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kkk
 
 
面向全球 走向世界 建设国际化的新潍柴

  国庆50周年阅兵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已经淡去了,但在潍柴的历史上,这一幕却永远清晰。威武雄壮的军车方队装配的是潍柴的发动机,这是一个标志,更是一个开始。潍柴开始从市场上的“弃儿”变为“宠儿”,这是谭旭光改革的第二步。

  谭旭光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潍柴因为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落后了,但在国际市场上摸爬滚打了10年的谭旭光却一直走在市场的最前列。“他这个人眼光很长远、很超前,许多事情刚开始做时,别人不理解、不支持,但事后证明,他的许多做法都是对的。”潍柴人今天说起谭旭光时,仍是一脸的敬佩。

  谭旭光的两项决策直接改变了潍柴的命运。一是成功实现了产品由单一的汽车配套向工程机械市场配套的转移。1998年的潍柴,虽然已陷入困境,但其主导产品WD615发动机技术在国内却一直领先。不过,领先的WD615发动机市场却囿于济南的重汽、西安的陕汽、重庆的川汽,但三大汽车厂一年只需要5000台,生产规模上不去的潍柴只能一年又一年的亏本。2000年潍柴与国家机械工业局联合举办了“现代动力与工程机械协调发展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谭旭光将WD615发动机定位为工程机械动力换代产品,潍柴的发动机开始由单纯为重型汽车配套向为工程机械配套领域扩展。

  与此同时,潍柴又紧紧抓住了进入21世纪后,国家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重卡市场火爆的机遇,深度发挥潍柴全套吸收引进斯太尔大马力发动机技术的优势,快速在国内大马力发动机上独占霸主地位。

  但有了战略目标的潍柴怎样抢占市场?谭旭光提出了另一项决策,这一项决策战术是引导市场消费,让客户选择潍柴。对这一战术,现在潍柴人总结为“农村包围城市”。在潍柴的辉煌时期,东南沿海的船民都对潍柴发动机如雷贯耳,利用这一品牌优势,潍柴把突破口选在了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厦门,这里,既有有小型的工程机械厂,也有全国有名的大企业。但潍柴没有直接从知名工程机械厂下手,而是从小的个体工程机械厂做起,利用政策优惠,让这些小工厂的工程机械全部使用潍柴的发动机。由于潍柴的WD615发动机质量稳定,功率大,很快这些小工厂的工程机械成了抢手货,甚至有的客户非装有潍柴发动机的工程机械不买,面对这种局面,大型的工程机械厂熬不住了,主动要求使用潍柴发动机,一个大客户就这样“乖乖投降”了。之后,国内大型工程机械厂纷纷要求使用潍柴发动机,潍柴的市场就这样打开了。

  按照“产品专业化、市场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从去年开始,潍柴的发动机又扩展到了客车市场,达到欧II排放标准的发动机装配到了郑州宇通、苏州金龙等高档大客车上。

  目前,潍柴在全国船用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达到80%,大功率重型汽车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达71%以上,5吨装载机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达73%以上。

  向资本市场挺进

  时光到了2004年3月11日,潍柴H股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这意味着潍柴从经过3年的改革,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功率高速柴油机生产商之后,又踏上了国际化发展的新历程。

  在潍柴几年的改革中,谭旭光完成了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国外优秀企业与国内企业的反复比较和反思。他对记者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让国企脱蛹化蝶,实现新的自我,必须要实现产权关系的变革,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不仅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力,而且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打下基础。

  2003年2月,谭旭光主持召开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对潍柴进行彻底改革。改革的思路是“三三制”,剥离占潍柴1/3的社会职能和零部件单位,让其改制成独立的法人实体;按照产品序列,利用1/3的资产引资组建成立股份公司,实现专业化生产;对能够独立承担传统产品制造的其余1/3的资产整合后,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开拓产品市场新空间。

  潍柴一上市,就在香港联交所创造了多项记录--在上市前10天的招股活动中,国际机构配售达到52倍,创造了香港H股主板创立以来的最高记录;公开认购达982倍,创香港主板1998年以来H股最高记录,两周内,潍柴募集资金14.2亿元。

  “潍柴备受青睐,是因为潍柴合理的股份结构:从下一步技术发展的角度考虑,潍柴引入了德国IVM公司、新西兰培新集团的投资,这两家公司在柴油机和气体发动机等新技术应有领域具有独到之处,可以为潍柴技术创新与提供提升支持;从稳固市场、拓展营销的角度,潍柴引入了国内装载机行业的前两名--广西柳工与上海龙工,实现了市场合作与资本合作的完美结合;着眼于今后的资本运作,潍柴联手省内的专业投资公司,以借助他们的经验和能力;为更好的调动高管人员的积极性,潍柴选择了24名高管人员成为发起人股东。”张正强如是说。

  通过引入策略性股东,潍柴持有的股权一步由100%降为40%,合理的股权结构带来的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机制的创新,对改革一步到位,谭旭光如此解释。

  谭旭光对未来仍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国外的产品一定要进来,只有进来,才能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但是像潍柴这样的企业如果始终保持市场高占有率,外国企业就竞争不过中国企业;另外,在国外品种面前,中国企业并不是一无所有,关键是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更好,并与国外品牌合作,把市场做大。

  面向全球,走向世界,建设国际化的新潍柴,打造百年动力企业。为了这个目标,潍柴跑步前进。



 



© 版权所有2000-2002,中国卡车网信息产业部
未经中国卡车网网络部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电子邮件:editor@chinatruck.org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