、透气性及道路危险性试验等方面的要求。
行业人士指出,如果要达到其新标准,中国轮胎企业必须改变原材料、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成本。“新标准的实施,对大公司的影响不大。但国内一些规模小、研发能力低的轮胎公司可能受较大冲击,有可能会无奈地退出部分欧美市场。”中国橡胶协会轮胎分会的有关人士如此认为。
目前,奇瑞已经与克莱斯勒签署了有关生产协议,按照规划,奇瑞登陆美国市场的理想有望在明后年实现。同时,吉利汽车也已经公布了2010年打入美国市场的计划。
有关人士认为,上述协议的制定,在降低所谓的“不安全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威胁”的同时,无疑提高了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市场的准入“门槛”。由于协议细节尚未公布,对中国汽车行业出口造成多大影响目前尚无法判断。
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29.41万辆,同比增长70%。其中,轿车累计出口同比增幅为92%,载货车的相应数字为55%。
从地区分布上来看,中国的汽车出口仍主要集中在非洲、中东和俄罗斯等汽车工业欠发达的市场。
“目前,中国大多数的汽车产品比较适合非洲、中东以及俄罗斯地区的市场,因为这些国家的市场准入标准相对较低”,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对《财经时报》说。
不过,中国汽车企业并没有放弃进军欧美发达市场的努力。《财经时报》记者获悉,因在欧洲碰撞测试仅得两星级而被国外媒体大肆渲染的华晨尊驰,进行了技术改进,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华晨汽车总裁刘志刚告诉《财经时报》,改进后的尊弛在西班牙进行了碰撞测试,这项最新测试结果表明其达到了三星标准。“华晨汽车绝不会放弃出口的努力,挫折只能让我们增加这种信念,并让我们做得更好。”刘志刚说。
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对于汽车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是一种趋势,欧美国家通过提升产品安全性来保证本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无可厚非。在这种格局下,除了碰撞测试之外,严格的碰撞标准、行人保护以及车辆报废回收等都是中国车厂需要面对的挑战。如果要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把安全性的工作很快做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