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现在时间是:
 
综合新闻 | 行业研究 | 企业研究 | 数据参考 | 注册经销 | 精品卡车 | 二手卡车 | 用户之声 | 配套产业 | 环卫车辆 | 建筑车辆 | 消防车辆
专用汽车 | 专汽研究 | 专汽链接 | 政策法规 | 公路物流 | 超限运输 | 卡车制造 | 配套企业 | 物流场站 | 卡车论坛 | 会展报道 | 合作反馈
  当前页:综合新闻...每日速递...

上汽咬定收购底线 上柴转投等待批准


中国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吴琼


  随着上海电气回归A股步伐渐紧,上汽集团旗下也将收编上海电气的兄弟公司——上柴股份。上汽集团将因此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上海汽车和上柴股份,这远远突破当初上汽集团对于资本市场、甚至产业市场的短期构想。

  是什么力量将上柴股份推到了上汽集团的怀抱?进入上汽集团的怀抱又将给上柴股份带来什么?

  上柴静待主管部门批准

  在上汽集团并购南汽集团的谈判进入最关键时刻,上汽集团必须抽出部分精力来收编另一家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旗下的上柴股份。

  10月15日,上柴股份召开股东大会,会上传出消息,一旦相关程序完成,上柴股份将转到上汽集团名下。

  在该次股东大会上,讨论的重要议题就是“剥离上柴股份两项资产”。按照上柴股份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在2007年9月28日签署的协议:上柴股份将两项资产的股权出售给上海电气集团股份。其中,以2.394 亿元出售所持的上海浦东伊维90%股权,以5740万元出售所持有的上海日野50%股权。
  
  此前,上柴股份出售这两块资产需要走一些程序:即需要获得上柴股份独立股东批准;东风集团(其持股上海浦东伊维10%股权)同意放弃对上海浦东伊维90%股权的优先购买权、日本日野(其持股上海日野50%股权)同意放弃对上海日野50%股权的优先购买权;取得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机关及外商投资审批机关的所需批准。

  如今,股东大会的顺利召开,意味着上柴股份已经连过两关,目前仅剩主管部门这道关口。

  符合上海“大集团”战略

  业内人士均预期,上柴股份将顺利进入上汽集团名下。通过与上汽集团的接触,记者发现,收编上柴股份并不在上汽集团最初的产业构想中。但在国家产业布局、做大上海优势大型集团的大战略蓝图下,上柴股份就意外地投向了上汽集团的怀抱。

  今年年初,上海市国资系统《“十一五”规划汇编》显示:“十一五”期间上海国资重点实施的五大战略中,“大集团”战略居首。根据《上海市“十一五”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专向规划》,2010年上海国资总量将达1万亿元,其中80%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将分布在特大型企业集团。“大集团”战略行业包括港口、汽车和食品等行业。此外,H股回归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知情人士表示:上海电气集团出售其所持有的上柴股份股权,是其回归A股的必经之路。因为如果上海电气集团不剥离上柴股份,则其下属H股公司———上海电气回归A股很难获批。目前主管部门的想法,是培育具有专业优势的大型集团。而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涉足的行业较多,既有机电业,又有汽车发动机;上海电气集团旗下拥有的上市公司也颇多:1家H股上市公司,即上海电气3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是上电股份、上海机电、上柴股份。

  因此,2007年夏季,坊间就开始流传上海电气集团股份将按照“两位一体”的经营模式运作,即将核心企业集中在H股上海电气身上,其余资产进入上海电气资产管理公司,以实现回归A股前的瘦身、集中主业之路。具体要处理的壳类上市公司有2家,即要卖掉上柴股份、吸收合并上海机电。如今,上海电气集团股份即将把上柴股份的股权出售给上汽集团。   

  上汽的收购底线

  “短期来说,这块资产对我们的贡献并不大。”上汽集团内部人士表示,“但如果价格合理,那么拿到一家与汽车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也可以接受。而且从长期来看,上汽集团也有意加大在核心零部件上的投入。”

  至于上柴股份的转让价格,则因未进入到可以公开内情的阶段,上汽集团内部人士拒绝透露具体转让价格。

  但记者辗转获悉:在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的谈判中,上汽集团咬定一大原则,即协议转让价格不能高于账面净资产。根据上柴股份今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上柴股份的净资产约为18亿元。这是上汽集团接手上柴股份的底线。这也是精明的上汽集团在历次收购案中,所遵循的原则:如果短期效益不大,那么至少要求是一项相对不亏钱的买卖。   

