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集团昆明销售分公司总经理苗志强论道昆明2006年上半年,重卡行业走到拐点。据统计显示,截至5月底,重卡销售突破“临界点”,实现同比0.87%的增长!在2005年的销售“寒冬”之后,这一“回暖”讯号令业界为之一振!
8月23日下午,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昆明销售分公司总经理苗志强接受了采访。
记者:这一市场“回暖”的深层次背景是什么?近段时间,有很多企业都频频在重卡市场发力,你认为这些动作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苗志强:重卡市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引导结果的初步显现。“治超治限”的政策让汽车的发展“两极化”:准重卡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而重卡市场占有率却越来越大。二是交通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好的道路交通建设让重卡快速行使变为可能,原来重卡的优势更多的是在“多拉”上,可现在还可以有“快跑”的优势。
我想各个重卡企业都拿出自己的杀手锏,其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对中国重卡市场的无比看好,也是对这个“回暖”环境的一种响应。
记者:这是否会对中国重汽在云南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苗志强:尽管前几年很多其他品牌的重卡销量都表现得不是太尽如人意,但中国重汽在云南的发展一直比较顺利。从2003年开始,我们每年的销量基本都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中国重汽的系列产品中,HOWO和斯太尔王的表现尤其出色。HOWO去年年初才在云南上市,上市当年就卖了300多辆,而我们产品去年的总销量为700多辆。也就是2005年,中国重汽奠定了自己在云南重卡市场的领头地位。
当然,我相信,随着整个重卡市场的的发展越来越健康,中国重汽在云南的未来也会变得更好。
记者:国内的重卡市场又开始“复苏”了,应该怎样看待重卡在云南的前景?
苗志强:云南市场有区别于其他省份的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整个重卡市场在云南的发展前景应该是喜人的。不管是曲靖、宣威、富源这些煤炭产区,还是包括正在建设的小湾电站等,到处都能见到包括中国重汽在内的重卡身影。
不过,相对于施工用车来说,由于油价、运费上涨等多方面的原因,今年云南的物流用车却出现萎缩现象。以中国重汽在云南的销售为例,去年以前,施工用车和物流用车的购车比例基本在5:5,而今年却出现7:3的一个现象。据我了解,其他重卡销量的比例也相差无几。
苗志强在云南的名气远远没有中国重汽在云南的名气响。但就是这个高大的汉子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对中国重卡在云南市场的座次进行了“颠覆”:三年半以前,中国重汽排尾;现在,中国重汽排头。
他成了云南重卡市场的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2003年2月7日他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昆明销售分公司总经理位置上坐下来的时候,看到的数据是2002年在云南的销售仅为20多辆。但这之后,这个数据在他及他领导的团队共同努力下不断刷新:2003年,200多辆;2004年,近400辆;2005年,700多辆;2006年上半年,620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