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中国汽车诞生过一些老品牌则早已从中国汽车的舞台上完全退出或被市场彻底边缘化。在残酷的市场现实的今天,国内轻型载货车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凭借资本市场助力,后来者和"小字辈"北京福田汽车股份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公司得以实现做大做强,已形成"两强争霸"之势,合计占据国内轻型货车行业的半壁江山,使国内轻型货车行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昔日北汽、南汽、天汽、金杯"四大天王"由于种种原因相继落马破产或被市场边缘化、陆续丧失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由无限风光的巅峰跌入谷底的深渊(但目前沈阳金杯有起死回生的好兆头)。
在老一代汽车人心目中,这"四大天王"的招牌,就是中国轻卡的代名词。正如前不久业内知名的记者所言的那样:"曾在国内汽车业赫赫有名的跃进品牌都能消亡的话,其他尚在生存边缘挣扎的自主品牌,又怎会没有唇亡齿寒之感?而今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能不能保留下来都很难说,听上去确实显得有些残忍。如果跃进品牌不复存在,那么遭受打击的,绝不仅仅是一代汽车人。最可能受到冲击的,还包括中国自主企业造车的决心,中国汽车人对自主品牌发展前景的信念……。由边缘化走到能否生存下去的险境,细数现在的汽车中国,有多少品牌还刻着自主的烙印?又有多少自主品牌在生与死的一线间挣扎?今天,跃进随时面临着被抛弃的处境,明天,就可能是解放、福田,甚至东风。以福田为例,如果北汽资源整合完毕,无论是现代还是奔驰,他们能容忍这个靠农用车崛起的卡车品牌存在吗?到那时,福田还将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分析十年来国内轻型货车前四强从辉煌的巅峰跌入到低谷的原因,可以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当时都是地方的支柱产业和强势企业。但是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后性质就发生急剧变化,由单一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转向建设全方位、集中化管理体系。在此情况下,外方的洋品牌成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砝码,而传统的自主民族品牌只能面临被抛弃的命运!众所周知,拥有核心的开发能力才是一个汽车企业保持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系列产品结构和升级中,轻卡却往往扮演了一个"配角"的悲剧脚色。四大轻型货车企业主要资产、利润和技术力量被抽走投入到转型乘用车新产品之中,剩下的都是些不良资产和破旧落后的生产设备和老掉牙的经营管理体制。即使转型也是一种被动的举措,在勉强维持一段时期后,最终"不堪负重",甚至走向"破产或边缘化"。
附轻卡"四大天王"曾经的辉煌轨迹:
1、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
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前身是北京市柴油车修理分厂,创建于1956年,曾于1959-1960年小批量试制过中国第一辆微型汽车,1966年试制成功2辆北京130轻型货车,1968年投入小批量生产,1975年北京130轻型货车通过由一机部组织的坚定性试验,被国家列为定性产品,填补了国内2吨轻型货车的市场空白,被全国20多个汽车厂争相仿制。1976年1月该厂名为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此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北二汽由于产品老化,加之研发能力弱、技术相对滞后,使得北二汽的经营出现了困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未能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运行机制,逐步陷入亏损境地。至此,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宣告破产。
2、天津市汽车制造厂
天津市汽车制造厂的前身是天津市运输公司汽车修配厂,成立于1965年,曾经试制生产过TJ210轻型越野车和TJ740轿车,1978年更名为天津市汽车制造厂。1978年,天津市汽车制造厂开始改变产品方向,参照北京130图纸,上马轻型载货车。并根据国内大城市对单排轻型货车限制的情况,率先在国内开发出双排座轻型载货车,开创了轻型货车在大城市的新天地。