  为何剥离浦东伊维

  尽管上海浦东伊维2006年的净利润不过191万余元,净资产为13592万元。与上汽集团旗下多数企业相比,规模上并不惹眼。但上海浦东伊维的去留牵动了证券市场的心。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张欣指出:“从表面上看,上海浦东伊维自2005年起,就不再从事主营业务,主要受上海电气集团股份委托对其所属地块的工业园区进行经营管理,但是上海伊维下属的控股子公司仍在从事燃油喷射系统的生产制造,并与上柴股份有着业务往来。”

  燃油喷射系统是柴油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产品的附加值高于柴油发动机整体附加值。就未来空间而言,上海伊维旗下的这家控股子公司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威孚高科,其生产P7、PE、NB、PX燃油泵及喷油器总成。威孚高科因为拥有与德国博世合资的无锡威孚而受到市场青睐,目前德国博世的燃油喷射系统占据全球80%左右的市场份额。全球燃油喷射系统的第二个巨头为日本的电装,其市场占有率为12%。

  熟悉日本电装和德国博世的人都知道,日本电装曾是德国博世的合资“学生”,从博世“偷师学艺”,后来一意想追上师傅。中国市场正是日本电装大展拳脚的舞台。

  张欣指出,“上海伊维可以借助与日本电装的合作,提升其技术。因为上海伊维的燃油喷射系统技术来自于奥地利的FM公司、日本电装。”

  但了解上汽集团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交易的人士指出,“上汽集团当初就没打算要这块资产,在谈判时,他们就提出不需要这块资产。”

  更有消息指出,上汽集团的整车合作伙伴以德、美为主;而上海浦东伊维、上海日野均更多与日本企业合作,且上海浦东伊维的另一股东为东风汽车。故上汽集团接手后,关系变得复杂,因此索性剥离这部分资产。

  但至于上汽集团未来将如何规划、打造其芯中之心———柴油喷射系统,目前尚是个谜。或者上汽集团有意与其它企业合作生产柴油喷射系统;或者上汽集团将从上海电气集团手中再购回上海伊维控股的这家公司。


  ■前景展望

  上柴股份能否成为中国的日野?  

  上汽集团收编上柴股份之后,后者前景如何?上柴股份能否在车用发动机方面做大做强?

  乐观者认为:上柴股份有可能成为中国的日野;而悲观者认为:投入上汽集团怀抱,能否令上柴股份变成小“威孚高科”有待于未来的产品规划、上汽集团商用车的发展情况。

  之所以大家会联想到日野,是因为丰田汽车集团旗下也有这样的2家上市公司———丰田汽车、日野,日野是专业的发动机企业,丰田汽车则集中力量做整车。上柴股份与日野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市场并不仅限于汽车,除了车用发动机、它还有工程机械、船用辅机、应急电源等三块业务。就目前销售收入构成看,前三者是上柴股份主要的收入来源。

  昔日在汽车界曾有“北有潍柴,南有上柴”之称,但如今上柴股份正走向与潍柴完全不相同的道路。潍柴逐步由核心零部件向整车产业链发展,而由于上汽集团原本拥有一家整车类上市公司,且承诺不再经营与上市公司有竞争性的产品。因此,上柴股份不可能沿潍柴之路发展。

  于是,上柴股份的最理想结局就是变成中国的日野。在短期内,我们还无法看到勾勒的理想蓝图。一旦上汽集团商用车形成规模,或许这一蓝图会成真。

  上柴股份的产品构成中,上缺12升以上排量的柴油机,下缺3升以下的柴油机。而上汽集团正与菲亚特汽车集团联手,进军重卡市场,双方可能会合作开发12升左右的发动机。不排除未来上汽集团会将这块资产放入上柴股份。

  而且上柴股份在汽车产业链中形不成链条,无法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为按照不成文的惯例,大型的汽车集团更可能先采用来自集团内部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当上柴股份成为上汽集团的一员后,在同等性价比下,上汽集团的商用车可能会更多地选用上柴股份的发动机。

 


 
戴博琦  责任编辑: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