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综合新闻 行业研究  企业研究  数据参考  注册经销  精品卡车 二手卡车  用户之声  配套产业  环卫车辆  建筑车辆 消防车辆
专用汽车 专汽研究  专汽链接  政策法规  公路物流  超限运输 卡车制造  配套企业  物流场站  卡车论坛  会展报道 合作反馈
  当前页:综合新闻...每日速递...
 
技术来源 +资金支持+国际化轨=中国重卡企业未来格局的关键

  中国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张军强

 
  价格上的优势曾经是国内重卡企业争夺市场的重要法宝。现在,这一法宝的威力正在逐步减弱。上半年,中国重型卡车企业强烈感受到来自进口车的压力。

  2005年以来,重卡企业一直把市场的不景气看作是自己的大敌,并坚持不懈地与之战斗。现在,他们发现又多了一个新的、不可忽视的强大对手。

  一家重卡企业的销售人员向笔者抱怨,他至今都对沃尔沃卡车公司感到耿耿于怀,因为在今年年初,对方夺走了他的一个重要客户。据悉,这种被国外公司抢走客户的现象现在很普遍。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19吨以上重卡的销售继续陷入低迷,与同样糟糕的去年相比,同比下降了约15%,就在国内重卡市场陷入低迷的时候,进口重卡却实现了高速增长,20吨以上的柴油重卡今年一季度就进口了860辆。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只有351辆,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45%,进口产品获青睐。

  前几年,国产的重卡占领了几乎整个中国市场,进口卡车则由于价格较高的原因,在中国的销售十分艰难。

  作为全球领先的卡车制造商,雷诺卡车此前在中国市场上,无论是从知名度还是市场份额来看,都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到去年为止,其在中国的保有量仅为1000多辆。

  另一个知名的卡车制造商--沃尔沃卡车公司去年一个季度在上海地区的销量仅为数十辆。即使在市场总体表现糟糕的2005年,进口重卡依然不是国产品牌的对手。

  统计显示,去年,国产重卡市场下滑超过40%,但进口品牌市场的下滑幅度更大,中国进口卡车(包括CKD进口在中国合资生产)总量3987辆,同比下降60%。然而,很短的时间内,这一切就发生了变化,进口品牌现在已经开始成功地从国产品牌手中分羹。与去年同期相比,沃尔沃卡车在国内的销量已经增加了一倍。

  作为沃尔沃卡车的忠实用户,总部在镇江的宝华物流今年3月又和沃尔沃卡车签署了一笔大合同,打算向该公司采购100辆重卡。

  这家国内规模最大的危险品运输企业,过去使用近百台沃尔沃卡车从事危险品运输,他们打算在不远的将来,把这一数字提高到500辆。

  宝华物流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在做出采购决定之前,企业几乎考察了所有品牌的卡车经销商。但几经比较,沃尔沃的"全金程"全面物流解决方案成功地吸引了企业。
这位负责人说,多数国内卡车经销商卖的仅仅是卡车,而沃尔沃卖的却还包括让企业安全、高效运营的方法。

  提起这个订单,即使是过去了4个月的今天,沃尔沃卡车公司驻京办的一位主管依然感到很兴奋。这笔涉及到100辆重卡的大订单,是该公司迄今为止在亚洲地区一次性销售数量最大的订单。他认为,这代表了用户对沃尔沃卡车价值的认可。另一个重卡巨头雷诺也在国内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介绍,该企业在中国的销售较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价格不再是优势

  对于大多数国内重卡生产企业来说,价格上的优势曾经是其争夺市场的重要法宝。现在,这一法宝的威力正在逐步减弱。

  据了解,同去年相比,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关税的下调,包括戴-克、沃尔沃和雷诺等在内的重卡巨头,都相继调整了产品的价格,降低幅度达到5~10%.这缩小了国外品牌在价格上与国产品牌的差距。

  作为重卡的最重要客户,许多物流企业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开始逐步接受国外企业的一种观点:价格上的差距并不足以说明问题,决定是否购买一辆卡车,应该看资产回报率和最佳盈利点。国内一家知名物流企业的一位高管告诉笔者者,进口重卡虽然价格很高,但完好率远远超过国产车。一般的国产品牌一月只能跑20天,而进口品牌可以跑28天以上,再加上速度和安全上的优势,其性价比和国产品牌的差距已经不大。

