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现在时间是:
 
综合新闻 | 行业研究 | 企业研究 | 数据参考 | 注册经销 | 精品卡车 | 二手卡车 | 用户之声 | 配套产业 | 环卫车辆 | 建筑车辆 | 消防车辆
专用汽车 | 专汽研究 | 专汽链接 | 政策法规 | 公路物流 | 超限运输 | 卡车制造 | 配套企业 | 物流场站 | 卡车论坛 | 会展报道 | 合作反馈
  当前页:综合新闻...每日速递...

压力之下 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突围


中国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王海蕴


  我国汽车市场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产销量将超过1200万辆,到2015年有望突破16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高速增长的整车市场,也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超过1万家,年产值超过6500亿元。

  在不久前举办的上海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制造装备展上,有专家指出,在辉煌成绩的背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不仅要面对国际竞争强手的挑战,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也使其成本压力不断加大。此外,跨国汽车企业严格的质量认证标准、严密的产品配套体系、较高的产品技术门槛,都给国内企业带来很大的生存压力。

  群雄逐鹿挤压生存空间

  随着国外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对缺乏竞争力的国内企业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威胁。目前,跨国汽车企业已悉数在我国建立合资公司,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也相继进入我国,且来势凶猛。诸如德尔福、伟世通、博世、电装等跨国零部件企业,以合资、控股、独资的方式,在中国建立零部件企业近500家。国外汽车零部件厂商以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成熟的产品和生产管理经验,加上与跨国汽车集团结成的战略联盟,占领了我国主要轿车配套市场,控制了高技术、高效益的产品领域。

  如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于1994年进入中国,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快速扩张,目前在华拥有15家企业、1个技术中心和1个培训中心,其中4家为独资企业,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场实力最强的零部件集团。

  据了解,在我国商用车、客车领域,整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主要以本土企业为主;而在轿车特别是在中高级轿车领域,虽然有的车型国产化率已达80%,甚至90%以上,但是基本仍以在华的合资、独资企业的产品配套为主;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领域,外资企业零部件已占到95%以上。

  一位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面对国际竞争强手的挑战,绝大多数本土零部件企业单凭自己的实力很难在市场上生存下去,不联合就根本没有出路。”一句话,在压力和挑战面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摒弃门户之见,着眼全局,实现联合重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进低出带来价格压力

  自2004年以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就面临着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高于产品出厂价格涨幅的“高进低出”现象。据有关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2004年、2005年以及2006年1-9月,产品销售价同比平均降幅在5%以上;而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主要原辅材料购进价格的涨幅在10%-15%。这“一涨一降”的价格“进出倒挂”现象,使本土企业承受着价格差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化解“高进低出”的矛盾,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能源、原材料价格监控储备机制。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密切关注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要建立健全这些商品的价格监控制度,以便在其价格发生非正常波动时及时制定和出台相应政策和调控措施;同时,要加强对主要能源、原材料的应急储备,建立应急储备制度。其次,在管理和技术上进行创新,从而降低成本。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消化能源、原材料涨价压力。同时,企业还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和品牌意识,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造的步伐,促使企业节能降耗,促进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的提高。第三,调整库存,增加销售渠道。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流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在原料价格低时适当库存降低成本,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减少废品、次品,增加利润。

  国内企业难进配套体系

  据介绍,目前国内零部件供应体系主要分为日韩模式、欧美模式和本土模式3种。日韩模式的特点是封闭性比较强,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结合非常紧密。欧美模式的开放程度要高许多,但在关键零部件采购上,仍然会偏向于博世等欧美企业。

  有业内人士指出,跨国公司配套体系的严密有其客观原因。很多整车企业在最初设计车型的时候就与配套厂商进行同步研发,长期的技术合作、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相通的文化使他们的关系愈加紧密,外来者若要打破这种壁垒自然不容易。因此,在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都缺乏竞争力的国内企业要打入跨国公司的配套体系,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汽车业界资深专家陈光祖则认为,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做一级配套供应商的确有些困难,但是做二三级配套供应商完全有可能。国内零部件企业在某些细小零部件上的制作工艺是比较先进的,极具竞争优势。

  跨国和国内零部件企业的负责人也证实了这一说法。电装中国集团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电装有很多二级供应商是国内零部件企业。现在整车厂商要采购体系越来越严格,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要与之相适应,必须不断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做到系统开发、系统供应。”

  广州金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目前在中国建厂的跨国汽车企业往往会对一些材料密集、有一定加工难度或运输不便的零部件进行择优采购,首选应该是国内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因此,在二三级配套上,有实力或经过改进能达到全球采购商要求的国内企业面临的机会将更多。

  专家指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在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加以重视,投入相应研发费增强自主研发能力,研制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国内企业还应积极面对全球采购、择优采购的大环境,尽快从集团、地方、部门狭窄的配套关系中解脱出来,打破门户之见,面向广阔的市场,主动寻求更多机会。


 
责任编辑: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