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市场经济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发展,是一个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底什么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有这样一群人。为家庭披星戴月,为祖国风雨兼程,一年之中有80%以上的生命都驰骋在长途路上,陪伴他们的是晨星、斜阳、风尘和收音机时断时续的声响。他们常被其他人所忽视。即便如此,他们从未停止,在自己的路上,用自己的调子,哼着自己的旋律。
他们,就是默默为人民创造财富的卡车司机。
继2007年震撼推出《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状况蓝皮书》之后,今年4月22日北京车展期间,陕西重汽又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所有富有爱心的人发出“让关爱温暖司机;让歌声感动心灵”的倡议,隆重启动了“大道长歌,让爱随行——《中国卡车司机之歌》征集”活动,此活动将寻找出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属于中国卡车司机的歌。活动一出,便受到社会民众和广大司机人群的广泛好评,这再一次体现了陕汽的和谐发展观与人文关怀精神。
寻找1300万卡车司机心灵之歌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在启动仪式现场,歌唱家刘秉义唱起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曾经让无数石油工人热血沸腾的歌曲,令在场人士印象深刻。
“一首好歌能唱出一个群体的骄傲,改变一个群体的社会地位,我们希望能有同样的一首《卡车司机之歌》,来唱出卡车司机工作的重要价值,唱出他们的骄傲,温暖他们的心灵。”陕汽集团总经理方红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中国的卡车司机已经达到1300多万,数量居全球之首。“在国际上,卡车司机是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职业。但在中国,目前他们还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关爱!让我们共同努力,献出我们的爱心和热情,使卡车司机关爱工程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让《中国卡车司机之歌》唱响神州,唱出司机朋友们的新生活。” 关爱需要持续,感动需要触及心灵。陕汽集团发出的“让关爱温暖司机;让歌声感动心灵”倡议书成为在场所有人的共鸣。陕汽用实际行动唱响持续关爱卡车司机的主旋律,让卡车司机们行车千里不孤单,走遍天涯有亲人。
依托“人文关怀”陕汽缔造卡车文化发源地
事实上,卡车司机的实际生存状况早已受到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关注。陕汽更通过一系列开创性的行动将这种关注变成了全社会的焦点。记者了解到,自2006年开始,陕汽就采取各种措施,致力于改善中国卡车司机的生存状态,营造卡车司机群体文化。2006年5月24日,陕汽开启重卡行业“首个省油用户夏令营”,开创了重卡行业服务模式的先河;2006年7月20日,陕汽联合多家合作单位发布了中国重卡行业第一个品牌宣言;2007年4月23日,陕汽联手新华信首次隆重发布《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第一次揭开了卡车司机鲜为人知的艰辛生活;2007年6月19日,陕汽倡导的首届“中国卡车司机节”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中国卡车司机有了自己的节日,并于落成了首批陕汽客户关怀基金;可以说,一路走来,陕汽是卡车文化的发源地和倡导者。
“一个群体的文化代表了这个群体的精神风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等各界都有责任关怀卡车司机,为他们营造规范的市场、安全的产品、健康的生活、关爱的平台,促进他们建立自爱、自尊、自强,文明驾驶,合法运营,富有爱心的精神风貌,以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活动组委会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有关负责人活动现场表示。
“德”文化成就陕汽速度
陕汽对卡车用户的持续关怀源自其根深蒂固的“德”文化,陕汽“德”文化的核心是讲究企业、供应商、用户、社会之间的利益均衡,是符合国家和谐发展观的科学发展模式,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陕汽的金色烙印。
在“德”文化的带领下,陕汽连续多年成为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的重卡企业。2008年的发展依然势如破竹,销售订单从1月份的日均280余辆升至3月份的日均500余辆,并在3月份成功登上产销重卡万辆的大型企业平台,创造了连续26个月行业增长第一的优异成绩。对此,陕汽董事长张玉浦表示,“和谐”是发展之根本,企业要发展,首先要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用户的难题,促进用户的发展,当我们真正和用户的利益站在同一战线的时候,他们也会给我们回报。
如果说物流运输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那么卡车司机就好比血液中专门输送氧气的红细胞,红细胞的健康与否决定着整个生物的存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善卡车司机的生存状态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而陕汽的举动恰好为重卡行业的发展探明了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