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赵钢
|
尽管有人说,即将过去的2006年,是中国润滑油市场的“冷冬”,但在平静的表象后面,孕育着别样的喧嚣。
9月底,壳牌中国控股私有有限公司宣布,购买北京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统一石油化工咸阳有限公司75%的股份。这一消息的公布对于整个中国润滑油行业无疑是颗重型炸弹。
有关机构测算,该交易将使壳牌成为中国润滑油市场排名第一的国际能源公司,使壳牌在中国润滑油市场的份额位居第三。并购后,壳牌全球的产量提高了8%,并使壳牌在全球润滑油市场占到16%的份额。
也就是说,由国有品牌、民营品牌、国际品牌在中国润滑油市场三分天下的格局将发生倾斜。有业内人士甚至预言,壳牌控股统一石化,将引起中国乃至世界润滑油市场格局发生变革。
这不是危言耸听。近10多年来,中国汽车保有量正以16%以上的速度增长,汽车产业等的快速发展牵引着车用润滑油需求的增长,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自上世纪90年代,壳牌、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跨国石油巨头都加紧在中国润滑油市场上排兵布阵。2005年6月,BP旗下的嘉实多润滑油宣布与中国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东风集团成立东风嘉实多油品有限公司。今年4月,BP再度在中国江苏省太仓市投资2200万美元,建设BP中国工业润滑油专用调配厂。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国石化市场中最早对外开放的领域,跨国巨头强势进入并大面积占领了中国润滑油高端市场,并逐渐形成行业战略优势。
本土润滑油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是,润滑油行业80%的利润来源于高端产品,然而,中国高端产品市场的60%份额基本上被跨国巨头所拥有。有人大胆放言,品牌营销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起主导作用,谁能够成为领导品牌,谁就会拿到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
审视中国润滑油市场,本土品牌正遭遇跨国品牌的挑战。中国润滑油行业的发展之路在何方?
较量,来自品牌的较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专家指出,强大的品牌优势和质量保障是跨国品牌攀上中国高端市场的最大本钱。由于具有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深厚品牌底蕴,国外主要润滑油品牌积累了极强的品牌忠诚度。这种品牌积累优势正是大多数中国本土品牌所不具备或稍显薄弱的环节。
专家认为,国外品牌在中国高端市场上的优势也是其品牌产品严格执行生产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的结果。他们能够按照自身技术指标进行全球统一标准流水线生产,采用全球统一包装。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我国木土品牌发展良莠不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润滑油市场上润滑油品牌多达上千个,由于行业自律的缺位和监管的不到位,产业的无序扩张为润滑油市场假冒伪劣现象搭建了温床。这使中国润滑油中小品牌遭受了严重的信誉危机。值得中国本土润滑油品牌深思与警醒。
从前六届我国举办的国际润滑油展会上看,企业的营销活动都过于注重直接订单效果,而没有从根本上打动润滑油产品的“双重作用”即品牌和人,对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深入了解不够,在品牌建设上所下的功夫不深。
欣慰的是,近年来,以中国石油昆仑、中国石化长城、统一等为代表的国产润滑油品牌异军突起,成功突围,市场上还在不断涌现出大批本土新品牌,民族品牌拥有了不可小视的市场竞争力。
以中国石油昆仑品牌为例,依托中国石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国内两个最强科技研发中心的雄厚科研力量,凭借自己对质量标准的严格控制和对中国国情、车情、路况的深入研究,长期坚持“车油合一”的研发思路,生产出的产品也最适合中国消费者使用。
可以说,本土名牌产品在本土适应性和渠道上的优势正是国外品牌的薄弱环节。而如何让民族品牌充分发挥自己的产品优势,专家建议,要不断向消费者传达独特的品牌形象,在影响市场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本土品牌更应该认清市场形势,加强行业自律,加大企业管理力度,做好科研工作,打造出中国润滑油的强势品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