1988年,天津市汽车制造厂与英国MGA公司、日本宫津制作所在天津签定了TJ1041轻型载货车车身换型合同,"七五"末,具有欧洲风格的TJ1041轻型载货车车已经形成了年产3万辆的生产能力。
"八五"期末,天津市汽车制造厂形成了年产7万辆轻型货车的生产能力。1995年,天津市汽车制造厂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合资,企业更名为天津华利汽车有限公司,主导产品由雁牌轻型货车转为华利牌微型汽车,2002年,根据一汽集团和天汽集团在北京签订的"天一重组"方案,天津华利汽车有限公司划拨给一汽集团,公司更名为一汽华利(天津)汽车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变更为一汽佳星.幸福使者微型轿车和达路.特锐都市吉普车,从而彻底退出了国内轻型货车的市场竞争。
3、南京汽车制造厂
成立于1947年的南京汽车制造厂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特种纵队的一个修理厂,有着光荣而悠久的历史。1958年试制出跃进牌NJ130
2.5吨载货汽车并由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工厂改名为南京汽车制造厂,成为继第一汽车厂后当时中国的第二个汽车厂。70-80年代,跃进牌轻型货车成为国内最具市场竞争力的车型。1982年,以跃进牌轻型货车为龙头、以南京汽车制造厂为主体的有107个联营厂家和200多个协作配套厂的经济联合体--南京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正式成立。
1986年,南京汽车制造厂以技贸结合方式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意大利菲亚特依维柯公司S系列轻型车设计、制造技术,开始第二次创业。它是上世纪中意双方技术合作计划中最大合作项目,总投资14.5亿元,设计纲领为新增年产依维柯轻型汽车6万辆、索菲姆发动机7.5万台,被国务院列为"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八五"期末,南京汽车制造厂形成了年产10万辆轻型货车的生产能力。
依维柯轻型汽车原本是客货两用,但依维柯轻型货车由于价格偏高因素而一直未能被市场接受,反倒是南京依维柯轻型客车"一炮打响",逐渐在市场走红。如今南京汽车制造厂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从最为辉煌的1996年排名第二位(一汽解放第一),跌落至今天的第七名。南汽仅仅依靠产品老化的跃进轻型货车来维持日趋萎缩的市场份额,处境依然日益艰难。当愿今年和明年下线上市的"派朗"和"名爵"(罗孚)能给南汽命运带来转机,不过有一百个理由证明期望值依然是一百个"X"。
4、沈阳汽车制造厂
建立1958沈阳汽车制造厂1958年-1962年生产过仿苏联嘎斯51型的巨龙牌2.5吨载货汽车。1973年按北京130图纸和总成设计,自行开发驾驶室,于1977年生产出SY132轻型载货车,到1980年,已基本形成3000辆轻型载货车的年生产能力。为进一步扩大SY132轻型载货车的生产能力,1983年沈阳第二拖拉机厂并入沈阳汽车制造厂,经过技术改造后,综合生产能力扩大一倍。1984年,沈阳SY132轻型载货车系列产品更新换代的"七五"技术改造项目,被列入国家"七五"发展规划。1986年,沈阳汽车制造厂与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签订了引进三菱FC3驾驶室制造技术和设备的协议。1987年,以CKD方式组装生产了金杯牌SY134C型柴油、汽油机双排座轻型载货汽车,成为90年代初期国内轻型载货汽车市场的畅销品种。
1988年,沈阳汽车制造厂和沈阳轿车制造厂为主体的沈阳汽车工业公司全部资产股份化,组建了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法定注册资本10亿元,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股权式大型工业企业。原本在金杯汽车股份公司中担当"主力"的沈阳汽车制造厂逐渐让位于金杯海狮面包车和中华轿车,缺少资金和技术作为支撑和保障的沈阳轻型货车制造业处于勉强维持状态。
从2003年起,从市场排名跌出12名开外金杯轻卡开始起死回生般地复苏,全面开始发力。同年销售8473辆,同比增长43%。2004年销售18230辆,同比增长73%。2005年销售35656辆,同比增长93%。
2006年上半年销售25138辆,同比增长61%,市场排名打进10名以内。与此同时,金杯车辆整车及CKD散件出口也创造了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