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现在时间是:
 
综合新闻 | 行业研究 | 企业研究 | 数据参考 | 注册经销 | 精品卡车 | 二手卡车 | 用户之声 | 配套产业 | 环卫车辆 | 建筑车辆 | 消防车辆
专用汽车 | 专汽研究 | 专汽链接 | 政策法规 | 公路物流 | 超限运输 | 卡车制造 | 配套企业 | 物流场站 | 卡车论坛 | 会展报道 | 合作反馈
  当前页:综合新闻...每日速递...

重汽:自主创新打造重卡核心竞争力


中国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海东胜

  2006年,中国重汽产销重型汽车一举突破6万辆,相比重组之初的不足4000辆,增长15.5倍;2007年上半年,产销重型汽车52000多辆,全年可望突破10万辆大关(世界重卡巨头沃尔沃集团2006年全年产销量为10.8万辆)。

  中国重汽——一个以振兴民族重卡为己任的企业,经过6年多艰苦卓越的努力,神奇般地使一个负债总额高达129.67亿元的企业,起死回生,跃居世界重卡行业前五强,被誉为“全球同行业增长最快、最具竞争力和成长性”的企业之一。近几年来,他们先后投入50多亿元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依靠自主创新,迅速形成了重卡核心竞争力并在国内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目前,中国重汽取得国家科技发明专利达760多项,实现了“两天一项专利”的速度,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进入全国企业专利申报前20强。中国重汽被评为全国自主创新十大杰出企业之一。

  站在巨人的肩上

  中国重汽总经理助理朱自全回忆公司重组之初的情景时说,那时候公司技术人员所能做的,就是对引进的斯太尔技术进行消化,别说一个车型,就是对一个零件也不敢改动。

  由于斯太尔技术的扩散,市场上同质化产品竞争日益加剧。新重汽总结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主要就是创新能力不够:从建厂到重组前竟没有一项国家专利;引进斯太尔技术17年,只注重该技术的国产化却没有开发一款新车。

  中国重汽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纯济动员大家,以斯太尔技术为基础,我们自己造个车。但有些工程技术人员认为国外搞一辆车要投资多少个亿,而那个时候工资都发不出来,生产刚刚启动,上来就要搞新产品,要拿出1000万元,这不现实。马纯济说,我们咬咬牙,不信搞不出,不要怕失败。

  创新,需要敢越雷池

  目前,中国重汽集团的产品已由一个斯太尔平台演变成四个平台,从四个平台演变为9大系列,车型由最初的78个扩展到2700多个。刚重组时车的目录只有3页纸,现在的目录如果列出来有一本字典那么厚。中国重汽已成为中国重卡行业车谱最全的企业。

  中国重汽的自主创新,总是善于站在巨人的肩上,实现新的飞跃。他们生产的整车及零部件,已跨越了原来引进的斯太尔技术,一辆车的数千个零部件中,几乎没有一个零部件是引进时的旧模样。中国重汽先后自主研发出斯太尔王、金王子、豪峻、豪运等深受用户喜爱的新产品以及特种车产品,并自主研发出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军用重卡产品。

  中国重汽集团自主研发的HOWO系列重型汽车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自主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HOWO 系列产品拥有100多项自主专利,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代表中国重卡行业最高档次、最高水平的重型汽车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芯”中的力量

  一个大企业,面对复杂的世界,复杂的社会,什么情况都有可能遇到。犹如一艘轮船航行在大海,什么风浪都会遇到一样。关键是临危不惊,善乘长风破万里浪。

  在中国重汽的发展史上,曾有内外两大合作伙伴相继向中国重汽出牌:国内一家长期有配套关系的企业停供发动机,国外一家企业终止了发动机合作项目。仅此,就已使中国重汽处于被关注的风口浪尖上。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芯”遇到问题,其情境如何?有的说,这是困扰中国重汽发展的“瓶颈“。有的说,这是具有“致命”意义的问题。面对严峻的挑战,素有骨气的中国重汽,发出响亮的声音:完善自己的产业链,把核心竞争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于是2005年5月,济南动力破土动工。时间就是命运,关键在于抓紧。中国重汽在争分夺秒,风餐露宿成为经常,披星戴月已是习惯,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展开了一场大决战。在短短的8个月的时间里,就推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升型发动机。

  中国重汽副总经理王文宇认为,“正是中国重汽强大的的技术基础和快速的应变能力,才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的突破。”

  2006年4月18日上午,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在山东章丘市正式揭牌,中国重汽为该公司投入近10亿元,联合厂房面积达5万平方米。目前,中国重汽已拥有杭州和济南两大发动机生产基地,最终将年产20万台发动机。

  自主品牌的魅力

  “中国重汽品牌的自主创新是让人逼出来的。”中国重汽副总经理韦志海如是说。

  他做了一个比较:2005年集团公司产销重卡4、5万辆,按国际标准看,产量规模排全球第八,距第七名MAN公司仅差6000辆。但两者营业额足足相差30亿美元。差距在什么地方?主要体现在无形资产品牌的附加值上。

  韦志海清楚地记得,他去沙特开拓市场的第二天,就接到了MAN公司的律师函。该函称,按照当初合同约定,中国重汽出口国际市场的产品不能打斯太尔的品牌。

  “斯太尔在中国名气这么响。但因为品牌不属于自己,不能进军国际市场,我们感觉非常痛苦。”韦志海说。

  经历了切肤之痛的中国重汽,下决心打造自主国际品牌。如今,SINOTRUK(意为中国的卡车) 国际市场知名度越来越响;品牌价值2939亿元,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机构公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6年多来,中国重汽就像一个重量级拳手,打出一连串的组合拳。由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跃成为全球汽车工业50强,中国重卡第一名。这种“重汽速度”、“重汽效益”,业内企业在参观,在学习;专家学者在关注,在研究。

  不仅国内在探讨中国重汽,近年来国外几乎所有的知名重卡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纷纷派员到中国重汽访问考察。2004年11月23日,欧洲一家世界知名卡车公司的12名副总裁千里迢迢跑到遥远的东方,专程拜访中国重汽集团,吸引他们的,正是中国重汽连年平均增长65%的发展速度、高水平重型汽车的技术实力和中国品牌的独特魅力。


重汽备忘: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国内主要的重型载重汽车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以开发和制造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JN150)、成功引进斯太尔重型汽车生产项目和与沃尔沃合资生产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重型汽车而闻名。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中国重汽已拥有飞龙系列、斯太尔王系列、黄河王子系列、HOWO—7系列、黄河少帅和斯太尔Ш等系列整车产品,2005年又成功开发出HOWO—8系列、斯太尔豪骏系列、金王子系列、黄河将军系列,在整车开发的同时开发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单级驱动桥、缓速器及重卡盘式制动器等重要总成,并在特种车、专用车、客车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现拥有各类车型1200多个,成为国内驱动形式最全和吨位品种最多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

  中国重汽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是: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技术领先战略、区域化战略和高质量低成本战略,逐步实现产品、市场、资本、机制和品牌的国际化,争取成为世界重卡三强。


 
  责任编辑:田刚