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汽车发动机高层研讨会上,有业内专家反映,一些发动机企业提供的国Ⅲ排放标准产品,其性能指标与国
Ⅱ排放标准的产品相差无几。
国Ⅲ排放标准产品与国Ⅱ产品相差不大的现象,反映出一些发动机企业技术准备不充分,在新排放标准面前缺乏有效应对。国内汽车业大发展的背景,为发动机生产企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同时,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也将影响市场走向,如发动机再制造、节能减排、国Ⅲ与国Ⅳ排放标准的逐步实施等,发动机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国内发动机企业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升核心竞争力。当前,要特别注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正视节能环保标准趋严带来的挑战,加强产品研发。
从减少污染物排放来看,发动机行业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与欧美日等国相比,我国提升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的进程是相当快的,但当前标准仍与欧美日等国有差距。发动机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改造现有机型和开发新一代产品,以便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争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燃油标准,特别是国Ⅲ汽油标准和国Ⅲ柴油标准。中石化正在采取措施进行设备改造,并承诺2010年在全国范围供应符合国Ⅲ标准的柴油。由于北京市提前实施新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因此,发动机企业必须紧跟北京市的步伐,加紧规划能够满足新排放标准的产品,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拿出技术升级的发动机。
二是提升发动机关键技术,提升我国发动机技术的整体水平。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顾问张书林表示,国内多家发动机企业最近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新的发动机项目申请,这些项目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大量采用新技术。我们在为此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大多数发动机关键技术还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我国发动机技术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用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产业,而这些新技术中很多来源于发动机的研发及制造。开发新能源,创造新动力逐渐成为发动机研发的热点,同时,油价不断攀升,法规日益严格,基本3年就换代,这些需要产品不断升级、技术不断跟进。
三是加强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发动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对发动机企业来说,节能和环保法规加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国家发改委李万里处长认为,我国发动机企业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比如,建立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建立能够指导生产的技术规范,以及不断提升试验评价体系。除此之外,企业还应有足够的发明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
笔者认为,我国汽车发动机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5个方面的工作,即: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主创新意识的力度;进一步整合现有技术,加大自主研发投入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