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综合新闻 行业研究  企业研究  数据参考  注册经销  精品卡车 二手卡车  用户之声  配套产业  环卫车辆  建筑车辆 消防车辆
专用汽车 专汽研究  专汽链接  政策法规  公路物流  超限运输 卡车制造  配套企业  物流场站  卡车论坛  会展报道 合作反馈
  当前页:综合新闻...每日速递...
 
中国制造——不能放弃的主权

  中国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管学军

   近日,美国和欧盟已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声称:“中国正通过复杂的关税制度推行不正当的‘本地比率’的规定,他们认为:“这是想迫使欧洲生产商购买中国产配件,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这是欧盟和美国针对我国制定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而采取的强硬措施。

  《办法》实质上是对进口车和国产车进行了主权范围内的定义——“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的60%及以上的”为“进口车”。换而言之,如果一辆车总价40%的零部件是在中国生产的,就认定为国产车。根据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我国已经将整车和零部件的关税下降到了25%和10%,并放弃了对国产化率的要求。《办法》主要是严格界定什么是进口整车,防止汽车生产商为逃避更高的关税将整车作为零部件进口,也是为了严肃中国对WTO的承诺,并不存在不公平竞争问题。

  对于进口产品进行量化的定义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这个主权是任何国家都拥有的。如果中国在对欧盟和美国的起诉中放弃了这个主权,就单一行业看,汽车制造商借定义模糊的法律空子,将整车稍加分解,按照零部件进口到中国,将造成我国关税的巨大损失;从更广泛的范围看,如果我国放弃了定义权,那么其他行业也将遇到同样的问题。

  如果所有的行业都不能界定什么是进口整机产品,什么是零部件,那么中国的海关存在失去了职能。据悉,造成今天这种紧张状况的原因,是个别厂家倾心于在中国搞组装,而不愿意扎扎实实地搞整车研发和生产。所谓不公平,是因为个别厂家在华没有建立零部件配套基地,认为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当然,也有个别企业是来到中国时间最长的企业之一,但其高档车目前无法达到《办法》规定的“中国制造”的标准。对于在中国建立零部件制造体系,中国政府始终是欢迎的,而且对任何企业都是公平的。为缓解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已经将《办法》的执行期推迟了两年,但是目前欧盟和美国仍然以不公平竞争为由,将中国诉讼到世贸组织。事实上,如果中国放弃了定义“中国制造”的权利,实际上是对那些在零部件国产化方面已做出贡献的跨国公司的不公平。

  从中国汽车政策的走向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整车制造体系,当前要做的是建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将汽车工业建成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从宏观角度讲,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向世界第三大市场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决定了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中国是个大国,大国就要有独立的经济体系。因此,“自主开发、自主发展”成为国策是必然的。在这个大的经济和政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难道屈服于外来压力放弃对“中国制造”的定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