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现在时间是:
 
综合新闻 | 行业研究 | 企业研究 | 数据参考 | 注册经销 | 精品卡车 | 二手卡车 | 用户之声 | 配套产业 | 环卫车辆 | 建筑车辆 | 消防车辆
专用汽车 | 专汽研究 | 专汽链接 | 政策法规 | 公路物流 | 超限运输 | 卡车制造 | 配套企业 | 物流场站 | 卡车论坛 | 会展报道 | 合作反馈
  当前页:综合新闻...每日速递...

做大做强特种车 中国重汽“多点开花”


中国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裴达军


  巴士从绵延30多公里的东海海面架桥公路疾驰,半小时后才到达上海新建的洋山港。这个投资超过千亿元、巍巍壮观的新建海岛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迅速,刺激着港口对低速牵引车的需求,这吸引着中国重型车的老大中国重汽的眼球。

  9月27日,在上海洋山港口区作业现场,中国重汽54辆低速码头牵引车交付使用。据悉,这是近年来中国重汽低速牵引车抢滩上海单笔定单最大的一次。

  作为中国重型车的领军企业,中国重汽近年来不但在传统的重型自卸车、牵引车、载重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市场业绩,而且在像港口低速牵引车、除雪车、消防车、水泥搅拌车等特种车上取得了多个突破,实现了“多点开花”。

  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在参加交接仪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重汽作为国内旗帜性的重型车企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中国重汽就是要在重型车的各个领域的研发上走在最前列,完全替代进口车型。此次以码头低速牵引车为代表的中国重汽特种车急速扩大市场,表明中国重汽立足长远,长期保持中国重型车领军地位的决心。

  低速牵引车抢滩上海

  中国重汽济南特种车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马静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1998年起,中国重汽在国内率先研发港口低速牵引汽车,2000年4月试制成功,并于当年率先投放市场。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中国重汽在低速牵引车关键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与提升,使低速牵引车更适合中国市场,从而得到了国内各大港口的青睐。

  马静认为,码头低速牵引车国内其他厂商2005年开始介入,而中国重汽由于研发起点早,是目前国内主要性能指标惟一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的低速牵引车,该车的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能够满足港口码头、堆场、机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低速、短距离、超重载荷、连续作业运输能力等要求。

  “过去上海各港口的低速牵引车基本上是进口车型,这几年陆续使用中国重汽低速牵引车,价格是美国进口车型的三分之一,物美价廉。此次大规模采购中国重汽码头牵引车,将加快上海港务集团和中国重汽的强强联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包起帆对记者说。

  洋山港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相比进口低速牵引车,中国重汽低速牵引车价格适中,维修保养费用低,配件采购便捷,尤其适合国内港口的运营实际,对国内用户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专业化作业车辆。

  替代进口码头牵引车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提升改进,中国重汽低速牵引车产品逐渐成熟,现已形成3个系列12个车型。先后进入广州港、珠海港、深圳港、青岛港、上海港、烟台港、天津港等,并已实现批量供货,不久前,重汽的低速牵引车已走出国门,实现小批量出口。

  “目前,该车年生产能力达2000辆,全国沿海70%的港口已使用了重汽的低速牵引车。”据马静介绍,中国重汽码头低速牵引车已开始大批量替代进口同类产品。

  中国许多港口过去使用的多是奥特瓦、卡姆西特、希索和玛菲等进口车型,但价格很高,许多港口得知中国重汽产品的优良性能后,开始采购,目前中国重汽码头牵引车是国内最大的供货商,相比此前陕汽等企业的少量市场,中国重汽逐渐实现规模化。

  截至目前,中国重汽码头低速牵引车仅在上海就实现了120多辆的销售量。目前,中国重汽码头低速牵引车已形成3个系列12个车型,年生产能力2000辆。此前,中国重汽的低速牵引车已小批量出口。

  中国重汽“多点开花”

  今年以来,重型车市场空前高涨,在传统的重型自卸车、牵引车、载货车区域市场,中国重汽势如破竹,发展势头强劲,今年10万辆市场目标指日可待。

  中国重汽HOWO自上市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量业绩,在符合国Ⅲ排放的重型车中,HOWO上市以来可谓一枝独秀,同时斯太尔平台仍旧为中国重汽贡献余力。

   中国重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大对细分市场的研发投入,对于码头牵引车、除雪车、消防车等细分市场的特种车,中国重汽作为中国重型车领军企业,市场不能白白为进口车型所垄断,中国重汽要实现各种细分市场的“多点开花”。

  2005年9月,重汽特种车生产基地在济南建成投产,年产能力超过1万辆,产品功率覆盖范围220~550马力。50多个品种的产品广泛服务于工矿企业、油田、港口等全国30个系统用户和行业,并有20多个品种300多辆特种车远销加蓬、苏丹等10多个国家。在特种车领域,论规模国内绝无仅有。

  中国重汽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努力降低成本,打拼出一条企业发展的特殊之路,特种车在市场竞争中牢牢地站稳了脚跟,为中国重汽“正面战场”贡献了很大的力量。特种车已成中国重汽市场竞争的“生力军”。


 
戴博琦  责任编辑: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