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最近,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对加快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强省,提出了具体要求。潍柴控股集团的发展模式和创新经验,对当前山东省工业结构调整,颇具借鉴意义。
岁暮天寒。潍柴最新投产的铸造车间里,火红的铁花飞溅,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在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之后,潍柴控股集团正向“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进入世界500强”的更高目标迈进。
装备制造业被喻为工业的脊梁。作为中国最大汽车零部件集团、山东最大装备制造企业,潍柴的快速崛起,正在挺起“山东制造”的脊梁。
生产一台大功率发动机,通常需由成百上千个零部件配套。基于最大程度发挥自有核心优势,充分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潍柴的做法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掌握核心技术,自产关键零部件,把最具优势的板块做强做优,而其它则交给配套厂商,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聚集。
铸造是发动机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发动机的质量,也曾是制约潍柴快速发展的“瓶颈”。2005年,潍柴决定投资10余亿建设新的铸造厂。当时,国外大量二手铸造设备正在伺机进入中国市场,有人建议潍柴购买便宜的二手货,降低投资成本,但潍柴不为所动,下决心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标准全力打造,最终购进的都是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
一流的设备,加上一流的技术管理,创造出一流的生产效益。潍柴铸造二厂厂长任兴武告诉记者,新铸造厂正式投产两个月来,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废品率控制在2%以下,比一般同类企业降低8个百分点。仅此一项,一年就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
对于油泵、活塞、螺栓、皮带等发动机的配套零部件,潍柴采取社会采购的方式,由配套企业按订单生产。
龙口龙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农机修造厂,年产值只有几百万元,自从与潍柴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后,潍柴对其输出技术、管理,使之不断膨胀,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文登天润曲轴同样借势潍柴,成长为国内同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龙头企业。
正是由于核心业务的做优做强,确保了潍柴在市场上的领先竞争优势。到去年底,潍柴发动机在总质量14吨以上的重型汽车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36%,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在5吨以上装载机市场的占有率达82%,而变速箱业务板块在重型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则高达92%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企业。同时,由于供应链管理和企业发展模式的优化,潍柴生产规模迅速扩张,5年来企业销售收入连续翻番增长,到2007年底已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
据统计,潍柴凭“一己之力”,已先后带动起300多家供货厂商,仅山东企业就有170多家,其中不乏产值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小巨人”。同时,围绕潍柴的发动机制造,也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有了“发动机”提供的蓬勃动力,潍柴已不仅满足于中间产品制造商的角色,开始跃上资本市场这一平台,全力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回眸潍柴的发展历程,总是同一个个精彩的资本故事紧紧相联。2000年左右,潍柴通过企业改制剥离非主流业务,同一些配套企业建立起产权明晰的资本纽带;2004年3月,潍柴在香港上市,成为大陆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内燃机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崭露头角;2005年8月,潍柴斥资10亿成功收购湘火炬,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一案例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开竞标的资本并购案;2006年8月,潍柴战略重组“ST巨力”,成为其控股股东,并注入中速机厂、成套厂等优质资产,力争打造国内最大的船用动力制造商。
“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企业家要懂得如何借助资本运作,整合内外资源,把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说。
通过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将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引导和支持生产要素向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循着这一思路,潍柴在短时间内成功打造出了中国最大规模的重卡汽车产业链。
如果把发动机比作汽车的“心脏”,那么包括车桥、变速箱等组成的“动力总成”则是“脊柱”,只有有了强劲的“心脏”和发达的“脊柱”,一辆重型汽车才能飞驰起来。对湘火炬的吸收合并完成后,潍柴控股集团由此拥有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火花塞、车桥、整车等产品,开始全力打造国内最完整、实力最强的重型汽车产业链条。
近几年,世界500强纷纷看好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市场,进一步加快了其在国内跑马圈地的步伐。正是有感于此,谭旭光说,潍柴进行资本整合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把企业规模做大,而是要把企业做强,进一步提升产业地位和行业竞争力,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山东装备制造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