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kkk
 
 
农用车老大时风集团图谋升级 轻卡达产觊觎家轿
段海涛

  时风集团不仅要造轻卡,条件成熟后还准备进入经济型轿车领域。”11月5日,在济南召开的中国商用车论坛上,时风集团副总经理林连华透露了进入汽车领域的野心。

  从与重汽合作改装车,再到与一汽红塔开发轻卡,直至规划中的家轿构想……两年来,时风集团频繁与汽车企业接触,进军汽车行业的脚步越走越快。

  重汽项目暂停

  “时风造的是农用车,但做的一直是汽车梦。”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时风对汽车行业的情结。但这个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2002年12月16日,时风集团与烟台汽车制造厂在济南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准备造轻卡。但事与愿违,半年多过去后,双方在合作的价码上却没有谈拢,时风的第一次汽车梦无疾而终。

  造轻卡不成,时风转而把眼光瞄向重卡。

  2003年7月22日,中国重汽与时风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合资成立中国重汽时风专用车有限公司。重汽时风注册资本5000万元,时风集团以厂房、厂地和现汇出资3500万元,占总股本的70%,董事长、总经理均由时风派人出任。重汽时风主要生产重型半挂车和重型工程自卸车,初定年产2万辆。重汽时风合资公司一期工程计划在2005年完工,届时产能将达到2万辆。

  转眼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该项目却一直没有启动,与此相对应,重汽自身的卡车销售量却是节节攀升。“重汽和时风是不是闹崩了?”其实,重汽和时风刚刚签署协议时,就有业内人士怀疑双方的合作前景,认为生产轻型车和生产重型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时风难以跨越农用车制造与重型汽车制造之间的巨大鸿沟。

  在中国商用车论坛上,中国重汽和时风都在发言之列,对于人们对时风和重汽合作项目的猜测,林连华给出了正面回应。

  林连华表示,由于重型商用改装汽车标准不规范,行业管理混乱,市场竞争无序,造成市场上大部分都是超标车型,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严重限制。“考虑到双方都是国家特大型企业,绝不能违规生产超标车,双方决定暂时停止生产重型商用改装车。”林连华同时表示,等到商用车行业标准规范后,双方会再商讨生产项目,精心打造重型商用改装汽车优势品牌。

  记者注意到这样的细节,在林连华发言之前,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就已经提前退场;但在中午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单独宴请的出席嘉宾里,林连华也是其中之一。

  争食轻卡

  重汽合作项目的搁置,使时风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最有可能做好的轻卡项目上。

  林连华认为,轻卡汽车与时风现有产品结构接近,终端市场能与低速载货车和三轮汽车营销网络兼容。

  2003年10月,时风与一汽红塔签订了合作生产轻卡的战略协议,同年12月,双方合作生产的轻卡在时风下线。从考察、谈判到轻卡下线,前后仅用了40天的时间。

  时风轻卡进入市场的利器之一就是价位优势,而价格优势又恰恰是目前的轻卡老大北汽福田前几年打败其他厂家的“杀手锏”。

  早在2003年初,时风就投入5亿元,建设八大技改项目,此后时风又与双星合作生产汽车轮胎,先期在配套体系上打造成本优势。林连华表示,时风目前在轻卡汽车轮胎、货厢、车架等多方面均实现地产化生产,比同类型的车成本便宜2000元至3000元。

  时风集团与一汽红塔合资后,具备年产轻卡汽车5万辆的能力。2004年时风集团预计生产轻卡汽车10000辆,但据林连华最新的说法,今年实际产量应在7000辆左右。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双方在合作中政策面上尚存在一些不配套,一些经销商尚持观望态度,这使得市场推进速度离预期目标尚有一段距离。

  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时风进入轻卡领域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现实情况是,以北汽福田、东风轻卡、江淮汽车为首的轻卡“战国七雄”,占有了行业80%的市场份额,余下的40余家轻卡中小生产厂在剩下的市场里明争暗斗。受政策调整影响,几家农用车前几名企业也都在介入这一领域。

  记者了解到,时风集团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是:2005年生产轻卡汽车3万辆,2006年生产轻卡汽车6万辆,到2010年生产轻卡汽车20万辆。

  图谋家轿

  按照时风集团汽车产业战略规划,时风进军汽车产业的野心不止于轻卡,还在谋划进入经济型轿车领域。进军轻卡只是时风生产轿车的一个跳板。

  按照规划,时风先以低速载货车为跳板,全面进入轻卡汽车生产领域;在轻卡形成一定规模和经验后,再以轻卡为跳板,全面掌握经济型轿车生产技术,力争在今后5年内形成经济型轿车的生产能力。

  对于进入途径,时风的打算是“加快与汽车生产企业合作,提升开发能力”。

  相对于获取技术而言,让时风更头疼的是如何拥有生产汽车的牌照,虽然通过合资方式解决了轻卡的公告,可对于有生产经济型轿车打算的时风而言,牌照还是一道坎。目前汽车行业管理不够规范,竞争无序,有的拥有生产汽车牌照的企业产销量却很小,真正具有实力的企业却因没有生产牌照而举步踟躇。

  为此,林连华在论坛上强烈呼吁汽车产业要按市场规律运作,真正让有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的企业进入汽车行业。

  “当初时风要上拖拉机项目时,就有很多人不看好,认为时风干不了,可才几年时间,时风拖拉机产销量已经是全国同行业第一位了。

  ”对于人们对时风进入汽车行业的担忧,林连华的潜台词不言而喻。






© 版权所有2000-2002,中国卡车网信息产业部
未经中国卡车网网络部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电子邮件:editor@chinatruck.org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