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汽车出口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出口国外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但国外汽车市场对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贸易纠纷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出口将如何发展,这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遇阻
伴随着国产汽车以及零部件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对来自中国的汽车产品出台限制措施,各种贸易纠纷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5年,仅汽车零部件,我国就已接到近10起国外反倾销调查,产品涉及刹车盘、刹车鼓、汽车挡风玻璃等。
2004年7月,新西兰对原产于中国等国家的机油滤芯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期限是2003年7月1日~2004年6月30日。新西兰给中国企业答复的期限只有37天。
当年10月,新西兰决定对产自中国、印尼、韩国和泰国的机油滤芯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在四国产品中对中国产品的临时性反倾销税率最高。2005年1月,新西兰政府对原产于中国、印尼、韩国和泰国的机油滤芯作出反倾销终裁。中国涉案企业适用的反倾销税率分别为:最低的企业为38%,最高的企业达到了414%,其他中国企业为185%。
汽车零部件出口是国内出口潜力最大的商品,同时也是一些国家最大类进口商品。但有些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而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国内出口企业由于应诉成本太高,而无法在国外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使得一些国家对中国汽车类出口产品动辄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之高,足以让中国产品彻底退出国际市场。
曾经让中国汽车企业魂牵梦萦的俄罗斯汽车市场,这两年来也是措施频出。2005年4月, 俄政府颁布法令,决定减免组装汽车一部分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可随后,俄有关部门便联合出台了新规定,在俄建厂必须投入不少于2亿美元的生产投资,1年~1年半以后要在当地开展车身焊接及喷漆业务等。如此高的市场“门槛”,就等于把实力较弱的中国汽车企业挡在了门外。
前不久,在俄罗斯采访中,记者甚至听到这样的消息,当地某大保险公司以中国产汽车备件不足为理由,不给中国产汽车上保险,这也可以说是比较另类的贸易壁垒了。
国内企业对国外情况比较盲目
在俄罗斯街头,经常可以看见国内一些厂家的汽车,但据了解,国产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不够健全,而丰田、日产、福特以及通用等汽车厂家在俄罗斯的销售网络随处可见。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扩大产品出口,必须练好内功,大幅度提升质量和服务,健全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另外,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国外汽车市场的研究,需要一批精通国外汽车市场的营销人员。
记者在俄罗斯接触到的一些国内汽车厂家的人员,有一些甚至不会说俄语,因此在俄罗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非常受限制。某国内汽车企业驻俄罗斯的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他们也正在抓紧改变销售策略,一些销售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逐渐以当地俄罗斯人为主体,这不但是一个人力成本问题,而且可以使国产汽车能够尽快得到当地人的认同。
一些国内汽车企业的人士表示,国产汽车出口除了面临国外相关政策的阻挠之外,还面临着汽车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准入制度等多道门槛。
但一位国内汽车企业驻俄罗斯的人士对记者说,贸易壁垒、政策门槛、认证体系和质量标准并不是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而提升综合性价比、整体质量和健全售后服务体系,才是今后国内汽车出口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
应加强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在记者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国产汽车在东南亚、西亚、非洲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必须重视,抓紧时间开拓上述市场。
比如越南、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近年来经济稳步发展,人民收入不断提高,已经具备了消费汽车的经济实力。而国产汽车的特点就是价格比较低廉,据了解,销售到越南的五菱微型车价格在3000美元左右,而日本产的微型车在当地的售价高达6500~7000美元。
有关人士认为,从性价比的角度来分析,国产汽车在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较大。因此,国内汽车企业应当把整车出口重点放在亚非拉,争取在发展中国家立稳脚跟,取得国际市场的营销经验,之后再向发达国家市场进军。而零部件出口目前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则要上档次,提倡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搞价格恶性竞争。
记者采访了一位汽车企业的人士,他曾在伊拉克从事过市场售后服务。据他介绍,发展中国家的汽车用户宽容度比较高,对于车辆的一些小毛病不是太介意。而发达国家的一些人则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产汽车,如欧洲对某款中国产汽车进行所谓碰撞试验,就是对中国产汽车的“恶搞”。国内汽车企业应当先从一些要求不太高的市场做起,逐步积累经验,然后再进入那些比较成熟的汽车市场,才能少走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