  更重要的是,作为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对于运输时间的准确率要求很高。因此,国产车价格上的优势已经在其他方面基本上被抵消。

  这位高管认为,许多企业在购买20吨以上的大型重卡时,更看重的已经是质量而不是价格。陕汽今年上半年在国内销售的高速增长,被认为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诠释。据了解,虽然陕汽的产品价格比其他国内竞争对手更高,但是,上海不少物流企业都表示愿意购买陕汽旗下的重卡。

  在谈到为何选择陕汽产品的原因时,上海集祥货运有限公司的一位主管介绍说,由于质量方面的优势,陕汽几款重卡的完好率较其他品牌要高。这方面带来的好处甚至超过了价格的优势。

  跨国公司信心不足

  尽管进口车的销售在迅速升温,但在是否在中国建厂的问题上,多数跨国公司依然在犹豫中。持续下滑的车市,使两年前就宣称要占中国重卡市场10%份额的雷诺卡车,现在他们对自己的承诺已经没有信心。

  东风雷诺卡车项目去年就不得不宣布被迫推迟。最乐观的看法是,第一辆国产雷诺卡车最早要到2007年底才能露面。

  雷诺卡车一再解释,这是由于其母公司沃尔沃集团在华已经拥有两个合作伙伴,中国政策是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近年来国内重卡市场的衰落,雷诺卡车建厂之事后拖自然顺理成章。

  从笔者在沃尔沃卡车公司了解到的情况看,该企业目前还无意在国内建厂。

  沃尔沃卡曾宣称要在中国建成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不过,现在在沃尔沃卡车已经很少再听到这样的说法。该公司的一位高管承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成本过高都会是其在中国建厂的最大阻碍。

  据介绍,由于国内出台了包括《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使得大部分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国产沃尔沃卡车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进口车的税率却在下降。这样的结果,导致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成本比进口车还高。正因如此,沃尔沃卡车和重汽的整车合资项目--华沃公司从去年开始就陷入半停产边缘。据最新说法,这个中国最大的商用车合资项目很有可能面临终结。

  重卡企业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在中国重卡行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对现有优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联合重组和合资合作使其尽快壮大起来,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重卡行业发展的关键。

  当国际合作、跨国兼并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中国作为一个逐步开放的市场,不可能"独善其身"。民营资本也加快了进入重型车行业的脚步。2002年新疆德隆集团的控股上市公司湘火炬凭借强大资金实力,控股15吨以上重型车生产的知名企业陕汽和川汽的重型车业务,在重卡行业中引起极大轰动。

  因此,如何把握目前中国重卡市场对国内外资本的吸引力,为自己找到先进的技术来源和资金支持以及国际化轨道,是决定中国重卡企业未来格局的关键。

  技术的提升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目前,我国的重卡市场产品系列单一,主要系列分别是一汽解放、东风的中型车升级型;3个重汽的斯太尔系列和北方奔驰的梅赛德斯-奔驰技术引进型。

  斯太尔系列经过20年的技术消化,比较适合目前的市场需求,在15吨以上的市场占有统治地位。由于销路较好,主要零部件供应商的独立地位,为其他企业效仿斯太尔产品提供了可能。这也说明了重卡专有技术的匮乏,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重卡行业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归根结底是自主开发能力弱,在各种因素制约下只顾眼前,在近期利益的驱动下拿来主义严重,没有形成真正的产品核心竞争能力。在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级别车辆上看到相同的斯太尔车桥、富勒或ZF变速箱这并不奇怪,只是深究一个品牌产品的优势究竟在哪里的时候,常常令人失望。当然,在国际化生产、全球采购的情况下,只要有钱,谁的东西都可以买到,但是我们拥有核心技术至关重要。比如,在欧洲,如果不是战略合作,重卡企业一般都会将发动机技术控制在自己手中,自有技术的发动机是企业产品竞争的核心所在,向其他品牌出售的情况也极少听说。参照国外重型车企业,就国内而言,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发动机、变速箱品牌,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