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小楠
|
“近些年,自主创新让中国重汽尝到了甜头。”近日,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曾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马纯济,一边从事自己的企业管理实践尤其是创新实践,一边升华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理性认识,形成了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一系列认知。
“不要图自主创新的虚名,要图自主创新的实惠,这一点在汽车行业里非常重要。”马纯济在谈到自主创新时,着重强调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马纯济说,根据最近公布的数据,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5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更是不超过3年。“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开始时大刀阔斧,后来容易头脑发热,不能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这样就谈不上科学发展,更谈不上自主创新。”
马纯济针对这个现状说。
“有多大的荷叶包多大的粽子。”马纯济用一句家乡话进一步诠释他的“务实创新”理论。他说:“在创新方面,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处在什么发展阶段,就是有多大荷叶的问题,既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也要考虑自身能力的限制。”
对于引进吸收外国技术的问题,马纯济也强调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已经花钱从外国人手里买来了技术,就要充分利用它,放大它的作用,而不能否定它,也没有必要一定从头再来。”
如何才能进行“务实创新”?马纯济认为,关键要拥有一支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好团队。
过去,中国重汽曾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敢对引进的斯太尔车型做丝毫改动。马纯济到了中国重汽后,动员技术人员,根据市场的需要,以斯太尔技术为基础,造自己的车。
“我允许你们失败。”马纯济这样鼓励进行创新尝试的技术人员。
在中国重汽的技术人员看来,“飞龙”车型的开发是他们进行大规模自主创新实践的第一步,通过研发这款车的初步实践,他们锻炼、培养了一支研发队伍。“没有第一辆车,没有这支队伍,就没有中国重汽后面的1000多个新车型。”马纯济总结说。
在马纯济看来,一个团队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技术素质上,更体现在他们的精神层面。
有一件事让马纯济感触很深。不久前,中国重汽考虑要上一个新项目,集团领导经过研究,发现技术难度很大,就决定先放一下。没想到一个技术人员连续加班几个月,把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写出来,提交给领导,主动请缨完成。“这就体现了我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马纯济感叹道。
马纯济认为,正是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创造了“重汽速度”。最近,有一些外国合作者到中国重汽参观,第一年来的时候看到一片草地,第二年就建起了一片厂房,而且机器已经隆隆地开始生产了。外国人感叹说:“马先生是个魔术师。”
当然,在马纯济的眼里,“务实创新”并不意味着企业只关注自身利益,恰恰相反,真正的创新,应该坚持“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马纯济举例说,面对这两年不断攀升的油价,中国重汽对动力系统开始了新一轮的研发,并在今年8月份推出新一代节油Ⅱ号发动机。据报道,安装这款发动机的车辆,百公里油耗可降低3~5升。
由于中国重汽在自主研发的节能Ⅱ号上下了真功夫,配装这款发动机的载货车带动了重汽销量的增长。根据中国重汽有关人士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重汽销售收入增长59%,效益增长了将近两倍。
马纯济说:“节约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事情。有时候,为了实现社会效益,我们会牺牲一些企业利益。但是从我们的经验看,这样的努力最终又会反过来拉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