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重汽已从改革重组前的负债129.67亿元、亏损83亿元,发展到2007年销售收入377亿元、实现利税28亿元;重型汽车产销量由2000年的3800辆发展到2007年的100619辆;国内重型汽车市场占有量由不到5%增长到20%以上;重型汽车出口量从“零”到2007年突破14000辆,创汇超过5亿美元,连续三年成为中国重卡行业整车出口和创汇最多的企业。
中国重汽快速发展的经验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将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坚持高质量低成本战略,狠抓节能降耗,不断降低成本,促进了市场的快速扩张。
第一,以高质量、低成本战略为指导,把节约增效指标贯彻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去。集团公司与二级公司签订年度经济责任制指标时,把节能减排、节能降耗、节约增效指标作为否决指标,与二级公司收入总额、领导干部年薪收入挂钩。以万元产值能耗年降低10%为主的节能量化指标连年实施,有效拉动了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二,循序渐进抓好节约增效,把工作落到实处。重汽在节约增效方面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拧湿毛巾”阶段,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堵塞大的漏洞,对生产经营活动做大的调整;第二个阶段是“拧干毛巾”阶段,把节约增效活动细化到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层次,从基础管理入手,逐步建立了精益生产经营模式;第三个阶段是全体员工“拧自己的干毛巾”阶段,从2006年起开展了万人节约增效立功竞赛活动,从细微处入手搞好节约增效,取得丰硕成果。
第三,建立健全了节能管理体系,实行节能降耗单位领导责任制。形成了从集团公司到车间班组上下齐抓共管的“横到边,纵到底”的节能工作管理网络,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实行季度监控通报制度,各项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奠定了企业节能工作的坚实基础。
第四,依靠技术进步,推进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十五”期间,中国重汽累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00多项,总投资40亿元以上。6年来,重卡生产年均增长5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大幅下降。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广泛使用中水,节水明显。“十五”期间,经陆续改造和新建,中国重汽(济南地区)日污水处理能力已达3000吨以上,处理后的中水在工业降温、绿化、冲厕、洗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节水效果显著。
改革重组以来,中国重汽节能降耗指标顺利完成。据统计,与2001年相比,目前中国重汽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8.62吨标煤下降到0.60吨标煤;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由100吨下降到8.4吨;每生产一辆重卡平均耗能由14.8吨标煤下降到2.05吨标煤;每生产一辆重卡平均耗水由172吨下降到33.11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